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工業區轉型升級啟示

老工業區轉型升級啟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22:19:47

大力推進産業轉型升級 促進經濟騰飛綠水青山

蕪湖市是東部地區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近年來,蕪湖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機遇,深入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産業轉型升級各項工作,2021年地區生産總值達4302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居長三角城市第一、安徽省第一,經濟總量居安徽省第二位。2022年一季度,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0%,增速在全國百強城市中居第12位,比去年同期提高18位。全市呈現出以先進傳統制造業為支柱、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先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産業發展格局,正逐步向“産業名城”“生活秀帶”目标邁進。

一、持之以恒抓制造業競争優勢重構,打造“産業名城”

一是堅持推進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培育世界級産業集群。出台《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若幹政策》,在全省率先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努力培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智能家電等3個世界級産業集群。2021年,全市四大支柱産業整體競争力明顯提升,産值達4186億元,同比增長28.7%。海螺集團位居世界500強企業第315位,水泥産能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型材産能世界第一。

二是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形成“4 6 18”新格局。組建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推進工作組,重點推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通用航空4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微電子等6個市級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新一代汽車電子等18個省級重大新興産業工程和專項,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2021年,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達2217億元,同比增長36.4%。

二、堅持不懈抓自主創新,努力打造“創新名城”

一是堅持平台思維,高位推進創新平台。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統籌構建重大創新平台,高标準規劃布局夢溪科創走廊、灣谷科技園等主題鮮明、專業運營、服務完善的十大創新孵化園。截至2021年,獲批國家(省)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423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衆創空間達43家,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

二是堅持培育創新沃土,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打造“創業蕪優”之城,舉辦首屆“智彙中江”蕪湖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全市9所高校363個項目報名參賽。2021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125.28億元,增長12.3%,占GDP比重達3.34%,21家企業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1家企業獲批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18家企業成功揭榜省重點關鍵技術攻關任務。

三是堅持産研協同,加速轉化科技成果。與高校合作共建蕪湖技術轉移中心,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在蕪湖轉移轉化。參加2021年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64項科技成果現場發布,10項科技“雙招雙引”和大院大所合作項目線上簽約。一批工業産品躍居國際國内領先水平,300千瓦級重油航空活塞發動機等科技創新成果填補國内空白。

三、堅持保護與利用并重,打造“生活秀帶”

一是聚焦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推進城市更新。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因企施策、注重實效的原則。堅決關停躍進橡膠廠、燈芯絨廠、長虹皮革廠等36家瀕臨倒閉企業,搬遷改造印染廠等15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截至2021年底,全市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作全面完成,促進了城市更新改造,改善了城市環境。

二是實施工業遺産保護和開發利用模式。利用閑置工業用地和廠房,挖掘百年建築的曆史人文資源,打造“生活秀帶”。利用百年益新面粉廠舊址打造大砻坊文化科技産業園,充分保護現有益新面粉廠舊址内的老廠房,傳承創新的益新精神,建設新時代産業發展綜合型園區,累計培育新型現代服務業相關中小企業580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1戶,科技型中小企業80餘戶,吸引就業3000人以上。

四、堅持不懈抓園區改革創新,不斷夯實産業發展載體

一是堅持體制改革,創新自貿區蕪湖片區機制。出台《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蕪湖片區管委會體制機制改革試點方案》,積極探索建立精簡高效、充滿活力的管理體制機制。2021年,注冊企業超4000家,進出口總額增長34.2%。在全國率先開展自貿試驗區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統籌發展改革,率先推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内銷選擇性征收關稅業務,4項制度創新入選安徽省首批10個标志性建設成果。

二是堅持優化審批流程,推進開發區“标準地 承諾制”改革。建立起“政府定标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信用有獎懲”的新型企業投資項目管理模式。推進“标準地”改革工作,促進土地要素優化配置,全面提高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率。2021年,全市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已完成各類區域評估80項,“标準地”出讓35宗,總面積4861.99畝。社會類投資、工業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分别壓縮至60和30個工作日以内。

三是堅持園區錯位發展,形成特色産業集聚。引導各載體立足産業基礎,着力培育壯大主導産業,“錯位競争、聚焦突破”的發展态勢基本形成。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集聚汽車及零部件、家用電子、材料産業三大支柱産業。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重點聚焦新能源汽車、微電子及信息服務、節能環保及高端裝備三大産業闆塊。三山開發區以中聯重機為龍頭建設現代農業機械産業基地。新蕪經開區通用航空産業基地已建成完整的航空産業體系。

五、堅持不懈抓“兩山”理論實踐,打造“生态名城”

一是堅持淘汰落後低效産能,推動産業綠色轉型。圍繞節能、綠色制造、清潔生産三條主線,為30家重點能耗企業進行全面的節能體檢,進行綠色技改,年節約能耗20.84萬噸标準煤,節約經營成本6.46億元。3家企業入選工信部工業産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名單,入選企業數占全省60%。國家級綠色園區數量居全省第一。

二是堅持治理污染修複生态,全面改善生态環境。始終堅持把打造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蕪湖)經濟帶建設作為生态文明建設一号工程,建成長江流域蕪湖段水清岸綠監管系統,累計完成長江幹流岸線清理整治項目216個,完成長江幹流1公裡範圍内複綠1.72萬畝。2021年,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率為84.9%,在曆史上首次全年消除重污染天氣。

三是堅持發展低碳産業,推進資源循環利用。編制《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雙招雙引”實施方案》,加快構建行業綠色制造體系。2021年,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0餘個,總投資超過500億元。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降低3.2%。海螺水泥窯碳捕集純化項目填補水泥工業技術空白。

六、堅持不懈抓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一是堅持暢通溝通渠道,搭建政企交流新平台。構建“1 9 N”企業服務平台體系,培訓企業經營管理人才52.5萬人次,研究解決曆史遺留問題、發展難題274個,涉及企業123戶。2021年,兌付政策類扶持資金50.3億元,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0億元,同比增長12%。

二是堅持政府引導激勵,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和提升人才吸引度。出台“民企改革發展32條”“激發民企創意創新創造26條”支持政策。實施“紫雲英人才計劃”,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74個、高層次人才1650人。2021年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7%,比全省高6.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18.2%,占全部投資比重達75.3%。

三是堅持改進工作作風,提升為企為民服務水平。全面實施“1%工作法”,幫助企業降低用工、用能、物流、融資等成本,為企業減、退、緩稅80億元。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在全省率先完成歸并、率先挂牌。開展全省首個依法推進公共政策兌現創優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試點工作,搭建政策網上超市。

老工業區轉型升級啟示(真抓實幹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産業轉型升級典型經驗做法介紹之七)1

老工業區轉型升級啟示(真抓實幹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産業轉型升級典型經驗做法介紹之七)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