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飲食方面的健康,而蔬菜作為我們餐桌上的重要食材,對蔬菜的質量、做法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以前種菜,基本不會施肥,像黃瓜、西紅柿這樣的作物,直接從菜地裡摘下來擦擦灰就能吃,而到了現在,這些作物在種植時會噴灑農藥,摘下來之後不能直接吃,而是需要經過清洗才能吃。
再比如菠菜、西蘭花,這些蔬菜在食用或者炒制之前必須要焯水,也就是必須用開水燙一遍,如果去詢問一些老人為什麼必須焯水,有時候他們也說不出所以然,隻會告訴你說:我們一直就是這樣做的呀。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些蔬菜必須要焯水呢?不焯水不可以直接食用嗎?讓我們接着往下說。
為什麼有些蔬菜需要焯水?關于焯水,不同的地區叫法也不太一樣,東北人叫“緊”,到了河南被稱作“撣”,在四川則叫“泹(dàn)“。焯水其實就是将食材放入開水中加熱,至半熟或全熟之後撈出備用。食材焯水,其實好處有很多。
蔬菜焯水可以讓蔬菜的顔色更加鮮豔,質地更加脆嫩,同時減輕蔬菜本身的澀味、苦味或是辣味,同時還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而肉類焯水可以去除血污、腥膻味以及其他一些異物。
焯水還可以縮短正式烹調的時間,也可以使成熟時間不同的幾種食材,在烹調時同時成熟。比如肉片與蔬菜同炒,在炒熟肉片之後加入焯水後的蔬菜,很快就可以出鍋,但是如果蔬菜沒有焯水,就會讓肉和菜生熟、軟硬不一緻。
另外,焯水還可以方便我們對食材進行下一步操作,就比如焯水之後的西紅柿,其外皮更容易被去掉。
食材焯水好處很多,但是有些蔬菜不可以直接食用或烹制,在這之前必須要焯水才可以。
需要焯水的四種蔬菜,要了解!1、含有一定毒性的蔬菜
有一類蔬菜是含有一定毒性的,必須要焯水,那就是各種豆類,比如豆角、四季豆、扁豆、豇豆等。
這些蔬菜雖然脆嫩可口,但是它們含有一種叫做“皂苷”的物質,而皂苷會對我們的腸胃、食道黏膜産生強烈刺激。如果沒有完全做熟,很容易導緻食物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還可能有腹痛、腹瀉等症狀。
豆類的食材本身就難做熟,因此在烹饪之前建議先用沸水煮,這樣能有效去除皂苷。有一定毒性的需要焯水,那毒性含量大的蔬菜就更需要焯水了。
在新鮮的黃花菜中含有一種叫做秋水仙堿的物質,秋水仙堿本身有劇毒,食用一定量後會刺激呼吸器以及腸胃黏膜,引起腹瀉、嘔吐等中毒症狀,即使是攝入很少,也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黃花菜在食用之前必須要先焯水。
而香椿的營養價值很高,無論是清熱解毒還是健脾開胃,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香椿中也含有硝酸鹽,硝酸鹽在進入人體後會轉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如果食用過多,會導緻高鐵血紅蛋白症,嚴重時會危及到我們的生命,因此在食用前也一定要焯水。
2、草酸含量高的蔬菜
還有一類蔬菜,它們的草酸含量較高,也需要焯水。包括菠菜、茭白、竹筍等,也包括一部分野菜,比如蕨菜、馬齒苋。雖然它們營養價值高,但是它們含有的草酸也很高。草酸對于植物而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人體并不需要這種物質。
草酸會和食物中的鈣元素結合,形成草酸鈣,如果攝入的草酸過多,一方面阻礙了身體對鈣的吸收,而另一方面,草酸鈣如果在胃中形成,容易傷胃還易形成結石。此外,草酸也會與鋅元素結合,形成的草酸鋅容易引起鋅缺乏症,對兒童來說會阻礙骨骼和智力的發育。
但草酸易溶于水,因此在烹饪這類蔬菜之前,也是需要焯水的,30秒左右即可将大部分草酸去除,但如果是竹筍,焯水的時間要更久一點。
3、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比如花菜和西蘭花,在食用或者烹制前最好也先焯一下。
花菜和西蘭花本身并不含有毒素或是草酸,但是它們的菜葉過于密集,即使是加鹽或小蘇打輔助泡洗,也很難做到完全洗淨,這就容易殘留農藥、蟲卵以及灰塵。因此在食用之前,最好焯水處理,确保上面不會有農藥或其他殘留。
3、菌菇類
菌菇類焯水的目的主要在于去除土腥味,改善口感,根據個人的口味來選擇是否焯水即可。但是野生的菌菇還是建議焯一下水。
野生菌菇的生長環境和人工培育的菌菇不同,多生長于腐爛、潮濕的地方,因此很容易出現一些寄生蟲,隻要用水沖洗的話,也不是那麼容易洗幹淨。為了最大限度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是焯一下之後再食用比較好。
平時生活中,大家的飲食習慣各有不同,可能其中一些蔬菜沒有焯水的習慣,看到這麼多蔬菜都需要焯水,是不是會感到有些意外呢?但是,大家也别小看焯水這項工作,簡簡單單的焯水也蘊含着大學問。
小小的焯水,也有大學問!學到漲知識焯水這項工作其實也有一些非常細節的問題,大家知道焯水時,冷水下鍋與熱水下鍋有什麼不同嗎?在焯水時為什麼要加鹽和油呢?焯水又有什麼小竅門呢?這些問題大家都知道嗎?
焯水時是應該冷水下鍋還是等水燒開之後再下鍋呢?這個問題事實上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食材适合不同的焯水方式。
冷水下鍋,即食材與冷水一起下鍋,在加熱水的同時将食材燙至半熟或全熟。這種焯水方式适合兩種食材:苦澀味稍重的根莖類蔬菜比如土豆、蘿蔔等,以及肉類食材。根莖類的食材通常來說不容易成熟,并且略帶澀味,這時冷水下鍋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
對肉類食材而言,冷水下鍋可以去除殘餘的血水以及腥味,可以避免在炖煮過程中産生大量浮沫,使湯汁變渾濁。同時在焯水時可以加入姜片與料酒,去腥效果會更佳。
但是如果等到水煮沸之後再放入肉,肉中的蛋白質很快就會凝固,使裡面的雜質、血水難以排出,還會影響口感,因此肉類适合冷水下鍋。
而熱水焯燙适用于像菠菜、油菜、芹菜這樣體積比較小,含水分又較多的蔬菜。熱水焯燙可以減少食材中可溶性維生素的流失,因此熱水下鍋比較好。
此外本身帶有一定毒性的蔬菜焯水時也适合熱水下鍋。比如前面提到的黃花菜、四季豆等,為了防止因炒制過程中沒完全成熟而可能造成的身體不适,在炒制之前需要用熱水焯至斷生,這樣既可以保證我們身體的健康,還可以烹饪的時間,一舉兩得。
還有如西蘭花這樣容易殘留雜質的蔬菜,以及如木耳、海帶等需要泡發的食材也适合熱水焯燙,有效去除農藥、蟲卵等殘留的同時,還能降低微生物帶來的風險。
其次,焯水也是有着一些小技巧的。食材冷水下鍋時,再加入食材之後要不斷翻攪,因為冷水下鍋後,食材與水是一起被慢慢加熱的,因此我們不斷的翻攪可以讓食材受熱更加均勻。如果是肉類,焯水過程中會有浮沫,這些浮沫要撈出,煮至剛好斷生即可。
如果是熱水焯燙,就要做到火力旺、水量足、時間短。旺盛的火力可以讓水一直保持沸騰;
如果焯水過程中加水,水溫降低就不會保持在沸騰的狀态,所以焯水前的水量一定要足。如果需要焯水的食材較多,可以分批焯水;
最後,焯水的時間一定要短,這是因為蔬菜的氧化酶在沸水中會很快失去活性,同時沸水中幾乎不含氧氣,這就減少了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的損失,但是維生素C并不耐熱,因此焯水的時間一定要短。一般來說,花菜、西蘭花需要焯兩分鐘左右,而菠菜、香椿等一分鐘左右即可。
在焯水過程中,加入少量的鹽和食用油對蔬菜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鹽可以讓蔬菜中含有的可溶性成分擴散速度變慢,能更好地保持其營養成分;而食用油則會包裹在蔬菜周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隔水與蔬菜的接觸,保持蔬菜鮮亮的色澤。
焯燙之後的蔬菜溫度較高,出水之後與氧氣接觸容易發生氧化,造成營養素的流失。因此在出水後迅速将其過一次冷水,從冷水中撈出後也不宜在空氣中放置太久,最好立即食用或烹炒。如果是熱水焯燙之後馬上進行烹炒,就可以不用過涼水。
想不到簡簡單單的焯水也有這麼大的學問,做到以上幾點才可以将食材的營養最大限度地保存下來。
總結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在烹饪時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這幾種蔬菜在食用烹饪之前需要先焯水。
焯水時除了要掌握一些技巧之外,也要記得加一些鹽和食用油,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草酸、硝酸鹽、秋水仙堿或者皂苷對我們身體的傷害,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食材中的營養成分,保持蔬菜的鮮亮色澤。這樣做出來的菜色香味俱全還有營養,誰看了會沒有食欲呢?
參考文獻:
[1]阮光峰.香椿味美 吃前焯水[J].飲食科學.2021-06-01
[2《蔬菜焯水有哪些好處》.湖南農業.2021-10-01
[3]《炒前必須焯水的3種蔬菜,再懶也别省這一步!這些誤區,千萬别犯…》.科普中國.2021-06-13
[4]趙亮.焯水,各種食材要領不同[J].戀愛婚姻家(月末).2021-05-20
#健康真知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