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列傳?懷王元年,張儀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稱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楚懷王列傳?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懷王元年,張儀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稱王。
譯文:楚懷王元年(前328),張儀開始擔任秦國的國相。楚懷王四年(前325),秦惠王稱王。
六年,楚使柱國昭陽将兵而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
譯文:楚懷王六年(前323),楚國派柱國将軍昭陽率軍攻打魏國,楚軍在襄陵擊敗魏國,奪取魏國八個城邑。
又移兵而攻齊,齊王患之。陳轸适為秦使齊,齊王曰:“為之柰何?”陳轸曰:“王勿憂,請令罷之。”
譯文:楚國又出兵攻打齊國,齊王十分擔心,陳轸恰好替秦國出使齊國,齊王說:“寡人該怎麼對付楚軍呢?”陳轸說:“大王不要擔憂,請讓我去說服楚國撤兵。”
即往見昭陽軍中,曰:“願聞楚國之法,破軍殺将者何以貴之?”昭陽曰:“其官為上柱國,封上爵執珪。”
譯文:于是陳轸趕往楚國軍營中去見昭陽,陳轸對昭陽說:“我想了解一下楚國的軍功法,擊敗敵軍或者殺死敵将的有功之臣,會得到什麼樣的賞賜?”
陳轸曰:“其有貴於此者乎?”昭陽曰:“令尹。”
譯文:昭陽說:“授予上柱國将軍的官職,封上等爵位,可以手執珪玉。”陳轸說:“楚國還有比這個更尊貴的賞賜嗎?”昭陽說:“有,被任命為令尹。”
陳轸曰:“今君已為令尹矣,此國冠之上。臣請得譬之。人有遺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謂曰:‘數人飲此,不足以遍,請遂畫地為蛇,蛇先成者獨飲之。’
譯文:陳轸說:“可是如今将軍已經做了令尹,這是楚國最高的官位。我請将軍允許我打個比方。就好比有人贈給自己的舍人們一杯酒,舍人們說:‘幾個人喝這點酒,不夠喝的,請大家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成就把酒賞給誰。’
一人曰:‘吾蛇先成。’舉酒而起,曰:‘吾能為之足。’及其為之足,而後成人奪之酒而飲之,曰:‘蛇固無足,今為之足,是非蛇也。’
譯文:一個人說:‘我先畫好了。’舉起酒杯站起身又說:‘我能給蛇添上足。’等到他為蛇畫好足時,後于他畫好蛇的人奪過他的酒一飲而盡,說:‘蛇本無足,今天你替它添上足,這就不是蛇了。’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齊,攻齊勝之,官爵不加於此;
譯文:現在将軍身為楚相,率軍攻打魏國,已擊敗魏軍,還殺了魏軍主将,沒有比這功勞再大的了,可是将軍的官職、爵祿卻不可能再增加了;
攻之不勝,身死爵奪,有毀於楚:此為蛇為足之說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齊,此持滿之術也。”昭陽曰:“善。”引兵而去。
譯文:假使如今這一戰不能取勝,将軍可能會殉職丢爵啊,還會給楚國造成不好的影響,這就是畫蛇添足。将軍不如撤軍,這樣就是楚國對齊國的施恩,這是永處高位的謀略!”昭陽說:“你說的有道理!”于是下令撤軍。
燕、韓君初稱王。秦使張儀與楚、齊、魏相會,盟齧桑。
譯文:同年燕國、韓國的國君開始稱王。秦國派張儀與楚、齊、魏會盟,在齧桑訂立盟約。
十一年,蘇秦約從山東六國共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而歸,齊獨後。
譯文:楚懷王十一年(前318),蘇秦與山東六國約定合縱聯合進攻秦國,擁護楚懷王為縱長。聯軍打到函谷關,秦國出兵迎擊,六國軍都先後撤軍,唯獨齊軍最後一個撤退。
十二年,齊愍王伐敗趙、魏軍,秦亦伐敗韓,與齊争長。
譯文:楚懷王十二年(前317),齊愍王戰勝趙、魏聯軍,秦國也戰勝韓軍,秦國與齊國争當霸主。
十六年,秦欲伐齊,而楚與齊從親,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張儀免相,使張儀南見楚王,謂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說者無先大王,雖儀之所甚願為門闌之厮者亦無先大王。
譯文:楚懷王十六年(前313),秦國計劃讨伐齊國,可是這一時期楚國與齊國正處于合縱親善關系密切的時期,秦惠王擔心兩國關系密切不利于自己出兵伐齊,就假裝免掉張儀相國的職務,讓張儀去見楚王,張儀對楚王說:“秦惠王最敬重的隻有大王,張儀也希望能夠做一個為大王看門的小厮;
敝邑之王所甚憎者無先齊王,雖儀之所甚憎者亦無先齊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儀亦不得為門闌之厮也。
譯文:秦王憎恨的無過于齊王,張儀最憎恨的也是齊王。可是大王卻與齊國關系密切,所以秦王不能侍奉大王,這樣張儀也不能為大王做看門小厮了。
王為儀閉關而絕齊,今使使者從儀西取故秦所分楚商於之地方六百裡,如是則齊弱矣。是北弱齊,西德於秦,私商於以為富,此一計而三利俱至也。”
譯文:如果大王能為秦國關閉關口與齊國斷交,那麼今天大王就可以派使者随張儀前往秦國領取秦國占領的楚國方圓六百裡的商於之地,如此,就會削弱齊國實力。這樣,大王便可以北方削弱齊國,西方對秦有恩,并增加商於六百裡土地的财富,這真可謂一箭三雕了。”
懷王大悅,乃置相玺於張儀,日與置酒,宣言“吾複得吾商於之地。”群臣皆賀,而陳轸獨吊。
譯文:懷王十分高興,于是把國相的玉玺贈給張儀,每天都為張儀擺開酒宴慶祝,宣稱“寡人可以收回故土商於了。”大臣們都祝賀懷王,唯獨陳轸表示了不同意見。
懷王曰:“何故?”陳轸對曰:“秦之所為重王者,以王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交先絕,是楚孤也。
譯文:懷王問陳轸說:“你為什麼有不同意見?”陳轸回答說:“秦國之所以看重大王,是因為大王與齊王友好親善。今天還未得到商於之地就先斷絕與齊國的外交關系,秦國這樣做是為了孤立楚國。
夫秦又何重孤國哉,必輕楚矣。且先出地而後絕齊,則秦計不為。先絕齊而後責地,則必見欺於張儀。見欺於張儀,則王必怨之。
譯文:到時候秦國的計謀得逞,秦國會如何要看重孤立無援的我國呢?到時候秦國肯定會輕視楚國的。如果秦國先交出商於,爾後我們再與齊斷交,那麼,秦國的計謀就不能得逞。如果我們先與齊斷交,爾後再去索取商於,那我們一定會被張儀所欺騙。大王如果被張儀所欺騙,一定會怨恨他。
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絕齊交。西起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聽,因使一将軍西受封地。
譯文:怨恨他,就等于西邊興起了秦國的憂患,北邊斷絕了齊國的友好。西邊有秦的憂患,北邊又與齊斷交,那麼,韓、魏兩國的軍隊一定乘機來入侵楚國。所以我感到十分悲痛。”楚懷王不聽陳轸的建議,一意孤行的派了一位将軍到秦國去接受商於了。
張儀至秦,詳醉墜車,稱病不出三月,地不可得。楚王曰:“儀以吾絕齊為尚薄邪?”乃使勇士宋遺北辱齊王。齊王大怒,折楚符而合於秦。
譯文:張儀回到秦國後,假裝醉酒摔倒在車下,然後稱病,三個月未露面,楚國沒有得到商於之地。楚王說:“莫非張儀認為我與齊的斷交還不夠徹底嗎?”于是又派勇士宋遺到北邊齊楚邊境去辱罵齊王。齊王大怒,折斷楚國的符節與秦國交好。
秦齊交合,張儀乃起朝,謂楚将軍曰:“子何不受地?從某至某,廣袤六裡。”楚将軍曰:“臣之所以見命者六百裡,不聞六裡。”即以歸報懷王。
譯文:秦、齊聯合完畢,張儀才上朝,對楚國将軍說:“你怎麼還沒去接受土地呢?從某處到某處,方圓有六裡。”楚國将軍說:“我受命來接受的是六百裡,沒聽說六裡。”然後立即返楚,向懷王彙報。
懷王大怒,興師将伐秦。陳轸又曰:“伐秦非計也。不如因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於秦,取償於齊也,吾國尚可全。
譯文:懷王大怒,準備出兵攻打秦國。陳轸又勸說道:“伐秦不是上策。不如趁機用一座名城賄賂秦國,聯合秦國讨伐齊國,這就能把從秦國身上吃的虧,又從齊國補償過來了,如此,楚國還可保全。
今王已絕於齊而責欺於秦,是吾合秦齊之交而來天下之兵也,國必大傷矣。”楚王不聽,遂絕和於秦,發兵西攻秦。秦亦發兵擊之。
譯文:如今,大王已與齊國斷交,又興師追究秦國的欺騙之罪,這就等于我們讓秦、齊聯合,然後引來天下的大軍,楚國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啊。”楚王仍不聽從陳轸的建議,于是又與秦國斷交,派軍向西攻打秦國。秦國也派軍迎擊楚軍。
十七年春,與秦戰丹陽,秦大敗我軍,斬甲士八萬,虜我大将軍屈丐、裨将軍逢侯醜等七十馀人,遂取漢中之郡。
譯文:楚懷王十七年(前312)的春天,楚軍在丹陽與秦軍交戰,秦軍大敗楚軍,斬殺八萬名士兵,俘虜了楚國大将軍屈匄,偏将軍逢侯醜等七十多人,還奪取了漢中的各郡縣。
楚懷王大怒,乃悉國兵複襲秦,戰於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楚,至於鄧。楚聞,乃引兵歸。
譯文:楚懷王十分憤怒,動員楚國國内全部兵力又一次襲擊秦國。兩軍在藍田交戰,楚軍又一次大敗。韓國、魏國得到楚國受困的消息後,出兵南下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楚國聽到後方被襲的消息後,率軍撤出秦國。
十八年,秦使使約複與楚親,分漢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曰:“願得張儀,不願得地。”張儀聞之,請之楚。
譯文:楚懷王十八年(前311),秦國派出使者與楚約定通好,并把漢中的一半地盤還給楚以求和解。楚王說:“寡人隻想得到張儀,不要土地。”張儀聽到楚王的話後,請求赴楚。
秦王曰:“楚且甘心於子,柰何?”
譯文:秦王說:“楚王正要抓住你才心滿意足呢,怎麼辦?”
張儀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於楚王幸姬鄭袖,袖所言無不從者。
譯文:張儀說:“我與楚王的大臣靳尚關系很好,靳尚又很受楚王寵妃鄭袖的信任,楚王對鄭袖百依百順。
且儀以前使負楚以商於之約,今秦楚大戰,有惡,臣非面自謝楚不解。且大王在,楚不宜敢取儀。誠殺儀以便國,臣之願也。”儀遂使楚。
譯文:況且我以前出使楚國時違背了割讓商於于楚的約定,今天秦、楚交戰有了新仇,我不親自去向楚國道歉就不能消除仇恨。再說有大王在,楚國也不敢把我怎麼樣。如果楚國真的殺了我,隻要對秦國有利,也正是臣子的願望。”于是張儀出使楚國。
至,懷王不見,因而囚張儀,欲殺之。儀私於靳尚,靳尚為請懷王曰:“拘張儀,秦王必怒。天下見楚無秦,必輕王矣。”
譯文:張儀到達楚都後,懷王不見他,下令囚禁了張儀,準備殺了他。張儀暗中賄賂靳尚,靳尚就替張儀向懷王請求說:“大王拘捕了張儀,秦王知道後一定會很生氣。天下諸侯看到楚國失去了秦國的支持,必定輕視大王。”
又謂夫人鄭袖曰:“秦王甚愛張儀,而王欲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縣賂楚,以美人聘楚王,以宮中善歌者為之媵。
譯文:靳尚又對楚王夫人鄭袖說:“秦王非常喜歡張儀,可是楚王想殺了他,現在秦王準備用上庸的六個縣賄賂楚國,還準備送美女給大王,把秦王宮中善于歌舞的美女都送給大王當侍女。
楚王重地,秦女必貴,而夫人必斥矣。夫人不若言而出之。”鄭袖卒言張儀於王而出之。
譯文:楚王看重土地,秦女也必定會得到楚王的寵愛,這麼一來夫人就一定會受到排斥了。夫人不如在楚王面前說幾句好話,讓大王下令釋放張儀算了。”聽完這些後,鄭袖在楚王面前替張儀說情,楚懷王下令釋放了張儀。
儀出,懷王因善遇儀,儀因說楚王以叛從約而與秦合親,約婚姻。
譯文:張儀被釋放後,懷王很客氣地款待了張儀,張儀又借機勸說楚王背叛合縱盟約,與秦國聯合,相約兩國結為婚姻。
張儀已去,屈原使從齊來,谏王曰:“何不誅張儀?”懷王悔,使人追儀,弗及。是歲,秦惠王卒。
譯文:張儀離開楚國後,屈原剛從齊國出使歸來,進谏懷王說:“大王為什麼不殺死張儀?”懷王這才後悔,派人去追趕張儀,但已經來不及了。同年,秦惠王逝世。
二十年,齊愍王欲為從長,惡楚之與秦合,乃使使遺楚王書曰:“寡人患楚之不察於尊名也。
譯文:楚懷王二十年(前309),齊湣王想擔任合縱縱長,害怕楚國與秦國的聯合,就派使者給楚王一封信道:“寡人擔心大王不曾考慮尊貴的稱号。
今秦惠王死,武王立,張儀走魏,樗裡疾、公孫衍用,而楚事秦。夫樗裡疾善乎韓,而公孫衍善乎魏;
譯文:如今秦惠王去世了,秦武王即位,張儀出逃到魏國,武王任用樗裡疾、公孫衍,可是現在這種形勢下楚國還服從秦國。樗裡疾與韓國的關系好,公孫衍與魏國親善;
楚必事秦,韓、魏恐,必因二人求合於秦,則燕、趙亦宜事秦。四國争事秦,則楚為郡縣矣。
譯文:楚國服從于秦國,韓國、魏國就害怕,一定會借助這兩個人的力量與秦國聯合,那麼燕國、趙國也會服從于秦國。四國争着侍奉秦國,難道楚國成為秦國的一個郡縣了嗎。
王何不與寡人并力收韓、魏、燕、趙,與為從而尊周室,以案兵息民,令於天下?莫敢不樂聽,則王名成矣。
譯文:楚王為何不知我協力收服韓、魏、燕、趙,和他們合縱一起尊崇周王室,以便按兵養民,号令天下的意圖呢?天下沒有人敢不樂意聽從大王的命令,大王也将功成名就。
王率諸侯并伐,破秦必矣。王取武關、蜀、漢之地,私吳、越之富而擅江海之利,韓、魏割上黨,西薄函谷,則楚之彊百萬也。
譯文:到時候,大王率領諸侯共讨秦國,一定能打敗 秦國。大王便可以奪下武關、蜀、漢地區,占有吳國、越國的财富,專享長江、東海的土地,韓國、魏國會割給讓上黨,西部逼近函谷關,那麼楚國将比現在強大百萬倍。
且王欺於張儀,亡地漢中,兵锉藍田,天下莫不代王懷怒。今乃欲先事秦!願大王孰計之。”
譯文:況且大王被張儀欺詐,喪失漢中地,大軍在藍田受挫,天下人沒有人不替大王憤怒。今天大王竟想先侍奉秦國!望大王仔細考慮吧。”
楚王業已欲和於秦,見齊王書,猶豫不決,下其議群臣。群臣或言和秦,或曰聽齊。
譯文:此時楚懷王正想着與秦國結盟,見到齊王的書信後猶豫不決,交給群臣們議論。有的說與秦聯合,有的說聽從齊國的意見。
昭雎曰:“王雖東取地於越,不足以刷恥;必且取地於秦,而後足以刷恥於諸侯。
譯文:昭雎說:“大王雖然從東邊的越國得到了土地,但不足以雪恥。一定要攻取秦國的土地,然後才足以洗刷之前秦國給大王的恥辱。
王不如深善齊、韓以重樗裡疾,如是則王得韓、齊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韓宜陽,而韓猶複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陽,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裡,以故尤畏秦。
譯文:大王不如與齊國、韓國深交以擡高樗裡疾的權位,這樣,大王才能得到韓國、齊國的支持奪取土地。秦國在宜陽擊敗韓國,可是韓國還是在侍奉秦國,是因為他們先祖的墓在平陽,秦國的武遂距平陽隻有七十裡,因此韓國尤其畏懼秦國。
不然,秦攻三川,趙攻上黨,楚攻河外,韓必亡。楚之救韓,不能使韓不亡,然存韓者楚也。韓已得武遂於秦,以河山為塞,所報德莫如楚厚,臣以為其事王必疾。
譯文:否則,秦國攻打三川,趙國攻打上黨,楚國攻打黃河外,韓一定滅亡。楚國救助韓國,也不能讓韓免遭災難,可是名義上存續韓國的确是楚國。韓國已從秦國奪得武遂,憑借黃河、西山的屏障,它所要報答恩德的都不如楚國厚重,我認為韓國一定會急切侍奉楚王。
齊之所信於韓者,以韓公子眛為齊相也。韓已得武遂於秦,王甚善之,使之以齊、韓重樗裡疾,疾得齊、韓之重,其主弗敢棄疾也。
譯文:齊國之所以信任韓國,是因為韓公子昧是齊國國相。韓國已從秦國奪得武遂,大王可以親善公子昧,使公子昧憑借齊國、韓國的力量擡高樗裡疾的地位,樗裡疾得到齊國、韓國的支持,秦王就不得不防備他。
今又益之以楚之重,樗裡子必言秦,複與楚之侵地矣。”於是懷王許之,竟不合秦,而合齊以善韓。
譯文:而如今楚國可以支持樗裡疾他,樗裡疾一定會向秦王說情,把侵占楚國的土地歸還給楚國。”懷王聽從了這個建議,最終不與秦國聯合,而聯合齊國并與韓國交好。
二十四年,倍齊而合秦。秦昭王初立,乃厚賂於楚。楚往迎婦。二十五年,懷王入與秦昭王盟,約於黃棘。秦複與楚上庸。
譯文:楚懷王二十四年(前305),楚國背叛齊國,選擇與秦國結盟。這一年秦昭王即位,秦國用厚禮賄賂楚國。楚懷王派使者前往秦國為自己迎娶秦國宗室女。楚懷王二十五年(前304),懷王赴秦與秦昭王訂立盟約,兩國在黃棘定約。秦王還把原屬楚國的上庸歸還給楚國。
二十六年,齊、韓、魏為楚負其從親而合於秦,三國共伐楚。楚使太子入質於秦而請救。秦乃遣客卿通将兵救楚,三國引兵去。
譯文:楚懷王二十六年(前303),齊國、韓國、魏國因為楚國違背了合縱親善而與秦國聯合,三國聯合讨伐楚國。楚國遣太子到秦國當人質請求救助。秦國派客卿通率軍救援楚國,三國得知秦國出兵救援楚國後便率軍離去了。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與楚太子鬬,楚太子殺之而亡歸。二十八年,秦乃與齊、韓、魏共攻楚,殺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
譯文:楚懷王二十七年(前302),秦國一位大夫因為私事與楚太子發生了争鬥,楚太子殺了秦國大夫後逃回楚國。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秦國與齊國、韓國、魏國聯合出兵攻打楚國,攻殺了楚國大将唐昧,還攻下了楚國重丘才撤軍。
二十九年,秦複攻楚,大破楚,楚軍死者二萬,殺我将軍景缺。懷王恐,乃使太子為質於齊以求平。
譯文:楚懷王二十九年(前300),秦國再次出兵攻伐楚國,大敗楚軍,誅殺楚國士兵兩萬餘人,攻殺楚國将軍景缺。兵敗後懷王驚恐,于是遣太子到齊國做人質求得和解。
三十年,秦複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遺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弟兄,盟于黃棘,太子為質,至驩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
譯文:楚懷王三十年(前209),秦國有一次出兵伐楚,奪取了楚國的八座城邑。秦昭王給楚王寫了一封國書說:“當初我和你結拜為弟兄,在黃棘盟約,楚國派太子作人質,關系十分融洽。可是太子殺了我的要臣,不道歉就逃回國,我确實憤怒之至,便派軍侵占你的邊境。
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於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壤界,故為婚姻,所從相親久矣。而今秦楚不驩,則無以令諸侯。
譯文:今天聽說你讓太子到齊國做人質求得和解。我國與楚國接壤,本來就結成了婚姻,互相親善友好時間很長。當今秦楚關系惡化,就無法号令諸侯。
寡人願與君王會武關,面相約,結盟而去,寡人之願也。敢以聞下執事。”楚懷王見秦王書,患之。欲往,恐見欺;無往,恐秦怒。
譯文:我希望和你在武關相會,訂立盟約後再分離,這是我的願望。我冒昧地告訴你這個想法。”楚懷王看到秦王的信,很擔心。想赴會,又擔心受騙;想不去,又擔心秦王發怒。
昭雎曰:“王毋行,而發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諸侯之心。”
譯文:昭雎說:“大王不要前去,應派軍隊加固邊防。秦國乃是虎狼之國,不能輕信,秦國有吞并諸侯的野心。”
懷王子子蘭勸王行,曰:“柰何絕秦之驩心!”於是往會秦昭王。昭王詐令一将軍伏兵武關,号為秦王。
譯文:懷王的兒子子蘭勸懷王前往,說:“為什麼斷絕與秦王的友好關系呢?”于是懷王去會見秦昭王。
楚王至,則閉武關,遂與西至鹹陽,朝章台,如蕃臣,不與亢禮。楚懷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
譯文:楚王一到,秦國就關閉了武關,劫持了懷王到鹹陽,秦王在章台會見懷王,對待懷王就像對待附屬國的臣子一般,不用平等的禮節。楚懷王大怒,後悔沒聽昭雎的勸告。
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彊要我以地!”不複許秦。秦因留之。
譯文:秦王扣留楚王,要挾楚國割讓巫、黔中的郡縣給秦國。楚王想隻訂盟約,秦王想先得到地盤。楚王生氣說:“秦國欺詐我,又強迫要挾我割讓地盤!”沒有再答應奏王。秦王因此扣留了楚王。
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於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乃欲立懷王子在國者。
譯文:楚國權貴們十分擔心,互相商議後對說:“我們的國君留在秦不能回來,秦王以此要挾我們割地,太子又在齊國做人質,如果齊國、秦國聯合謀劃,那麼楚國就要滅亡了。”于是大臣們想擁立懷王在國都的兒子為王。
昭雎曰:“王與太子俱困於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譯文:昭雎說:“國君與太子都在諸侯國受困,今天又違背國君的命令另立庶子,那是不合适的。”
乃詐赴於齊,齊愍王謂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
譯文:于是蒙騙齊國,派使者到齊國報喪。齊愍王對國相說:“不如扣留太子以便求取楚國淮北周邊的土地。”國相說:“不行,楚國如果立了新王,我們就空留人質并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義的事。”
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将與三國共立之,然則東國必可得矣。”齊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
譯文:有人說:“不對。楚國如果立了新王,正好借機和新王做個交易說:‘你給我們下東國,我們就替你殺了太子,否則,将和秦、韓、魏三國聯合擁立太子。’這樣,下東國一定就會到手了。”齊王采用了國相的計策送回了楚國太子。
太子橫至,立為王,是為頃襄王。乃告于秦曰:“賴社稷神靈,國有王矣。”
譯文:太子橫回楚後,被立為楚王,即楚頃襄王。于是楚人通告秦國說:“依賴社稷神靈,我國有了新的國君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