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四年才發現是腸癌能治麼?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不怕痔瘡便血,就怕便血的不是痔瘡,也可能是:直腸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便血四年才發現是腸癌能治麼?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來源:青島市市立醫院
不怕痔瘡便血,就怕便血的不是痔瘡,也可能是:直腸癌!
市民趙先生(化名)今年65歲,退休後種種花,養養狗,生活惬意悠然。可是近一年來,趙先生發現大便時常帶鮮血,心想可能是得了痔瘡,也不是很痛,就到附近藥店買了治療痔瘡的藥物塗抹,沒有明顯緩解。
日前,老人在家人陪伴下來到我院西院區消化内科就診,醫生為其進行肛診檢查,排除了痔瘡。随後在醫生的再三勸說下,老人才“不情願”地做了腸鏡檢查,結果鏡下發現環腸壁菜花樣腫物,經病理檢查确診“直腸癌”。
△直腸癌鏡下
都是便血,有什麼不同?西院區消化内科主任喬月芹表示,與趙先生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很多直腸癌患者都曾将便血誤當痔瘡治療,“久治不愈”,以緻最終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雖然直腸癌和痔瘡都是發生于直腸末端的疾病,兩者都有大便出血的表現,但是二者出血也是有區别的。主要表現在:
出血類型:直腸癌的出血是主動型出血,這是因為腫瘤本身表面的破潰,不斷地出血和滲血。而痔瘡患者的便血,一般是被動型出血,是因為大便時擦傷曲張的痔靜脈團所緻。
出血顔色:直腸癌的大便帶血是較為陳舊性的出血,所出血液的顔色是暗紅色和果醬顔色。而痔瘡出血,一般是大便表面帶血,便後手紙帶血,便血的顔色大部分是鮮紅色。
有無黏液:直腸癌出血,會和大便相混合,導緻大便中混雜有血液。有時候還可能帶有黏液和膿液。而痔瘡出血,血液多是大便排出後滴下來,和大便不相混合,更沒有黏液的存在。
所以,當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千萬不要理所當然的就認為是痔瘡。
内鏡篩查是消化道早癌的"金标準"在中國,發病率和死因排名前十的腫瘤裡,有一半是消化系統的腫瘤,包括食道癌、胃癌、腸癌。這些惡性腫瘤嚴重影響人群的健康,對家庭及社會資源也造成極大的浪費,“談癌色變”一點也不誇張。通過胃腸鏡篩查,可以發現早期癌。
△鏡下操作資料圖
胃腸鏡檢查現在已經作為消化道疾病的發現和診斷的“金标準”,特别是能提高早期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的發現率。胃鏡可以檢查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上消化道情況,同時可對病竈實施活檢以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并可于胃鏡下實施各種止血、息肉切除、早癌鏡下切除等内鏡下治療。腸鏡可以檢查包括直腸、各段結腸和回腸末段情況,可對可疑病竈實施活檢以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并可實施各種腸鏡下微創治療,主要包括止血、息肉切除、早期癌切除等。
審核:胡海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