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阜陽經濟和信息化

阜陽經濟和信息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5:01:56

阜陽經濟和信息化(解析阜陽經濟提速提質增長的)1

鄭阜高鐵和商合杭高鐵通車,結束了阜陽不通高鐵的曆史。受訪者供圖

阜陽經濟和信息化(解析阜陽經濟提速提質增長的)2

電視問政現場。受訪者供圖

阜陽經濟和信息化(解析阜陽經濟提速提質增長的)3

安徽昊源化工廠俯瞰圖。受訪者供圖

阜陽經濟和信息化(解析阜陽經濟提速提質增長的)4

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廢舊電池處理車間。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訊 (記者 王姝) 2021年隻剩一個多月,全國300多個地級市前三季度經濟指标陸續公布。其中,比較搶眼的是阜陽。今年前三季度,阜陽實現生産總值2300.4億元,同比增長10.4%,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占全省的6.8%,居皖北第1位,同比增長10.9%。這其實是阜陽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十年來,阜陽GDP增幅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第2位。前不久,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還明确提出,推進合肥都市圈聯動阜陽城市圈發展。要知道,10年前,阜陽GDP隻有853.21億元。有網友用“大暴走”形容阜陽近十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曾被視作長三角“邊邊角角”的農業大市阜陽,憑啥跑得這麼快?

“13581”,擡“龍頭”

初冬時節,位于阜陽煤基新材料産業園區的安徽昊源化工集團,生産控制中心裡一派忙碌:上百台電腦一字排開,工作人員緊盯電腦屏幕,利用DCS系統實時對生産各個環節自動控制。

“2018年搬入産業園後,我們推動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生産、安全、環保、質量、物流等各個環節實現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控制。”昊源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高明林說。

昊源集團前身為阜陽縣化肥廠,始建于1970年。高明林1992年進廠,2016年廠子迎來了一場巨變,“按照國家‘退城進園’的要求,我們這樣的化工廠都要搬入産業園區。對于一家體量巨大的化工企業來說,從搬遷到建設再到新上項目投産,難度可想而知。”高明林回憶說,當時感覺“壓力山大”,搬遷後是維持原狀,還是索性來一場技術革命?“我們最終決定,響應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堅持高起點、高标準建設,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

但是,“高起點、高标準”需要投入資金37.8億元,“我們從來沒花過這麼多錢,算來算去,資金缺口達20多億。最着急上火時,政府協調5家銀行,幫我們拿下25億貸款。”高明林說,堅持高起點、高标準的效果立竿見影,從制造變“智造”,廠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兩年發展趕得上過去10年。

以新改進的航天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為例,相較原有工藝裝置,新裝置不僅自動化程度高、成本低,而且安全性高、污染少。該裝置和工藝使用後,每年可節約原煤6萬多噸,折合資金6000多萬元;裝置中的黑水處理系統經優化改造,運行周期也由原先的半年延長至一年半,每年可節約成本1000多萬元。

去年,阜陽市實施“13581”(即年産值10億元、30億元、50億元、80億元、100億元)工業企業龍頭培育工程,明确以園區為載體、企業為主體,加大資金、政策扶植力度,集中優勢資源,提供精準服務。

“昊源集團被納入培育範圍,在土地使用、項目審批等各方面都享受到了政府幫扶。”高明林說,在企業努力和政策促動下,截至今年上半年,昊源集團已實現銷售收入57.64億元、利潤總額9.54億元,較去年均有大幅增加,預計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10億元。

位于阜陽下轄縣級市界首的三寶線業,是一家老牌棉紡織企業,起步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近年來也經曆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

“随着紡織行業的變化,企業經營也開始不景氣,我們意識到必須改變以求自救。”總經理馬曉飛回憶。但是,怎麼自救?2017年,阜陽市組織了院士專家界首行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我們跟院士搭上了線,設立了院士工作站,開始研發新材料,比如保暖材料、抗菌材料,現在我們生産的仿鵝絨羽絨服,已經被國家重大活動采用。目前,我們還在研發可以重複使用的醫用口罩”。

“工業強則經濟強,工業興則城市興”,阜陽市經信局局長韓爍表示,近年來,阜陽聚焦産業興城、工業強市,在加快産業升級、做強實體經濟上發力,工業規模和“智造”水平明顯提升。近五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2%,比安徽全省高出1.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2.8%,提升至2020年的30.4%。

“撿”出來的大産業

11月1日一大早,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大門口,20多輛大卡車排起長隊,公司大門口的顯示屏上,滾動播放宣傳語,“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公司生産車間的電池地倉裡,廢舊電池堆積如山。“這些電池都是大卡車運來的”,華鉑公司副總經理蔣峰說,通過分布在全國的200多個廢品收購站,公司年處理廢舊锂電池達上百萬噸。回收的電池經過自動拆解、冶煉、精煉、極闆加工、電池裝配,“浴火重生”成為再生鉛。再生鉛成品則會被送到華鉑公司的“鄰居”、行業的下遊企業——天能電池集團(安徽)有限公司。加入改性劑後,再生鉛就成了制作锂電池闆栅的材料。“通過上下遊協同,進來一個舊電瓶,出去後就成了一個新電瓶,資源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

界首市科技局局長劉濤回憶,過去,界首有不少從事廢舊電池加工的小作坊,“走村串巷換破爛”,不僅環保意識低、産業檔次低,行業還“小、散、亂”。2005年,專業化再生金屬和再生塑料工業園區項目啟動,集中清理整治後,大企業入駐園區實行規範化管理。由此,循環經濟産業實現由散亂到集中、由簡單加工到循環利用的轉變。

科技賦能之下,除了廢舊電池,廢舊鋁、銅,乃至于礦泉水瓶,都能變廢為寶。“廢舊鋁、銅回收利用後,不僅可以做成各種鋁型材,在建築和家居行業廣泛應用,還能加工成泡沫鋁産品應用到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領域;幾個礦泉水瓶能制作一件襯衫……像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劉濤說,“靠‘換破爛、撿破爛’,界首人撿出了一個大産業。”

安徽東錦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能用礦泉水瓶制作襯衫的企業。公司技術人員說,回收的塑料瓶經過清洗、消毒、粉碎、幹燥等工序後,便可成為制造再生化纖的原材料。兩個塑料瓶,就能制作成一件T恤。除了制作衣服,塑料瓶還被用來制作雨鞋、家居飾品等。“我們的産品不僅在國内暢銷,還遠銷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阜陽市經信局局長韓爍表示,界首曾經是貧困縣,依托循環經濟,走出了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探索科創驅動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打造出了國内鍊條最長的循環利用産業集群,去年工業産值突破500億元。

“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圍繞創新鍊布局産業鍊。如今,一批‘無中生有’‘有中生優’的新興産業也在興起,磁性新材料、鋁基新材料、煤基新材料、光電新材料等特色産業集聚效應已經顯現。”韓爍舉例說,在太和縣現代醫藥産業集聚區,以醫藥原料、制劑為主體,現代中藥、保健食品等産業為支撐,現代醫藥物流服務業為配套的現代醫藥産業體系正在形成,成功集聚近600家企業。

據統計,截至今年前三季度,阜陽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7.9%,對全市規上工業産值的貢獻率達到55.4%。

雙招雙引

安徽四環科寶制藥有限公司,是太和縣現代醫藥産業集聚區裡600家企業之一。公司執行總裁劉大勇說,2018年落戶太和後,他發現周邊不少藥企的老闆是返鄉創業的太和人。

“原來,阜陽啟動了一個很溫暖的項目,叫‘接您回家’。”劉大勇說,太和是遠近聞名的“藥都”,改革開放初期,不少太和人從賣藥材起步,走出家鄉在外地投資建廠。2018年,太和曾出版一本書《太和藥商》,彙集了走南闖北的醫藥企業創立者和經營者,“現在書中的不少人都被接了回來”。

太和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楊全坤說,回歸的藥商都是“大手筆”。比如安徽四環科寶制藥有限公司,投資75億元興建“保興醫藥健康産業園”,目前正在建設中。“建設内容包括共享制造平台、營銷網絡平台、科研商貿平台、制藥工程學院等,以産業園為載體,整合了藥品的研發、生産、銷售,目前已經吸引碩佰醫藥、桦冠生物入駐。”

藥商回歸,帶動了太和的醫藥産業發展。2020年,太和醫藥産業實現工業總産值236.3億元。

回歸的不僅是藥商。阜陽市人社局總經濟師趙宇介紹,阜陽是勞務輸出大市,常年外出務工人員達350餘萬人。2008年,阜陽首次舉辦“接您回家”活動,當時隻是為了幫助外出務工人員過節返鄉。到今年,“接您回家”連續開展14年,服務對象已擴展到“接投資者回家創業、接技能人員回家興業、接務工人員回家就業”,累計引導6.35萬人回鄉創業,創辦各類經濟實體3.78萬個,帶動就業48.21萬人。

王立全是其中一名被接回的回鄉創業人員。1993年,他離鄉去外地建了一家面食加工廠,産品直供全聚德、海底撈等餐飲企業。2019年,他遇到了難題,“當地有用地需求,要拆遷,我們需限期搬離”,他回憶,焦頭爛額時,家鄉人找上門,“他們跟我說,回家吧!用地、建廠、用工,一切都好商量。我這才意識到,原來家鄉一直在關注我,等着我。”

阜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您回家”隻是“雙招雙引”的一個“小窗口”。“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近年阜陽持續發力,打造阜陽硬核軟實力,取得顯著成效,重大項目接連落子阜陽。前三季度,全市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達773.4億元,同比增長33.2%,增幅全省首位,引進了三峽新能源、東方電氣、金風科技、彩虹集團、皖能集團、航天投資等一批知名企業。”

家鄉的誠意

不過,做出舉廠搬遷這樣的決策,王立全還是有些擔心。時隔數十年回鄉,能不能适應?“我們很快感受到了家鄉的誠意。”

王立全說,“用地審批、環評等等,都不用操心,一邊畫圖一邊施工,占地1.6萬平方米的廠區,從動工到投産隻用5個月,這個速度令業内很驚訝。新廠的廠房條件、生産線标準都比原來高,現在大董、全聚德等老客戶的訂單,都追到了阜陽。”

悅康藥業負責人王獻同樣被家鄉的誠意所感動。“我1997年離鄉,幾年前回鄉,政府服務意識的轉變讓我很驚訝。例如收購中藥材,前幾年都是我們自己下鄉找農戶。如今,縣農業局局長剛上任就來廠裡詢問需求,并立即聯系上種植戶很快送來樣品,檢測後成分也不錯。”

總部位于深圳的鴻遠圖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看中了阜陽臨泉縣電子産業集聚的發展勢頭,決定在臨泉經開區“安家”,投資3.3億元,籌建電子配件和LED燈罩生産項目。“開發區管委會就像一個大管家”,副總經理田保亮說,“從各類手續審批,到最難解決的‘用工荒’,廠區以外的事情都可以交給管委會,我們隻負責出錢管好建設就行。當初,選廠址有很多方案,現在覺得我們沒選錯,經開區提供了相對完善的配套設施,充分滿足了企業人力資源等需求。”

阜陽市經信局副局長張勇表示,阜陽96.2%的企業是民營企業,創造了70%的稅收和65.6%的地區生産總值,是推動阜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如何讓這些企業感受到阜陽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的氛圍?尤其是怎樣讓“引進來”的企業“留得住、發展好”?

近年來,阜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了領導幹部包聯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活動,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推動項目加快建設。今年以來,市縣兩級領導幹部共走訪調研包聯企業和項目6970家次,收集問題530個,現場解決67個,承諾解決451個。去年起,阜陽還推出優化營商環境“面對面”電視問政、“百名科長”考評等活動。今年8月,《阜陽市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十項制度(試行)》出台,提出建立“企業家日”、重大項目政企聯席會議、企業家會見、企業家早餐會等10項制度。

去年11月30日,時任國網阜陽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的趙東參加了第七期電視問政。這期問政的主題與他的工作息息相關——“減流程、降成本、優服務,提升水電氣用戶滿意度”。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直播,比較震撼。”趙東回憶,直播中講到供電存在的問題,特别是客戶多次反映仍未解決,“出現這種不作為的問題,不能僅從基層查問題,也要從管理上找問題和解決方案。”

高鐵“加持”

安徽深澤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總部在深圳、“安家”在臨泉經開區的企業。公司行政總監張雷說,2014年落戶後,他一直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阜陽不通高鐵,不少引進的技能人才不願意來。他回憶,有時接到如溫州等江浙一帶的訂單,銷售人員都是自己扛着箱子,趕到阜陽火車站,坐一天一夜的火車。

2019年12月,鄭阜高鐵和商合杭高鐵北段通車,結束了阜陽不通高鐵的曆史。半年後,商合杭鐵路全線通車。“現在方便多了,四通八達,從阜陽乘坐高鐵出發,去杭州隻需要3小時,去上海3.5小時。”張雷說。

自通高鐵以來,杭摩科技新材料(阜陽)有限公司員工蘇勳可以“打高鐵”上下班了,“我們總部在浙江安吉,原來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自駕,從安吉到阜陽五六個小時。若早上8點開會,淩晨2點就得從安吉出發,現在坐高鐵隻要3個多小時,一天就能打個來回。”

阜陽各縣市則從高鐵看到了深度融入長三角的機會。鄭阜高鐵開通的第三天,界首就在上海成立了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界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曹偉表示,受地理區位限制,界首要突破創新發展的瓶頸,需要“打開門,走出去,請進來”,向長三角發達地區借力。離岸科創中心是界首在上海的一個平台,一頭連着界首,一頭牽着上海,集合了研發、孵化、展示等功能,主要對接上海科研創新成果、人才、項目等資源。

阜陽市發改委主任高文軍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崛起、中原城市群和淮河生态經濟帶建設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在阜陽疊加,對阜陽發展定位賦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為阜陽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更大的新優勢。“當前,阜陽既面臨重大戰略疊加覆蓋、政策效應加速釋放、産業鍊供應鍊調整重構、市場潛力集中迸發、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等曆史機遇,又擁有長三角和中原城市群‘雙橋頭堡’的區位優勢、鐵公機水四位一體尤其是京港台高鐵交會的交通優勢、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的政策優勢、‘百億糧倉’種養循環的農業優勢、千萬人口及輻射周邊消費的人口優勢等五大優勢。”在高文軍看來,這五大優勢,有利于阜陽加快建設皖豫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中原地區新興制造業和新能源基地、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區域性綠色消費中心。

前不久,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明确提出,推進合肥都市圈聯動阜陽城市圈發展、支持阜陽建設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阜陽有基礎、有實力建設城市圈,更有能力把城市圈建好。阜陽已迎來最好發展時期,未來可期。”高文軍說。

“數”說阜陽經濟發展

規上工業

近五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2%,比安徽全省高出1.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2.8%,提升至2020年的30.4%。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占規上工業比重37.9%,對全市規上工業産值的貢獻率達到55.4%。

招商引資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達287個,完成年度目标任務的81.3%,超序時進度6.3個百分點;在建總投資億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705個,到位資金1010.3億元,同比增長39%。

民營企業

阜陽96.2%的企業是民營企業,創造了70%的稅收和65.6%的地區生産總值,是推動阜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編輯 陳豔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