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郭守敬怎麼觀測天象

郭守敬怎麼觀測天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18:57:29

郭守敬字若思,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市)人。生于南宋紹定四年(1231年),卒于元延佑三年(1316年)。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學家。

郭守敬一生的科學活動,主要在天文測量及水利方面。《元史・郭守敬傳》載,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郭守敬任同知太史院事,為主持修訂曆法之需,建議在:

“遠方測驗日月交食時刻不同、晝夜長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

郭守敬怎麼觀測天象(郭守敬在700多年前)1

他的建議獲得元世祖忽必烈的稱贊和支持。他很注重儀器的改進,認為曆法之根本在于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于儀表。于是創制了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儀、玲珑儀、定時儀等十多種精巧的天文儀器。這些儀器既精确、靈巧,又簡便,在緯度測量中起了重要作用。

郭守敬為這次測量工作做了周密的準備,選擇東西寬6000裡、南北長1.1萬裡的廣大區域,在其中設置27個觀察站,自任總指揮。這次測量的内容之多、範圍之廣、精确度之高,是我國測繪史上空前的。

他在27個觀測站中,又精心篩選出7個觀測點,即南海(今南海上的一個島嶼)、衡嶽(今湖南衡山)、嶽台(今河南開封市西北)、和林(今蒙古鄂爾渾河上遊東岸哈爾和林)、鐵勒(今俄羅斯安加拉河、葉尼塞河)、北海(今俄羅斯下通古斯卡河下遊)和大都(今北京市)。除大都是首都外,其他6個觀察測點從南到北代表了各大區域,相鄰兩點緯度的間隔均為10度。這7個觀測點的項目較其他20個點齊全。

郭守敬怎麼觀測天象(郭守敬在700多年前)2

此外,郭守敬用自制的儀器,測定出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角為23°33′5″.3。根據現代天文學理論推算,郭守敬時代的黃赤交角應是23°31′58″.5,與郭守敬當時測量的結果隻有1′6”.8的絕對誤差。在700年前能達到如此精确的程度,簡直是個奇迹!

我國古代對地理經度的認識要比緯度晚得多,直至元初才建立起樸素的經度概念。當時已知道同一月蝕現象,在塔什幹(今新疆塔什庫爾幹)和中國内地兩地出現的時間不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因這兩處的經度不同。

耶律楚材在西域觀察天象時發現,《大明曆》關于月蝕實際發生的時刻在中原地區相差甚少,在尋斯(今烏茲别克斯坦撒馬爾罕)誤差很大。究其原因,是尋斯離中原遠達萬裡,東西兩地相距遙遠,時差也大。耶律楚材指出:

“以尋斯幹城為準,置相去地裡,以四千三百五十九乘之,退位,萬約為分,日裡差”,“以東加之,以西減之”(《庚午元曆》)。

郭守敬怎麼觀測天象(郭守敬在700多年前)3

耶律楚材把尋斯幹作為地理經度的起始标準,把某地與它的距離乘上個數字因子,稱作某地的裡差,并在《庚午元曆》中多次應用,開創了後世天象預報中進行地理經度改正的先例。

在元朝,已經出現畫有經緯度的地球儀,此地球儀由回族天文學家紮馬魯丁所制作。關于該地球儀的形狀《元史・天文志》記載:

“其制以木為圓球,七分為水其色綠,三分土地,其色白。畫江河、湖、海,脈絡貫穿,于其中畫作小方井,以計幅員之廣闊,道裡之遠近。”

這裡的“小方井”顯然是經緯度。此即畫有經緯度的西域儀象。

郭守敬怎麼觀測天象(郭守敬在700多年前)4

至元八年(1271年),郭守敬升任都水監,後又并工部(掌管全國各項工程、工匠、水利等事務),任工部郎中。至元十二年(1275年),奉命勘察黃平原的地形,調查通航路線,建立水騷。

他自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南)以東,沿黃河故道,在方圓幾百裡的廣闊區域内進行了地形測量,把地勢傾斜變化及适宜開渠分殺河勢一一繪入地圖。為了得到兩地間的高差,據《元朝名臣事略》載:

“嘗以海面較京師至汴梁地形高下之差,謂汴梁之水去海甚遠,其流峻急,而京師之水去海至近其流且緩。”

郭守敬怎麼觀測天象(郭守敬在700多年前)5

郭守敬首先提出以海水平面作為高程起算的基準面,也是測繪地圖史上最早使用有關“海拔”的思想。郭守敬提出的海拔高程概念,在我國乃至世界測繪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今天已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國地形測量的海拔高程,郭守敬在700多年前就已提出,并應用于實地水平的測繪。

在元朝,已有畫有經緯度的西域地球儀傳入中國。那時我國不但進行緯度的測量,且萌發了樸素的經度概念,甚至在天文學中開始以地理經度改正日曆的創舉。應該說,在測繪地圖方面已具備了由“計裡畫方”向經緯度過渡的可能性。但由于“天圓地方”說仍占統治地位,使傳統的地圖繪制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

郭守敬怎麼觀測天象(郭守敬在700多年前)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