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鼻家族”的旅行仍未結束,這個“逛吃團”已然成為這個夏天最大的網紅,這也使得亞洲象老家西雙版納與普洱的亞洲象家園現狀進入大衆視野。離開追象旅途,記者奔赴當地探訪。
6月17日,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熱帶雨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兩頭亞洲象正在玩耍,“象爸爸”在一旁守護。每天28名飼養員與這些象朝夕相處,為它們測量體溫、洗澡、喂食、野化訓練,由于都是清一色的男性飼養員,因此當地人稱這些飼養員為“象爸爸”。
據統計,我國亞洲象數量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150頭左右增長到如今的300頭左右,分布在雲南的西雙版納、普洱與臨滄。野象數量的增長不斷考驗着栖息地的承載能力,也為當地亞洲象保護增加了難度。
救助與野化
位于西雙版納州的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負責救助受傷受困或是被象群抛棄的野象。自2008年成立以來,先後參與救助亞洲象行動24次,目前有7頭生活在這裡,此外還繁育9頭人工小象。
6月17日,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熱帶雨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象爸爸”帶領一頭亞洲象往雨林裡走去。
6月17日,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熱帶雨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象爸爸”撫摸亞洲象。
6月17日,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象爸爸”在為一頭腳受傷的亞洲象擦藥。
救助中心裡,每一頭被救助的亞洲象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它們有在求偶争奪戰中敗下陣來的昆六,被獸夾夾傷的然然,因臍帶感染被家族留給人類的羊妞,與家族失聯的“孤兒”小強,喜歡逛城的“阿寶”……
6月17日,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熱帶雨林,亞洲象小強(右)與阿寶(左)在林中玩耍。
6月17日,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熱帶雨林,亞洲象阿寶用鼻子卷起雜草驅趕背上的牛牤。
6月17日,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象爸爸”為亞洲象洗澡。
6月17日,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象爸爸”打掃象舍。
救助完野象,幫助其回歸自然就成了“象爸爸”的重要任務。救助期間,為了得以靠近并幫助野象,人類需要與野象建立親密的關系,這也使得被救助後的野象依賴人類,為其回歸自然增加了難度,所以進行“野化訓練”顯得尤為必要。主要方式為,每天将野象帶回熱帶雨林裡,讓它們在裡面自己覓食、生活,早出晚歸,時間為上午8點半到11點,下午1點半到下午4點半。
據“象爸爸”介紹,訓練時,一頭象由兩個“象爸爸”照顧,象到哪裡,人就到哪裡,但人盡量不幹涉它們。
6月17日,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熱帶雨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象爸爸”記錄亞洲象的活動。
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坐落在西雙版納野象谷熱帶雨林之中。
栖息地修複
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設與“退膠還林”項目是亞洲象栖息地修複的重要部分。2018年,普洱市在亞洲象活動頻繁的區域,規劃建設4000餘畝的亞洲象食物源基地(也稱“大象食堂”),作為大象的活動空間,以減少大象進入村寨的幾率。
6月15日,雲南普洱思茅區六順鎮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大象食堂”),當地農戶在種植亞洲象喜食的玉米。
亞洲象監測員們發現,通過觀察野生亞洲象的行動軌迹,利用投放食物引導亞洲象回歸森林,能降低亞洲象對沿途村民生産生活的影響。于是,在亞洲象活動頻繁的區域,普洱市林草部門規劃了4000餘畝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分時段、分季節種植亞洲象喜食的芭蕉、玉米、棕葉蘆等植物,目前已開辟種植1200畝。而在西雙版納,當地分批分地進行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設試驗,目前累計已建設8000畝。
6月15日,雲南普洱思茅區六順鎮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大象食堂”)内,亞洲象監測員楊忠平正在尋找野象蹤迹。
6月15日,雲南普洱思茅區六順鎮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大象食堂”)内的亞洲象監測塔,這是國内首個亞洲象監測塔。
“退膠還林”與亞洲象保護是一體的。橡膠林有“綠色沙漠”之稱,會大量吸走土壤中的水分,制約其他植物生長,亞洲象在橡膠林裡很難找到食物。西雙版納作為我國兩大橡膠原産地之一,擁有數量龐大的橡膠林,甚至很多海拔較高,不适合種植橡膠的地方,也被種了成片的橡膠,農民沒有得到預期的收益。
6月22日,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市基諾山,一處橡膠林被砍伐,這塊地将用于“退膠還林”。
6月22日,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市基諾山,一些被砍伐後的橡膠樹統一堆放,它們将被當作柴火。
西雙版納州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從這些橡膠長勢不好的地方切入,通過公募籌集資金給農民發放管理費,還通過發展生态旅遊和生态農産品,為農民創造更多收入,通過這些舉措來鼓勵當地農民将部分橡膠林砍掉,改種榕樹、小葉紫檀等雨林植物,逐步達到“退膠還林”的目的。
6月21日,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巴飄村村民傑布魯在一塊砍伐後的橡膠地裡種植雨林植物小葉紫檀。
6月21日,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基金會的試驗地裡,基諾族鄉巴飄村村民布魯都負責各種雨林植物樹苗的培育試驗。
6月22日,雲南西雙版納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巴飄村,村裡一處“雨林穿越”旅遊項目的營地。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基金會通過帶動村民發展生态旅遊和生态農産品,為農民創造更多收入,使“退膠還林”項目更好地推進。
放歸探索
目前為止,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還沒有一起成功放歸野外的案例。
6月17日,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熱帶雨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象爸爸”帶領一頭亞洲象往雨林裡走去。
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裡的亞洲象,從野化到放歸仍有很多路要走。“對這些收容的亞洲象,在什麼條件下可放歸大自然,目前沒有标準。得看它們能否适應野外生存環境,如果能适應,能融入其他象群,那就沒問題。”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所所長郭賢明說,“受傷嚴重的,可能要繼續留在繁育基地,恢複完全的象,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把它放歸到自然去,但具體怎麼放、如何放,還在探索之中。”
亞洲象如何脫離與“象爸爸”的親密關系重歸自然,“退膠還林”後如何持續保證農民的收入,亞洲象食物源基地是否讓野象的胃口更加依賴農作物,都還處在不斷摸索的過程。
6月17日,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内,“象爸爸”為亞洲象準備食物——象草。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影報道
編輯 張英 林野 校對 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