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魏略》記載,諸葛亮初次北伐過程中,魏延曾經向諸葛亮提出一個所謂的奇謀。其原文記載如下:
夏侯楙為安西将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
魏延建議,由他本人親自率領五千兵馬,帶足口糧,走小道子午谷直取長安(子午谷乃是抵達長安的近道,但路途險阻甚多,且地形便于守軍埋伏)。駐守長安的夏侯楙,是個高粱豎子,無勇無謀,見到蜀軍兵臨城下,必然棄長安而逃,如此一來,則長安便唾手可得。
但諸葛亮認為此計策過于冒險,便沒有采納。
千百年來,不少人質疑因此質疑諸葛亮過于保守,認為魏延此計謀乃是奇計,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就是要出其不意,不按套路出牌。甚至有人認為,魏延此計成功的概率非常之大,諸葛亮不用,這是耽誤了大漢朝的光複大業?事實果真如此嗎?
這段出自《魏略》的記載,在陳壽的《三國志》原本中,并沒有出現。陳壽之《三國志》,在史料和記載史事的選擇上,是非常恰當的,但凡是足夠決定兩國命運之事,陳壽不可能不去記載。然而,所謂的“子午谷奇謀”,陳壽在書中隻字未提,倒是三國結束後百年後的裴松之,于《三國志》注中提及,由此可見,所謂“子午谷奇謀”不存在的可能性極大。
退一萬步講,即使這個所謂的“奇謀”真的存在,其确乎可行嗎?
細看魏延的計劃,不難發現,若想成功,最為關鍵的一點,在于夏侯楙。魏延的所有分析都是建立在夏侯楙是個十足的草包,看到敵軍便會逃跑這一基礎之上。夏侯楙棄城逃跑——長安空虛——魏延奪取長安,這是魏延的戰略構想。然而,夏侯楙有沒有可能不跑?毫無疑問,是有可能的。試想,一旦魏延的軍隊來到長安城下,夏侯楙破罐子破摔打算硬剛到底,或者夏侯楙自己跑了,手下沒跑,這樣一來,經過十天高強度行軍且糧草耗盡的魏延等五千蜀軍,便羊入虎口,必然被秋風掃落葉一般被收拾得幹幹淨淨。
魏延無法保證夏侯楙一定逃跑,那麼,這就是一個軍事冒險。一旦魏延所率領的部隊被全殲,則對蜀漢而言,是個巨大的打擊。魏延乃是蜀中為數不多的良将,魏延若戰死,不僅對蜀漢是一個大的損失——所謂千軍易得一将難求,對于蜀軍的士氣,也是一個打擊。再加上,子午谷非常容易設伏,魏軍軍中未必有人想不到這點,魏延一旦在子午谷中遇到埋伏,那就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無生。
而此戰,乃是諸葛亮北伐的首戰,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另外,蜀漢國土偏僻,資源匮乏,對于戰争的容錯率非常低,一旦大敗,有可能是緻命打擊。故而,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這個建議。而魏延的這個建議,可行性也是非常低的,這一點,在一千四百年後的明朝,得到了驗證。闖王高迎祥率領五萬精兵,意欲從子午谷偷襲,結果被明朝軍隊包了餃子,高迎祥本人戰死。
因此,諸葛亮不用子午谷之計,是很正确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