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道德經萬物有其道全文

道德經萬物有其道全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2 14:35:24

本内容是個人綜合了多個版本的核心觀點加以闡述,本着尊重原文為基礎去解讀。

以簡明清晰的邏輯分析,系統性地概括書中的知識關聯,不過度推理及過度化書中内容的态度去闡述書中知識。

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讀者們多多指正。

道德經萬物有其道全文(道德經道生萬物)1

上文品讀了“《道德經》: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老子再次提出“道”的幽隐難見。

“道”它所呈現的特性是異常的,普通人不易理解,聽了也難以體會。

老子用逆向思維比喻法,如“上德若谷”、“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詞,說明“道”、“德”的深邃、内斂、沖虛、含藏。

“道”的顯現,不是外炫的,而是返照的,所以一般人不易察覺和體會。

繼續第四十二章“三生萬物”: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

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為教父。 】




道生一;

一:是生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單位,老子以此代表道的絕對無偶。

道,從虛無混沌之中産生了一。

“一”也指“道”,從形而上的“道”,落至形而下的“道”。

從“無”,産生了“有”。

一生二;

“一”即“道”,道産生了“有”、“無”。

如第二章所說的“有無相生”,有和無就是從這個“一”分化而來。

也有解釋為“陰”、“陽”。

二生三;

“有”、“無”二者結合産生了有形态物質。

沒有“有”,就不會有“有”的存在;沒有“無”的空間、就不會産生“有”的作用。

很難用文字來表達,需要用心領悟。

三生萬物。

三:多數。

萬物都是在這種有無相生的狀态中産生。

萬物負陰而抱陽;

傳統解釋為:萬物背陰而向陽。

我從整篇感悟出解釋為:萬物依附陰而向陽生長。

沖氣以為和。

沖:沖突,交融。

傳統解釋為:陰陽二氣交和,産生和諧狀态。

我從整篇感悟出解釋為:沖氣,為運動。萬物在運動中産生和諧狀态。

以下一段疑為錯簡,多數認為是第三十九章的衍文,先簡單做個解讀。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人們都厭惡孤、寡、不谷,但君王卻用來自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所以,萬物看似是減損,它卻反而在增加;看似是在增加,它卻反而在減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人們所說的道理,我也拿來教人: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為教父。 】

自恃強大的人大都不得善終。我把這句話作為教育的宗旨。

本章是老子把“道德”推到至高層面,衆多學者說,這一章是老子哲學中的“宇宙生成論”。

老子認為“道”生于天地萬物之前,乃至于宇宙之前。按老子的思想學說來看,這一點不為過。

文中的“一”、“二”、“三”,不是數字遊戲,而都牽涉到很深的學理。

在三十九章提到“一”即代表“道”;

在第一章“無,天地之始;有,萬物之母”,可以解釋出“二”,即代表“有”和“無”。

在第二章“有無相生”,體現出“有”和“無”同出後結合,便生出三,形态物質出現。

“沖氣以為和”,在第十一章中提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和“無”是相輔相成的,相生相死。

從整篇理解,萬物出于道,道是“一”,一後分化為“有”、“無”,然後生于萬物。

道是一切的主宰,生養萬物,循環往複,用之不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