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為什麼叫非主流? 今年孔雲龍的一句“瓦藍藍的天上飛老楞”又讓德雲社的小視頻充滿了整個抖音,如今的德雲社在相聲界可謂是如日中天,曾經憑借《滿腹經綸》小火一下的青曲社“回歸”主流相聲勢力,在中國相聲圈裡,非主流群體僅剩下德雲社,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非主流為什麼叫非主流?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今年孔雲龍的一句“瓦藍藍的天上飛老楞”又讓德雲社的小視頻充滿了整個抖音,如今的德雲社在相聲界可謂是如日中天,曾經憑借《滿腹經綸》小火一下的青曲社“回歸”主流相聲勢力,在中國相聲圈裡,非主流群體僅剩下德雲社。
相聲本無主流非主流一說,我們也不去探讨它的定義,對于觀衆來說本無主流非主流一說,隻有好聽不好聽。主流與非主流本身還同源,侯寶林、馬三立這些大師是雙方公認的,而且主流的相聲演員很久很久以前也有過可樂的作品,姜昆、李金鬥之輩也是憑作品出的名。可是這些主流代表人物們後來一個個都沉寂了,先不提後來他們的相聲越來越不可樂的問題,現在連不可樂的相聲他們也都不說了。
有人說相聲的沒落與電視傳播有非常大的關系,電視的傳播讓相聲一瞬間大火,可是同樣電視的傳播速度又讓一個相聲段子的生命周期大大縮短,所以那些一招鮮吃遍天的主流相聲演員們紛紛昙花一現,成名之後不再說相聲,而是到了各種協會或官方文藝團體當起了官員。這是重要原因,還有原因就是郭德綱說的主流相聲演員“不專業”、普遍素質不高,沒有後繼創作能力,才會沒有新的作品,但是我認為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主流相聲的沒落在于改變和不改變。
曾經有一個人,一人由當時四大名家—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指導,然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相聲風格,他就是馬季。
他創立了一個全新的相聲流派—歌頌型相聲,這種流派的産生與他生長、生存的環境密不可分,可以說正是他的這種改變才讓相聲生存了下來,不但生存還發展的更好。可是這種改變也讓相聲開始脫離地面,與百姓越走越遠。侯寶林的經典段子中,他描繪的那個人物聽衆總能找到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聽起來代入感很強、有共鳴,不但回味無窮,還能時常拿出來與别人共享,因為在其它人身上也會有共鳴。可是歌頌型的相聲講的都是“非正常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這種人不是“人”。這種相聲在某種大環境下有市場,但到了上世紀90年代之後,百姓們越來越關心生活和自己,歌頌相聲就完全失去了土壤,沒了聽衆。
此時需要主流相聲做改變了,或者不改變也行,他們就踏踏實實當相聲界的養老院,郭德綱也不會不願意尊稱他們一聲“長老”。可是,偏偏在非主流相聲剛剛冒點頭的時候,主流相聲藝人就開始跳出來大批特批,仿佛這些非主流的相聲演員是偷師、剽竊的一樣,名門正宗視其為邪教,不但要逐之,還要誅之。按說非主流相聲根本影響不了他們,當時的德雲社僅擁有一小塊線下市場,連北京都填不滿,主流相聲藝人們還控制着電視和全國非商演系統,他們為什麼要如此的跟非主流過不去呢?隻能說非主流動了他們的根基,非主流相聲讓新觀衆們發現原來相聲還可能這麼說,原來相聲也是說“人話”的,原來相聲也是可能逗樂的。
主流相聲藝人們說非主流相聲雖然受衆很多,但是不代表着好,因為其中有粗俗和糟粕,這句話沒毛病,非主流相聲中确實有許多屎尿屁的東西,但是這裡偷換了一個概念。舉個例子,勞斯萊斯是好車,地球人都知道那個好車,但是這種好車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費的起的。真正賣的最好的車是什麼車呢?是10-20萬的車,盡管大家知道這些車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甚至質量都會有瑕疵,可是買這些車的人最需要的隻是車的運載能力和有一定的舒适度就足夠了。明明有便宜的車不讓買,非要讓他買勞斯萊斯,除非你給他一千萬,否則他隻會說你有病。
作為歌頌型相聲創始人的馬季卻非常清醒,他自己明白當初創立這個流派的曆史背景,所以他很清醒相聲需要改變,但是主流圈的人不願意改變還惡意貶低非主流,馬季隻能用個人的支持來表示抗争,可惜他英年早逝。
非主流相聲的火爆并非是因為低俗,而是因為他們又重新回歸了人民,說的、講的是小人物的辛酸苦辣和癡心妄想,這一點與周星馳的電影一樣。觀衆有共鳴、有共情,所以才會那麼的喜歡。主流們可以不喜歡,他們可以像京劇一樣單獨弄出一塊場地,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傳承。已經被時代抛棄的東西,就沒必要天天以天下正宗來教育别人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