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24小時對垃圾違規事件識别、提醒、留證;自動識别記錄破袋、垃圾桶滿溢等情況……近日,白雲區24鎮街全面啟用“智慧分類”系統,從源頭上對垃圾分類投放點進行精細化管理管控,推動白雲區垃圾分類減量成效走在全市前列。目前,“智慧分類”系統已覆蓋24個鎮街1000餘個投放點位。
24鎮街正式啟用“智慧分類”系統
近日,在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聯合白雲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以下簡稱“白雲區城管局”)舉辦的今年度第二場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中,白雲區同步連線24個鎮街官宣“智慧分類”正式啟用,從源頭上讓垃圾分類管理變得更智能、更精細化。
在白雲區景泰街雲山錦繡小區的定時投放點,安裝有三個高清攝像頭,分别識别抓取垃圾破袋、人臉識别等情況。
“智慧分類”系統實際使用效果怎樣?記者實地走訪白雲區景泰街雲山錦繡小區看到,在該小區定時投放點,“智慧分類”實時監控屏幕設置在投放點上方,現場還安裝有三個高清攝像頭,分别識别抓取垃圾破袋、人臉識别、垃圾桶滿溢等情況。上午9時許,由于定點投放時間已過,當記者走近投放點時,系統馬上自動播放提示并非垃圾投放時段。
在白雲區景泰街雲山錦繡小區的誤時投放點,居民按指引投放垃圾。
而在雲山錦繡小區的誤時投放點,同樣安裝有攝像頭和實時監控系統屏幕,不時有錯過定時投放的居民前來丢垃圾,站桶員在旁值守指導。
“在定時投放點,隻要是非投放時段,系統抓取到有人前來,就會自動提醒。”景泰街二級調研員文娅告訴記者,目前,該街共有67個投放點已經安裝“智慧分類”系統,在投放時段,系統會對違規投放行為實時自動識别,即時觸發語音警告,違規行為抓拍,并記錄上傳後台。對兩次及以上違規投放的人員,會自動納入黑名單管理,下次投放時間,系統會自動識别該人員,并自動播音提醒,督促居民群衆養成分類習慣。
據了解,“智慧分類”系統能夠通過雲端智能監控技術,代替傳統的專人工作,在分類投放點進行24小時的現場監管、督導和AI值守。當發現垃圾落地等違規事件時,監控設備會自動生成報警工單,實時同步現場進行處理。
“智慧分類”系統在投放時段,會對違規投放行為實時自動識别。
這樣的智能監管模式,也得到不少群衆的點贊。“平時都會注意分好類,不過有個監控設備在,感覺更會自覺,更多的人自覺了,分類才能做得更好。”在白雲區棠景街翠逸家園小區的誤時投放點,同樣不時有居民前來投放垃圾,居民楊小姐邊投放邊說。
于鎮街而言,這樣的智慧手段則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以前,我們主要是安排工作人員到各個點位去巡查,但很難保證不漏一個。有這個指揮系統就不一樣了。”棠景街市政服務所工作人員劉惠聯告訴記者,由于投放點分散,有了24小時智能監管,一鍵在手,一個不漏,全街的投放點盡收眼底,有問題馬上聯系相關單位處理。劉惠聯還向記者展示了手機小程序“雲智分”,通過點擊“視頻監控”,既可以查看各投放點實況,還可以回溯視頻,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減少了日常巡查工作量。此外,物業公司可以通過手機或PC端,一人監管整個小區的投放點情況。
“智慧分類”覆蓋1000餘個投放點位
“通過智慧手段,對物業小區分類投放和保潔管養,實現全區域、全範圍、全時段監管督導。”白雲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廣州市推進落實新一輪垃圾分類過程中,白雲區堅持因地制宜,針對面積廣、投放點多、難以全面監管等問題,積極創新研發,運用AI自動識别、視頻監控、大數據處理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和智能化設備,提高投放點精細化監管水平和居民分類投放意識,推動白雲區垃圾分類減量成效走在全市前列。目前,白雲區“智慧分類”系統已覆蓋24個鎮街、1000餘個投放點位。
“‘智慧分類’讓我們的投放點分類投放更精細化,居民配合意識也更高了。”白雲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智慧分類”系統的啟用,标志着白雲區“智慧分類”實現全域覆蓋,并通過和雲村碼、白雲志願FUN、廚餘就地處理設施、督導反饋等多個子系統集成,實現物業小區、城中村、農村及收集處理體系全方位全鍊條智能監管。
運用手機小程序“雲智分”,通過點擊“視頻監控”,即可查看各投放點實況。
下一步,白雲區還将加強對鎮街和物業、保潔公司及一線工作人員的培訓宣傳,推廣使用好“智慧分類”系統,實現精準溯源、精準宣傳、精準督導,培養居民的文明習慣。同時,建立獎懲機制,通過系統工單的快速響應,督促工人加強保潔管養,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南方日報記者】譚超
【通訊員】全碧芳、陸海媛
【作者】 譚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