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不能吃海鮮”
“感冒不能吃雞肉”
“消化、腹瀉的人少吃糯米”……
日常生活中,總能聽到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忌口食物,特别是有寶寶家庭,對于生活中的所謂“發物”避之不及,當寶寶生病或過敏的時候,家裡經常為“寶寶吃什麼”而争論得不可開交。“發物”為什不能吃?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出正确科學解答。
四川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副主任委員、知名兒科專家萬英介紹:發物是指富于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發物也是食物,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吃到很多的發物,但是否就會誘發疾病,主要是由個體體質決定的,過敏性體質、免疫力差,就容易誘發和加重疾病。
食用菌類
蘑菇、香菇等,假如寶寶對食用菌過敏,過食易引起皮膚瘡瘍腫毒。
海鮮類
帶魚、黃魚、鲳魚、蚌肉、蝦、螃蟹等,這類食品大多鹹寒而腥,如果輔食添加過早,寶寶易緻敏,易誘發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
蔬菜類
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這類食物膳食纖維較多,應少量增加,以防寶寶适應不了拉肚子。
果品類
桃子、杏、銀杏、花生、芒果、楊梅、櫻桃、荔枝、甜瓜等,水果味甜、微燥,應注意不能讓寶寶貪嘴吃太多。
禽畜類
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鵝蛋、鴨蛋等,這類食物較難消化,應在寶寶消化能力能夠适應後再添加,防止異性蛋白質緻敏。
其他類
菜油、豌豆、黃大豆、豆腐、豆腐乳、蠶蛹及蔥、蒜、韭菜等食物,不能讓寶寶過多食用,以防消化不良。
預防“發物”、“過敏兒”應從婚前咨詢開始。
遺傳學方面的研究已證明:雙親中有一人患有過敏性疾病,其子女成為“過敏兒”的可能性為60%;雙親均為過敏性疾病患者,産生“過敏兒”的可能性上升為80%;與此相比,雙親均無過敏性疾病的,僅有19%的子女可能成為“過敏兒”。
有過敏性疾病史的嬰兒日後易成為“過敏兒”。
對這些高危嬰兒應保證出生後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喂奶時間延遲至生後9個月,生後4個月内不要添加任何輔食,尤其是牛奶、蛋類等富含異性蛋白的發物,魚、蝦、蟹及貝殼類食物系高度緻敏發物,在孩子4歲前避免食用。
發物會導緻寶寶過敏,專家認為有三種可能性
01
這些動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會促使人體内的某些機能亢進或代謝紊亂,導緻寶寶發育異常。
02
某些食物所含的異性蛋白成為過敏原,引起寶寶發作變态反應性疾病。如海魚、蝦、蟹往往能引起寶寶皮膚過敏,發作荨麻疹、濕疹、神經性皮炎等。豆腐乳有時也會引起寶寶發作哮喘病。
03
一些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蔥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寶寶會對其味道反應強烈,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失調。
藥方,藥效,因人,因病而異,文章僅供參考
關注四川德仁堂(scdrtjt),了解最齊全、最健康、最服務的健康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