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4 21:08:38

作者在《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着的積極意義》一文提到,“阿Q精神”與“難得糊塗”很大程度上屬于異曲同工,為何一個被人批判,一個被奉為處世哲學?【欲知詳情,請閱讀《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着的積極意義》】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許多人知道鄭闆橋寫下)1

硯石·作者拍攝制作

今天我們來探讨一下鄭闆橋的“難得糊塗”。

上篇:“難得糊塗”及“難得糊塗”跋語之來曆

鄭闆橋是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鄭闆橋、金農、汪士慎、高翔、李鳝、黃慎、李方膺、羅聘)代表人物,他的詩書畫世稱“三絕”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許多人知道鄭闆橋寫下)2

鄭闆橋·選自維基百科

鄭闆橋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最早寫下“難得糊塗”?恐怕已無法考證。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鄭闆橋一生在不同情形下寫過許多次“難得糊塗”。查閱資料便可發現,現在的史料中有多版本有關鄭闆橋寫下“難得糊塗”的記載。在此筆者隻擇其一論說。

一次,鄭闆橋借宿于一自稱“糊塗老人”的茅屋。茅屋中有一塊方桌大小的精美硯石,老人請鄭闆橋在硯背上題幾個字,以便雕刻于硯背。鄭闆橋覺得“糊塗老人”必有來曆,提筆寫下“難得糊塗”四個字,壓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方印。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許多人知道鄭闆橋寫下)3

硯石·作者拍攝制作

題畢,鄭闆橋建議老人寫一段跋語。老人揮筆寫下:“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寶貴之門也。”老人方印上的文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

鄭闆橋見狀大驚,知道老人是一位非比尋常的隐退官員,老人寫下的是硯石的跋語而非“難得糊塗”的跋語。

鄭闆橋見硯石上還有書寫的位置,便提筆為“難得糊塗”補寫了一段跋語,呼應老人那段話,曰:“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福報也。”

這便是“難得糊塗”和“難得糊塗”跋語的來曆。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許多人知道鄭闆橋寫下)4

硯石·作者拍攝制作

許多人隻知鄭闆橋的“難得糊塗”,而不知鄭闆橋寫下的這段跋語。如果收藏“難得糊塗”,最好連這個跋語一并收藏。

下篇:“難得糊塗”之辭義考究

既然我們喜歡“難得糊塗”,那不妨考究一下“難得糊塗”之辭義。

《文史通義·文德》中有一段話曰:“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世,亦不可以謬其文也。”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許多人知道鄭闆橋寫下)5

鄭闆橋·選自維基媒體

鄭闆橋是康熙年間的秀才、雍正時期的舉人、乾隆元年的進士,經曆了清代三個王朝。康熙是存天理滅人欲的王朝,雍正是敗家的王朝,乾隆時期的專制和文字獄讓人談虎色變。這便是鄭闆橋所處之世。

鄭闆橋亦官亦文,做過山東範縣、濰縣縣令,後步“糊塗老人”之塵隐居揚州,以賣畫為生。這便是鄭闆橋之身世。

鄭闆橋寫下“難得糊塗”後,“難得糊塗”便開始被民間追崇,世代流傳,或挂于家裡,或挂于辦公室,或制作成飾物。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許多人知道鄭闆橋寫下)6

鄭闆橋故居·選自維基媒體

一直以來大家對“難得糊塗”有不同的理解,各取所需。

糊塗,有真糊塗和假糊塗。真糊塗是真不知道,假糊塗是知道裝作不知道。

從鄭闆橋“難得糊塗”的跋語,以及他的身世和所處的時代來考察,筆者以為,“難得糊塗”至少有兩層辭義:

一是:想糊塗很難。為官清廉正直且書生氣十足的鄭闆橋面對官場上非常強勢的黑惡勾當,聰明地與之抗争難,昧着良心裝糊塗更難。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許多人知道鄭闆橋寫下)7

硯石·作者拍攝制作

二是:難得有一介安心之糊塗。無傷大雅的糊塗乃安心之糊塗,眼不見心不煩的糊塗亦屬安心之糊塗。

黑惡官場上角逐的那些事不可能讓人安心糊塗,大是大非面前也不可能讓人安心糊塗。最後,鄭闆橋隻好無奈地步“糊塗老人”之塵,辭官歸隐,追逐那一介安心之糊塗。

現在世人大都從“難得有一介安心之糊塗”這個角度,去欣賞和收藏鄭闆橋的“難得糊塗”。

鄭闆橋臨終講的話(許多人知道鄭闆橋寫下)8

硯石·作者拍攝制作

“難得糊塗”多少有一些消極的因素,隻是無傷大雅,固得以千古流傳。

作者:巴山,美籍華人,原創文章,首發今日頭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