在一項首創的先導性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手術将一種裝置植入了兩名患有暴飲暴食障礙的肥胖受試者的大腦。該設備旨在檢測和幹擾與暴飲暴食有關的大腦信号,并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結果,為植入物可以控制各種沖動行為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2017年底發表的一項有趣的研究表明,大腦中一個名為“伏隔核”的區域的某些活動,可能與暴飲暴食等有害的沖動行為有關。這項研究在小鼠身上展示了大腦植入物如何實時檢測與暴飲暴食沖動有關的活動,并發射電脈沖來阻止這些信号,進而阻止動物過度進食。
對人類進行深部腦刺激的想法并不是全新的。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植入設備來幫助治療患有癫痫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
但之前的那些設備,通常依賴于預先編程的脈沖電刺激,旨在更廣泛地管理有嚴重運動控制問題的患者。而這項新研究采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希望通過識别和阻斷高度特定的大腦活動特征來控制沖動行為。
這項新研究首次證明了這一想法可能适用于人類。在《自然醫學》雜志上發表的報告中,研究人員描述了首次使用這種大腦刺激設備的兩位人類患者的體驗。
試點性試驗中的兩名患者被臨床診斷為暴飲暴食症,并且嚴重肥胖。随後,兩名患者接受了植入帶有針對伏隔核的電極的大腦刺激裝置的手術,并觀察了大約6個月。
在最初的觀察期間,研究人員專注于記錄每個患者的大腦活動,目的是鎖定一個可能與暴飲暴食行為特别相關的獨特特征。比如,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的患者會看到大量高熱量食物的自助餐。
在這個最初的觀察和記錄階段之後,研究人員打開了植入物,每個植入物都編碼了患者自己的暴飲暴食神經觸發器。該設備是一個閉環系統,這意味着它的設計是在感知到目标大腦活動時,樂意獨立地開關其電脈沖。
這些患者又被監測了六個月,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設備似乎工作良好,沒有檢測到不良影響。兩名患者都報告說,暴食發作的頻率顯著下降,失去控制的感覺也減少了。在接下來的6個月裡,在沒有特别的飲食幹預的情況下,每位患者平均減輕了約11磅(5公斤)。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凱西·哈爾彭(Casey Halpern)說:“這是一個早期的可行性研究,我們主要是評估安全性,但肯定的是,但這些患者向我們報告的強大臨床益處,确實令人印象深刻和令人興奮。”
正如凱西·哈爾彭所強調的那樣,這項初步的試點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和可行性上。因此,如果現在就說,這種大腦刺激方法是否真的能控制暴飲暴食還為時過早,但這些早期迹象表明,這種設備是安全的。
特别是,研究人員指出,在尋找不同的大腦活動模式方面還存在挑戰,這些模式可能隻與“失控”暴食有關,而不是定期進食或渴望事件。經過幾個月的監測,确定了某些信号,但還需要更多的工作來優化人類暴食大腦信号的特異性。
亞曆山德拉·派克(Alexandra Pike)是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的精神健康研究員,她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但她強調,在應用于更多的人之前,該設備的功能需要有更強的特異性。盡管派克稱這項新發現“很有希望”,但他說,目前的設備形式太活躍了,每天向患者的大腦發送數百次刺激,這超出了實際的進食體驗。
亞曆山德拉·派克說:“結果表明,檢測到的大腦活動模式,在患者醒着的時候大約有50-60%發生,而不僅僅是在患者飲食失控的時候,這意味着在當前的設置下,他們受到的刺激可能超過了必要的量級(大約每天400次)。”
因此,盡管這項研究确實預示着未來可能通過大腦植入物來調節暴飲暴食等沖動行為,但在我們确切了解如何做到這一點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