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P理論的起源
1950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尼爾·鮑頓(N. H. Bor den)于最早提出了營銷組合的概念,并确定了營銷組合的12 個要素。
1960年麥卡錫将他老師理查德·克萊維教授的觀點發揚光大,在《基礎營銷》(Basic Marketing)提出了著名的4P理論。
價格(price)
産品(product)
渠道(place)
促銷(promotion)
二、4P的順序4P裡面有四個要素,但是這四個要素是一個組合,運用的時候要有先後順序,第一個應該就是price,然後才有product。在你做完STP之後,那麼下一個就是産品的定價,就是說你根據你的定位決定用什麼售價,然後再決定你的産品是什麼樣的。
典型例子的是蘋果,蘋果的定位是世界上最高的手機,然後根據這個來定價 ,具體應該怎麼定價呢,因為定價和銷量有個關系,定價越高,銷量越低,定價越低銷量越高,這就形成了一個銷量與價格的彈性曲線,那麼怎麼選擇了,因為價格與需求會形成一個面談,如圖中虛線框,蘋果選擇了一個面積最大的區域,這樣可以讓收益最大化。現在蘋果的市占是全球第三(剛被小米超過),但是蘋果公司的利潤比整個andriod手機行業加起來還要多。
蘋果的産品設計是為了體現其定位,世界上最好的産品。至于蘋果公司的産品功能是否符合其定價,這些不是最重要的。從功能和體驗來說蘋果公司是領先的,但不是最好的。iphone4之前,蘋果手機很多公司都沒有,例如複制粘貼功能,到了iphone4的時候,蘋果還爆發過天線門事件,但是喬布斯說你換個手勢打電話就可以了,到了現在這個階段,蘋果很多功能全面落後與andriod手機,但這些都不影響蘋果作為全世界最好的公司,所以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
但是在傳統互聯網産品(純線上産品)中,因為複制一份的邊際成本基本為0,因而大部分産品都是免費的,所以導緻不會在價格上存在競争,這個上面就不存在什麼玩法,這可能是4P理論不在互聯網圈流行的原因。但是在目前O2O和電商領域中,這種方式就行不通,因為配送和服務是有成本的,邊際成本不為0,你不能無窮盡的追求極緻的用戶體驗。所以關鍵的是要用合适的價格給用戶合适的服務,而不是無限制的追求用戶體驗。
需求與價格的彈性曲線
第三個要素是渠道,你的目标用戶在哪裡,你的渠道就應該鋪設在哪裡。還是以蘋果為例,蘋果手機有線上網站,有線下的專賣店,而且蘋果的專賣店都設置在最好地段,非常的高端大氣,這些都是符合其定位的。
如果你做STP的時候,你的目标用戶在某些地域上集中,那是最好的情況,因為你的傳播的效果就會很好,因為目标用戶濃度高,你的曝光有效率很高。如果你在做STP的時候,剛好适合用地利位置做劃分,那這個效果就會非常好,你的營銷成本會大幅度下降。例如學生群體集中在校園,白領集中在寫字樓。
第四個要素是促銷,但是這個詞有好幾個定義,有的翻譯為推廣,有的翻譯為促銷。但是看很多公司的組織架構就知道了,本質上是communication來傳遞價值,會把幾個部門的人員都劃分到一個部門 。
在互聯網時代中,因為産品價格很多都是0,所以重點不在是降價搞促銷,而是進行pr搞推廣。360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紅衣教主周鴻祎除了在微博上罵戰能夠吸引網民關注外,很厲害的能力是進線營銷推廣。因為360電腦管家當時在做推廣的時候發現,用戶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都是把錯誤代碼複制到百度裡面搜索,在百度知道你們找答案,所以他們就從電腦科技報招了一批寫手,在百度上去找用戶的問題,然後找技術同學來看怎麼修複,然後交給這些編輯來寫成答案文章,文章末尾會推薦360,這種流水線的方式來生産答案,每個人每天20篇,這樣的推廣非常有效。
三、4P組合從STP切分細分市場後,會發現市場中有不同的目标用戶,因而一般會有不同的4P組合。例如寶潔經營了海飛絲,飄柔這些品牌,通過不同的産品來做了不同的4P組合。傳統企業中也會有相同的商品針對不同的渠道做産品組合,不同渠道之間是隔絕的,叫做渠道隔離,例如給很多新渠道非常低的折扣來拓展渠道。但是有的渠道商不守規矩,把不是其他渠道的貨拿到自己渠道來賣,就會形成“竄貨”,品牌商是嚴禁竄貨的,因為會導緻渠道價格體系崩潰。2016年的時候,京東與多個企業都鬧翻,企業集體讨伐京東,因為當時京東将企業在其他渠道的貨拿到自己平台來賣,這樣能夠保障京東上的東西很便宜。但是後來這些企業都學精了,對于互聯網渠道做很多特供的産品,通過減配來實現渠道隔離。自己多次在線下門店買東西的時候,都會被線下店員告知線上産品的問題是什麼,線下的産品更有品質。
酒店和航空業都是邊際成本為0的公司,他們經營的時候會有多個産品組合,例如散客,旅行團,企業合作,直連預訂,團購,國外會有反向定價等。其中價格是:企業合作<旅行團<代理商<團購<直連預訂<散客。因為固定成本高,首先要保障穩定的入住率,因此會和企業合作長期低價。旅行團因為季節性因素強,會根據淡旺季給不同的價格,淡季價格非常低。然後是團購,但團購不能保障一定有房,可以賣甩尾房。最後直連和散客最貴,因為這些用戶的需求都比較剛需。他們怎麼做渠道隔離呢,最重要的是不要讓散客變成旅行團和企業客戶,保障利潤最大化。
再看下STP的過程中細分目标市場和切入點,你做切入點的時候,一定要保障此時的4P組合是匹配的,不然就會導緻你的投産比過低而錯過機會。例如外賣早期切入校園市場,渠道集中,學生群體的要求是很低,優惠力度不用很大,産品很糙功能不用很多,這種情況才能快速擴張占領這個市場。
四、互聯網時代的4P運用互聯網行業興起之後很好被提及,但是互聯網行業自身有很多的增長理論體系,例如互聯網的三級火箭理論:
互聯網的三級火箭理論:
第一級,頭部流量,先通過賠錢燒錢搶占市場、建立壁壘。
第二級,沉澱某類用戶的商業場景,盡量把市場份額足夠大、壁壘足夠高,勢能足夠大。
第三級,完成商業閉環,開始收割用戶、變現賺錢。
例如 360公司
第一級火箭:360免費殺毒軟件。利用這級火箭打破了持續10年的殺毒軟件收費局面,迅速成為用戶量最大的安全工具。
第二級火箭:從免費殺毒軟件變為360安全網絡平台,引導用戶安裝及使用360安全浏覽器,360安全助手和360安全網址導航。
第三級火箭:360搜索浏覽器和網址導航的商業流量閉環,通過廣告收入盈利變現。
但本質上這還是一會事情,隻不過由于互聯網的特殊性導緻出現了變形。在傳統的商業環境中,4P就代表在整個市場活動中存在專門的角色來掙不同角色的錢。例如:寶潔公司生産産品如海飛絲,賺産品的錢。渠道公司如沃爾瑪,家樂福掙渠道的錢。促銷推廣是廣告公司來掙錢,例如電視報紙等。而這幾個角色互相不影響的,各自掙各自的錢。但是到了互聯網後,由于互聯網是原子傳輸,傳統互聯網是分子傳輸,導緻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快,邊際成本為0,所以産品基本都是免費的,所以導緻了在price這個上面就沒有什麼玩法了,導緻了重點不再是做降價促銷,而是專門做推廣傳播。而且由于互聯網的可編程的特性,互聯網在産品變成0之後,它是一個産品,同時它也可以是一個渠道,變成了通過渠道來掙錢。
360的案例。例如360的三級火箭理論,360通過将殺毒軟件免費,價格變為0,在市場上将瑞星等殺毒軟件都弄死,自己一家獨大。然後将自己的産品變成了一個渠道,然後通過這個渠道再進行推廣自己的産品,而自己的這個浏覽器産品本質上還是一個渠道,通過渠道來掙錢。所以360相當于壓縮了産品的利潤,轉而收渠道的錢。
淘寶的案例。淘寶早期和ebay有一個非常知名的競争,ebay的收費模式與線下的渠道類似的,入住商品要交存儲費用,但是淘寶不受這個費用,讓商家盡量入駐進來,最終導緻ebay輸掉退出了中國。而淘寶放棄掉了這個渠道費用,而是主要收取promotion推廣的錢,通過這個來掙錢。
Costco的案例。Costco可能是零售商中少數沒有被亞馬遜影響的企業,還在不斷的壯大。他的模式是收取會員費,然後提供非常便宜的商品,你買的越多,你越劃算。首先因為他的品類有限,能夠做到集中采購,其次他自己會生成很多自有品牌的商品,省去了營銷推廣費用,例如可樂與熱狗。所以Costco本質上是壓縮了營銷promotion的費用和産品利潤,通過會員費來掙錢。
所以回過頭來看,很多互聯網平台企業(如淘寶,京東,拼多多,美團)本質上都是渠道公司,隻是将購物的地方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他們是商家在經營過程中4P裡面的一個Place,作為商家最重要的保障每個渠道的4P是有效隔離的,而如果作為平台的企業,則需要保障自己經營的這個渠道對于商家是有效的,不能破壞商家自己的4P組合。
從渠道的角度回看零售發展的這些年曆史,都是渠道的變遷和發展曆史。從1852年出現百貨商店,通過一口價解決了價格談判問題,到1930年邁克爾·卡倫推出超級市場通過豐富的商品解決了一次性購物便利的問題。到1950 沃爾瑪推出連鎖超,解決用戶的便利與優惠,而後出現亞馬遜這樣的電商企業,商品更為豐富和優惠。商家總是從一個高利潤的渠道流向另外一個渠道,但整體來說渠道的利潤最終應該是一緻的。電子商務是這變遷浪潮中的一波,而中國的這些電商巨頭,通過主打的是不同的4P組合來滿足消費者。例如淘寶主打多和省,京東主打好和快(便利),拼多多主打省,線下便利店主打渠道便利和好。
作者:maddongbrother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