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做人要知分寸做事要知進退

做人要知分寸做事要知進退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12 18:28:39

中國人習慣于中庸的思維,所謂的中庸,在大部分的理解中,無外乎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情都可以摻雜在一起,這種摻雜的方式,看起來是十分的混亂,但是中國人有時候便是習慣于這種混亂,因為這樣的混亂可以容納圓滑的處事态度。

做人要知分寸做事要知進退(先小人後君子)1

中國人深谙圓滑之道,認為圓滑的人才是聰明的人,才能夠在人情世故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往往這樣的圓滑就會讓一個人分不清利益和情感之間的區别,以至于到最後兩邊都想要顧全,但是兩邊卻都沒有辦法顧忌完全。

聰明的人,有時候隻是小聰明的人,真正的人生智慧,往往就是 “先小人,後君子”,也就是利益和情感能夠分得開,在講究利益的時候,不要過多的談論感情,這就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在談論感情的事情,也不要在利益上做太多的糾結。一個人隻有能夠處置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那麼在他的生活中,才能夠算得上是大智慧。

做人要知分寸做事要知進退(先小人後君子)2

看懂人心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不論是有心還是無意,總會和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起朋友關系,這樣的朋友關系,有的是許諾在口頭,有的是推杯換盞之間的默契,也有心心相印的知己。

對于朋友絕對不能夠态度一緻,畢竟有些人就是一些觊觎自己利益的小人,他們總是僞裝起人情的樣子,卻時時在等待能夠從你的身上咬下一塊肥肉,隻有自信強大的人,才能夠對一些人薄情對待。在你的生活中,要能夠分辨出,什麼樣的人是為了感情而和你有所交往的,而什麼樣的人隻是為了利益而已,如果你看不懂這樣的人心,那麼難免在生活中就會有很大的落差。

做人要知分寸做事要知進退(先小人後君子)3

西漢初期,有一個叫翟公的大臣,他是漢文帝時的廷尉,深受皇帝的寵愛,官居上品,位列九卿。翟公在長安城的府邸,那是富麗堂皇,并且門前一條寬廣的石路,每天都是車水馬龍,各色前來巴結送禮的人,将路面給圍擠了個水洩不通。後來翟公因為陷入到朝堂的争鬥,被政敵所扳倒,失去了皇帝的寵信,被勒令回家面壁思過。

自從失官之後,翟公門前的大路上,隻有附近的孩童在用簸箕捕捉鳥雀,這讓翟公感歎不已。後來漢文帝思念舊臣,翟公得以重新得到啟用,而在複官之後,翟公的門前,又是沸滿盈天。翟公自己經曆了榮辱得失以後,他寫了一個很薄情的人生感悟:“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做人要知分寸做事要知進退(先小人後君子)4

看懂利益

天下人,皆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因此很多人的心中,世界上最為親密厚重的,便是利益兩個字。利益固然是非常的讓人喜歡,不過隻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夠看清楚,利益不過是人生的工具而已,利益的多寡又如同是鏡花水月一樣,不過就是人生的黃粱一夢。

對利益薄情的人,我們要主動與他們交往,不論他們眼前的貧富,最起碼這樣的人是十分重視感情,因此和他們建立深厚的交情,我們就能夠有一份人生的保障。利益心重的人,在你人生的低谷,是絕對不肯伸以援手。

他們總是會盤算利益的得失,每個人對他們來說不過就是标好價目的商品,一旦他們認為沒有了價值,那麼就會對朋友棄如敝履。所以對于一些眼中隻有利益的人,我們根本不需要跟他過多的談論感情。

做人要知分寸做事要知進退(先小人後君子)5

張居正他從小就有“神童”之稱,他做事都是謙和忍讓。張居正每個月都會開啟府門,對外施舍錢糧,每當施舍的時候,乞丐們都是蜂擁而至,不過絕大多數乞丐都是拿完錢糧就走了,隻有一個乞丐,他每次都要拿三份,不論張府人如何的勸說,這個乞丐就是糾纏不休,非要拿走三份。

張府人為了息事甯人,隻能每次給這個乞丐三份米,但是這樣的事情被張居正知道了,張居正叫來管家,吩咐下次再施舍時,這個乞丐隻能夠拿一份米,就算是當場撞死在府前,也不能退讓。到了再次施粥時,這個乞丐果然不肯罷休,鬧得是門前沸沸揚揚,張居正幹脆推門出來。

他正色說:“我做善事,是為了大衆,并不是為你一個人,而你受我之恩,心無感激,反而乖僻無理,如果今天我對你讓步,明日人人都索要三份,那這施舍之事也斷不能長久。容你一人,毀世道正氣,豈是我施舍的本意!”張居正的一席話,讓衆人接連叫好,那個乞丐隻能拿着一份米糧,灰溜溜的走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