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身邊好幾個朋友的孩子都有身高、體重不達标的情況。
父母很焦慮,明明雙方身高都正常,怎麼孩子就是老是不長?
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測骨齡,顯示正常。
測微量元素,提示缺這缺那,家長就更上心給孩子做各種營養餐。
其中有一個朋友連外出,都随時給孩子帶着營養餐。
甚至辭職,全職在家照顧孩子。
可就是這樣,孩子還是不長個,矮同齡孩子大半個頭。
因為孩子不長個的問題,搞得非常焦慮和自責。
那孩子身高、體重不達标,到底是什麼原因?
作為家長,又該如何科學地養護孩子呢?
PART.
01
孩子不長個,别急着補營養
遇到很多家長,在孩子不長個、不長肉的問題上,通常是想急切地給孩子補充營養。
因為大家普遍會簡單粗暴地認為,孩子不長,就是營養不夠,或者缺某種元素。
所以想盡辦法給孩子補充營養,補充微量元素。
結果再補,身高、體重還是不太給力。
其實這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就已經錯了。
我們遇到一個問題,如果隻是焦慮地想要馬上解決問題,通常會适得其反。
先處理自己的焦慮情緒,然後找到原因,最後才是解決問題本身。
如果你家孩子不長個,你看看是不是有以下的情況呢?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的一些情況,就表明孩子脾胃虛弱了。
脾胃的功能是運化食物、吸收營養,脾胃虛弱,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大打折扣。
補再多進去也吸收不了,而且還會加大脾胃負擔,造成越補脾胃越虛弱的問題。
所以,在這裡要提醒家長們,孩子如果不長個、不長肉,先别急着給孩子補營養。
先觀察孩子的脾胃是否虛弱,找到根本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
PART.
02
呵護孩子脾胃,需要正确的喂養
有一天,在店裡遇到一個4歲的小女孩來洗灸,看起來瘦瘦小小的,比同齡孩子要矮小。
跟家長聊天發現,孩子媽媽喜歡吃西瓜、雪糕,也經常給孩子吃。
聽到這裡,就大概明白孩子為什麼長得瘦弱了。
讓孩子把舌頭伸出來看,果然是寒邪入體,且體内有積滞。
(孩子舌象)
脾胃喜歡溫和好消化的食物,孩子又“脾常不足”,飲食更應清淡溫和。
孩子嬌嫩的脾胃要消化西瓜、雪糕這樣的寒涼食物,必定會有損耗。
脾胃損耗了,運化功能差了,垃圾就積滞在體内,排不出去。
長此以往,孩子自然不長個也不長肉,補再多也隻是給身體添堵。
其實孩子脾胃的好壞,除了先天以外,最重要的是家長的喂養。
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喂養方式不可能完全統一。
這就需要家長具備一定的育兒健康知識。
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喂養方式。
1.如果孩子舌苔是粉紅,布滿一層淡淡的白苔,說明孩子很正常,按照之前的方式喂養就可以。
2.如果孩子舌苔厚膩,表明可能有積滞。
這種情況,就要把飲食改的清淡一些,并且增加一些運動量。
在這裡也要提醒家長們,孩子比較小的時候,肉蛋奶可以少吃一些,孩子的脾胃還不能很好的消化。
另外就是寒涼食物,能少給孩子吃就少給孩子吃,保護好脾胃。
3.如果孩子舌苔有裂紋或地圖舌,就表明脾胃已經比較虛弱了。
家長在喂養上就要注意多給孩子吃補脾胃的食物,比如山藥、小米、白扁豆等。
當然也不要過猶不及,養脾胃是長期的事,慢慢來比較快。
1.如果孩子的大便成型,顔色是黃色或金黃色,就是健康的。
2.如果大便幹硬、惡臭、排便困難,就表明孩子腸胃可能有積滞。
這種情況,首先是不要太給孩子吃太多,尤其是肉蛋奶等食物,飲食清淡一點。
再用洗灸、小兒推拿等方式給孩子做一些疏通。
3.如果孩子的大便有食物殘渣,放屁惡臭等,也是在提醒孩子腸胃消化不好。
一是要調整飲食,如果孩子經常這樣,就需要強健脾胃了。
4.孩子如果長期拉羊屎蛋一樣的大便,或者是前幹後稀,就可能是腸胃虛寒。
這種情況,就需要健脾胃了,比如洗灸、艾灸、推拿等,也要适當增加鍛煉。
1.功能正常的孩子,到點就會餓,吃飯也不挑食,吃嘛嘛香。
孩子母乳的寶寶也能感知饑飽,到點就會要吃的。
2.如果孩子不愛吃飯,每頓飯都要追着喂,吃完肚子也鼓鼓脹脹的,就表明可能脾虛比較虛弱了。
這種情況下,一是家長幫孩子養成一日三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少吃零食水果。
第二,也是根本的方法,幫助孩子強健脾胃。
1.能夠到點睡覺,一覺睡到天亮,不尿床、不夜啼,是正常的睡眠。
2.如果睡覺愛翻身、趴睡、磨牙等,提示孩子身體有積滞。
這種情況,首先是不要給孩子吃太多,尤其是睡前不要進食,其次晚飯後适當運動,幫助消化。
3.如果孩子老愛晚上哭,害怕關燈睡覺,一是可能孩子有受驚的情況,二是體質虛寒的表現。
首先父母要多陪伴,另外可以多帶孩子曬太陽、艾灸等,增加陽氣。
在飲食上,吃多一些溫暖的、陽性的食物。
這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問題,實際上情緒也反映孩子的健康狀況。
1.健康、正氣充足的孩子,應該是情緒比較穩定,專注力高,不容易生病,并且運動能力很強的。
2.如果孩子容易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或膽小怕黑,容易夜啼、生病、乃至手腳冰涼等,就表明孩子體質偏虛寒。
這種情況,家長要多給孩子吃溫性的食物,多帶孩子在大自然裡運動,多曬太陽。
同時也可以借助中醫外調的方式,幫助孩子改善體質。
PART.
03
養脾胃,是件長期的事兒
養護脾胃這件事兒,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事兒。
準确的說,養護脾胃需要的是一種正确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
而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本身那麼簡單。
比如,有很多濕疹的孩子在我們這裡調理,家長的心态多是把濕疹本身調理好。
但如果不從根本上調理脾胃,就算現在濕疹沒有了,之後還是會長出來,或者出現其他問題。
所以,我們都會在孩子濕疹好了之後,堅持讓孩子多洗灸一段時間,好好健脾胃。
并且教給家長日常如何養護孩子脾胃的方法。
隻有這樣,孩子的脾胃才會真正的慢慢強健起來。
我們也經常接觸一些家長,因為孩子出現某種健康問題而特别焦慮。
來調理的最大想法,就是趕緊讓焦慮的情況消失掉。
這種情況,我們通常會先給家長普及正确的觀念。
因為有未知,就會産生焦慮和恐懼。
關于孩子長個,不長肉這件事,也是一樣。
作為家長,先處理自己的焦慮情緒,了解清楚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長個、不長肉。
然後再給孩子适合的養護和調理。
為人父母,總是會為孩子擔憂很多。
但不要隻是擔憂、焦慮,多學習,就能找到原因。
找到原因後,堅持做,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走在正确的路上,慢一點沒關系,隻要方向正确,堅持走下去,終會抵達終點。
與所有為孩子身體、體重發愁的家長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