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跳高名将倪志欣個人資料

跳高名将倪志欣個人資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23:13:37

半個月前,當中國跳高傳奇朱建華出現在第四屆進博會的體育展區現場,感慨道“希望有人能打破我的全國紀錄”時,一段中國田徑塵封已久的輝煌記憶又被喚起。

作為曾經的世界紀錄締造者,朱建華是中國田徑的标志人物之一,不過在中國跳高的曆史上,朱建華并不是第一個創造世界紀錄的人——在他身前,倪志欽靠着獨特的俯卧式,一躍成為中國田徑曆史上第一位世界紀錄創造者。

就在進博會結束後半個月,即将80歲的倪志欽帶着他的新書《天空之子》來到了上海,與朱建華一起聊起了中國跳高的那段輝煌時光,并且分享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田徑故事。

故事雖已久遠,細節也有些模糊,但在倪志欽看來,這些故事背後的精神内核值得“小運動員”們好好學習和借鑒——中國跳高并非不能回到段巅峰時代。

跳高名将倪志欣個人資料(他是打破跳高世界紀錄第一人)1

朱建華和倪志欽(右)。 受訪者供圖

年輕運動員要珍惜“軍團作戰”

“原來2米29有這麼高啊,現在想想,我都不知道當年是怎麼越過去的。”

當79歲的倪志欽在普陀區田徑協會的辦公室裡看到工作人員專門為他在牆上布置的跳高橫杆貼圖和當年創造世界紀錄時的2米29的高度時,他留下了這樣一番感慨,也逗笑了周圍的一衆後輩們。

“為了這個2米29的高度,我整整花了12年時間。當時的那個年代,遠動員的訓練生涯是很蒼白的,教練叫我們怎麼練就怎麼練,不像現在的運動員,他們的訓練生活很豐富,而且如果覺得訓練不當,就可以停下來,進行讨論。”

來到上海,見到了他的“後輩”朱建華以及更加年輕的19歲“小運動員”陸佳雯,當他們聊起了不同年代的訓練和比賽經曆,倪志欽最大的感受就是,“當年我們練體育都是叫做單兵作戰,而現在練體育已經是軍團作戰了。”

在倪志欽看來,蘇炳添就是“軍團作戰”最成功的例子——在專業團隊的指導以及運動科學的幫助下,蘇炳添創造了中國短跑的傳奇。而在倪志欽的那個年代,“一個苗子能不能成才,主要就看教練”,這也是為什麼,倪志欽至今都非常感激他的教練黃健。

“其實我在參加第一屆全運會的時候,我在跳高比賽是第一個被刷下來的。我連第一跳都沒能跳過去。”倪志欽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述了一段他出道時不為人知的故事,“那時候我坐在旁邊哭,心裡暗罵,體育這碗飯真的不好吃。”

然而,作為當時中央體育學院競技指導科體訓班(現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的田徑教練,黃健被倪志欽的爆發力深深吸引,還特意在賽後找到倪志欽,“研究”了一番倪志欽的雙腳,并且在離開前留下了一番倪志欽至今都記憶猶新的話:

“小夥子,你不要哭,你的足弓和别人不一樣,你是跳高的料。”

“我當時還在想,這老頭到底是什麼人,我都最後一名了還說這些話。”就當倪志欽回到學校準備另尋工作的時候,一份國家隊的調令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迹,等到了北京倪志欽才知道,原來那個研究他足弓的老人,正是後來帶出了衆多傳奇名将的國家隊總教練黃健。

“多虧了黃健教練的慧眼,才有了後來的成就”,倪志欽感慨,“如果當時有現在這些科學研究和團隊的協作,那麼事情可能就會變得更簡單,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們應該要珍惜這樣‘軍團作戰’的環境。”

跳高名将倪志欣個人資料(他是打破跳高世界紀錄第一人)2

倪志欽打破世界紀錄。 受訪者供圖

運動員一定要動腦子

如果沒有“伯樂”黃健的慧眼,倪志欽也沒有機會進入國家隊;但同樣如果沒有倪志欽自己的熱愛、簡直和鑽研,中國跳高或許也不會在1970年的11月8日改寫世界田徑的曆史。

“那個時代,很多體育雜志裡的專家都認為,跳高最重要的是起跳的爆發力。但我偏偏不這麼認為。”倪志欽說,彼時他的起跳爆發力達到800多公斤,當大多數運動員都在鑽研如何提高爆發力的時候,他自己則是将關注點放在了起跳前的倒數第二步。

“這個理論當時大家都接受不了,但是隻有我最了解我的身體,我的情況應該是加強倒數第二步。”倪志欽當時就不斷地動腦思考,然後自己将原本的八步起跳,改為了六步起跳。

這樣的“自作主張”在當時受到了巨大的反對,但結果卻是越過2米29的伏筆。

“這個故事,到現在都沒有什麼人知道,這是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披露。”倪志欽表示,他在如今說出這樣的故事,也是希望更多年輕一代的跳高運動員們,甚至是所有的運動員都要懂得去思考自己的訓練方式,而不隻是一味地接受。

“現在和過去已經不一樣了,以前說‘經得起失敗’這種話,是一種無奈。”倪志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失敗之後,有那麼多數據可以幫助運動員找到解決方法,隻要運動員懂得思考,那麼‘經得起失敗’就不是無奈,而是希望。”

倪志欽這番頗具哲學意味的話,也是出自他真實的經曆。

曾經,在專攻起跳前倒數第二步的階段,倪志欽由于訓練量大的緣故,髌骨出現了嚴重傷病,經過診斷,醫療專家判定“髌骨已經勞損到了不可以醫治的情況,去準備退役吧。”

但當時已經感覺完全有機會沖擊世界紀錄的倪志欽沒有放棄,他再次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琢磨,找到了一種解決的“土辦法”——那就是選擇利用雙杠和杠鈴來訓練髌骨疼點周圍的肌肉力量,直到自己在起跳前倒數第二步不再會因為特定的角度感到疼痛而無法發力。

“其實我當時破世界紀錄的時候,髌骨并沒有好,隻是加強了周圍肌肉的力量,所以不再感到疼痛。”倪志欽說,在現在的體育理念中,這樣帶傷強行訓練不值得提倡,“但運動員的性格千奇百怪,他們卻都有不服輸、不屈不撓的精神,隻要真正進到了這個領域,就鑽進去了。”

在倪志欽看來,現在的年輕運動員依舊需要和老運動員們聊聊這種精神力量,“有很多人因為傷病退出運動場,有的人可能真的是必須退出,但有的人可能是誤退。那些誤退的運動員,其實很可惜。”

跳高名将倪志欣個人資料(他是打破跳高世界紀錄第一人)3

倪志欽分享會合影,左一為澎湃新聞記者。 受訪者供圖

增加賽事,增加“體育扶貧”

這次與倪志欽一起來到上海的一行人中,除了他的愛人賀祖芬,還有上個世紀80年代被稱為“亞洲鐵人之王”的翁康強。

作為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男子十項全能的第十五名,翁康強至今還保持着中國男子十項全能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

當聽完倪志欽分享的故事,年過六旬依舊身體硬朗的翁康強也頗有感慨——在他看來,體育科學的幫助以及團隊協作的助力讓中國的田徑運動員們有了更好的訓練基礎和訓練環境,但是除了精英運動員能夠參加國際大賽,普通運動員和年輕後備力量能參加的國内賽事還是太少了。

“我們看到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田徑公開賽,能夠讓熱愛田徑的年輕人參與其中,這是很好的,但是這樣的比賽還是太少了。”

翁康強坦言,如今中國的跳高和男子十項全能沒有能夠達到過去的高度,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人才儲備上還有不足之處,而增加田徑賽事就是發掘和培養後備力量很好的補充方式之一。

“現在有了雙減政策,就是開展體育活動和賽事最好的時機。”翁康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雙減政策之後,學生有了更多可以支配的時間,就應該走到運動場去,這對于中國體育也是一個機遇。”

翁康強還認為,賽場也是發現“苗子”最好的地方。

“憑我的經驗,如果要選拔人才的話,專業的教練從孩子很小就能夠看出他們有沒有從事體育的潛力和天賦。”翁康強直言不諱,在國内有那麼多熱愛運動的年輕人,一些條件相對落後的地方也是如此,隻是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比賽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天賦。

正因如此,當比賽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普及,加上類似“體育大篷車”這樣能夠開進山區辦賽的項目,中國體育的選材面就會變得更廣泛。

“體育扶貧有時候比金錢和物質的短暫幫助要更加有效果。”翁康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然,要真正選拔和培養出優秀的運動員沒有那麼簡單,有可能選得到,也有可能失敗。但是通過體育的方式扶貧,未來有可能會改變這些孩子的人生,也會幫助到中國體育更好的發展。”

的确,在東京奧運會上,中國田徑留下了一份驚豔的成績單——并非隻是金牌和獎牌有了提升,更多是中國田徑在不斷改寫曆史和取得突破。

而正如倪志清、朱建華和翁康強這些老前輩所期待的,當中國田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投身運動,中國田徑才會發生積極的改變,成績上的突破也就指日可待。

來源: 澎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