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和萬事興”,一個家隻有和睦相處才是興旺的根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卻能說到而卻很少人能做得到,俗話說“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兇子”,可以說是經驗之談,這四點如果都能做到,那麼,你的人生一定會越走越順,家庭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窮不怪父”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生活貧困不能怪其父母,不要因為生活不如意,或者賺不到錢财時,埋怨父母責怪父母太沒本事的緣故。
人都有父母,也都會成為父母,正因為有了父母的存在,自己才能到這個世界上走一遭。但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都要經曆許多的溝溝坎坎。這猶如登山,不同的出發點,也有着不同的道路;同時也有着不同的體力和思維;更有着不同的機遇和創新,因此有順也有不順。
人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相信沒有一個人不願意往好的方面走的,隻是人所經曆的和遇到的不一緻而己。如果按現在的情況去衡量六七十年代的人,肯定他們沒有現在的人思想先進,但如果六七十年代的人和建國以前封建社會的人相比較,他們又比以前的人先進許多,時代在發展,一些事也不能全怪老人,這也是時代所緻。
因此,不能拿自己的眼光去審視父母,去責怪父母。父母給了自己生命,也想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要知道,“人有高低胖瘦,五指各有長短”,各有各的路。沒錢不代表思想貧窮,而有錢也不代表事事順心,人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因此,做子女的要懂得感恩,不要因為生活不如意去責怪父母。
“孝不比兄”
“百善孝為先”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理念,父母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孝順父母感恩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孝不能相比,這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心,你守着父母端茶倒水是孝。它身在異鄉寄錢寄東西也是孝。
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的人們往往以孝當作自己無謂的付出,和兄弟姐妹間比來比去,好像自己很吃虧一樣,其結果兄弟姐妹間都成了不孝之人。孝比的是在父母面前的一種責任,一顆感恩之心的程度,不是比兄弟姐妹間的均衡付出。雖然兄弟姐妹都是父母的孩子,但每個人對父母孝順的方式不同,孝不比兄,全靠自覺。
“苦不責妻”
年輕時身為人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組建新的家庭,也正因如此,人類才得以正常的發展和延續。步入婚姻後,夫妻攜手一起生活,在共同的生活中,貧苦可能會成為一塊試金石,考驗着夫妻倆共同解決問題,應對風險的能力。
老話說“好女富三代”,也正因有此說法,有些男人,在自己生活得很苦的時候,就開始埋怨妻子,覺得即便是娶了妻子,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就認為沒有娶到好妻子,埋怨這埋怨那,無緣無故地責怪妻子。
其實,這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男人累,女人同樣跟着累,男人苦,女人同樣跟着苦,指責妻子隻會讓家越來越窮。一個完整的家,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去經營的,責怪妻子也是對妻子的不信任和自己無能的表現。
真正的男人,從來不會把責任甩給其他人。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家庭男人都沒女人付出的多,她既要照顧老幼,又要辛苦勞作。因此,倆人共同生活,要相互理解,作為一個男人不要責怪妻子,苦了窮了從自我身上找原因,遇到一點困難,就責怪妻子,這也是家庭不和的根源。
“氣不兇子”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為了正确地引導孩子狠孩子幾句也屬正常。但有些人,一旦生活有壓力情緒不好,便會沖孩子出氣發火,讓孩子一時摸不着頭腦,這不僅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甚至會影響其一生的命運。
自己有氣自己想法洩掉,不要自己有氣去兇孩子,身為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雖小,也有自尊。雖然一時自己痛快了,也許會讓孩子以後的性格叛逆,出現你兇你的,我做我的,弄得錯對不分,而迷惑于對社會的認知。因此千萬别拿孩子出氣,要對孩子耐心教育。
總之,“窮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責妻,氣不兇子”也是老人們的經驗之談,很有道理。家以和為貴,也隻有盡心做好自己,才能換回一個美好的人生。不知大家對于這句俗語是不是這樣認為的?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