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朱海洋文/圖
紫雲英是全國多地廣泛用于耕地培肥的一種豆科植物。但不久之後,在浙江的田野中,紫雲英恐怕要遭遇“新對手”。浙江省農科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黑麥草的禾本科越年生牧草,過去僅用于飼養畜禽,現在用于水稻培肥後,效果比紫雲英更為顯著。
在衢州市衢江區高家鎮段家村,100畝的黑麥草整齊地生長在灌滿水的稻田裡。惠農糧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榮根打着比方:“紫雲英種在稻田裡,就像貌美的小媳婦,有點小性子,可不好伺候。”老高說這話,是因為現在水稻都是機械收割,大量稻草還田後,一旦排水不暢,紫雲英很容易被“淹死”。
今年,高榮根拿出100畝田做試驗,一溜種上了黑麥草。兩個一對比,孰優孰劣,便見分曉。“前幾天,我們這裡連下了好幾場大雨,稻田裡都是水,可黑麥草一點事兒也沒有。這不,馬上翻耕了,把它們翻到土裡捂個十天八天,就可以種早稻了。時間一點都不耽擱。”
哪個更實惠?高榮根向記者算起了經濟賬:紫雲英種子20元一斤,一畝田要用5斤,還要花上人力開溝,成本不好說;相比之下,黑麥草種子7元一斤,一畝田隻要4斤,秋天水稻收割前撒上種子即可,一整個冬天綠油油。
作為老高背後的技術支撐,浙江省農科院環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王建紅副研究員研究綠肥技術已有十多年,從最早的長豌豆,到後來的紫雲英,再到現在推廣的黑麥草,她告訴記者,對綠肥的研究逐漸跳出過去僅考慮固氮的限制,開始對不同作物,設定個性化的綠肥培肥措施。
“紫雲英的培肥效果确實不錯,但現在水稻基本都是機械收割,加上浙江稻田本身排水性就不好,逐漸難以适應。相對而言,黑麥草極耐積水,也耐機械碾壓,腐解後再種水稻,養分釋放速度與水稻需肥基本一緻,這些都是紫雲英沒有的優勢。”王建紅介紹說,黑麥草翻耕後種水稻,化肥可減量四分之一,不光水稻不減産,管得好還能增産。
根據現場實測,黑麥草每畝鮮草産量可達6600多斤。現在,老高想在王建紅團隊的支持下,通過黑麥草品種篩選和種植技術改進,提高其産量和品質。如果今年夏天早稻收成好,冬季合作社的空閑稻田,他想全部種上黑麥草越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