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大衛》
這個姿勢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是個天才的姿勢。
它的學名叫contrapposto,是古希臘人波利克裡托斯在BC5提出的。它翻譯成“對偶倒列”,強調人物重心放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叉開放松膝蓋微曲,肩膀和胯的方向反向扭轉。整個姿勢舒适自然,很放松。
這個姿勢,到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這裡形成了裡程碑式的意義,它就是影響西方之後很多雕塑範式的“對立平衡式”。
這個姿勢和從前古希臘的雕塑最大區别在哪?
從前的那些希臘雕塑人物是筆直的僵硬的,但是很隽永,仿佛他可以屹立千年永恒存在,這種超越時間的屬性,也符合它制作的意義——敬神;
對立平衡式的雕塑人物放松動感,更符合實際中人的樣子。因此,這樣的人物是西方自然主義的一種探索。
如果你把這個雕塑想象成真人,那這是在思考,是在對真實世界做出回應。是的,文藝複興人的覺醒,米開朗基羅這裡就過渡上了。
古希臘雕塑
這個姿勢,也經常出現在“現代古典藝術”中。簡單點說,就是當代藝術家緻敬和解構古典作品。
比如巴黎攝影師Leo Caillard給古典雕塑穿上了衣服,《Hipsters in stone》 裡面的人物就是經典的“對立平衡式”,是不是非常自然主義?
《Hipsters in stone》
再比如美國藝術家Bruce Nauman的代表作之一是影像作品《用對立式平衡的姿态走路》(Walk with Contrapposto),影像中的人走一步停一步,而暫定的這個姿勢,就是“對立平衡式”。他的創作初衷就是表達站立時代的人一種理想與和諧的平衡感,這個姿勢完美的幫他呈現了。
《用對立式平衡的姿态走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