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新産品信息?《科創闆日報》(上海,記者 黃心怡)在日前舉行的OPPO開發者大會上,手機品牌廠商OPPO首次對外公布了健康戰略,并官宣了健康實驗室的正式啟動,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oppo新産品信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科創闆日報》(上海,記者 黃心怡)在日前舉行的OPPO開發者大會上,手機品牌廠商OPPO首次對外公布了健康戰略,并官宣了健康實驗室的正式啟動。
當下,醫療健康和運動監測是可穿戴設備的兩大核心功能趨勢。各家大廠均紛紛加速搶灘健康業務,以力求在可穿戴領域構建競争力。 不久前,華為也宣布了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的揭牌。
在接受《科創闆日報》記者采訪時,OPPO助理副總裁、健康實驗室負責人曾子敬透露,OPPO健康在這一領域是後來者,但擁有後來居上的野心。
“我們的團隊完全沒有财務KPI,做好了長線投入的準備,相信我們能在3年之内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跑者,并且是重要的貢獻者。”
不過,對于OPPO來說,競争對手的壓力隻是一方面。當下,可穿戴設備的數字生态尚未完善,用戶付費意願不強,傳感器測量精度和範圍有限等,都是需要邁過的檻。
大廠紛紛布局可穿戴醫療為哪般?
根據IDC的統計,2020 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4.45 億台,增速達28.4%,而亞太地區2020 年成為全球最大可穿戴設備市場,終端客戶消費額占32.4%。國内的全年出貨量達1.07 億台。
目前,華為、小米、蘋果、步步高和OPPO是中國前五大可穿戴設備廠商。根據IDC2021年第一季度的數據,OPPO以89.6萬台的出貨量以及3.3%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五。
從市場需求來看,中國老齡人口比重越來越高,以及龐大的慢性病患者群體,為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輕便高效的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産品,創造了市場機會。
互聯網分析師張京科認為,伴随着中國人均生命與收入的提升,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會更加明顯,這催生了資本和企業的追捧跟進。
此外,對于各大智能手機廠商來說,布局可穿戴設備也有IoT戰略上的考量。随着智能手機的增長紅利已有見頂之勢,物聯網成為手機大廠們的下一個戰場。而可穿戴設備則是物聯網的重要入口和應用終端。
頭豹研究院指出,随着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可穿戴設備成為智能設備互聯互通的關鍵節點,未來應用場景将擴大化,相互交互,可形成各種各樣的行業生态。
一位消費電子分析師張超(化名)告訴《科創闆日報》記者:“對于進軍IoT的智能手機廠商來說,更重要是為了做閉環,實現各個智能終端之間的聯動,從而提高用戶粘性。”
财信證券認為,可穿戴設備未來更有可能成為手機的延伸品,具有語音通話、健康監測、智能支付、科學運動等更豐富的功能;其次,可穿戴設備将成為更好的數據入口,将為終端廠商提供更多的數據和價值。
曾子敬對《科創闆日報》記者分析,手機會成為個人健康的中心,因為算法和數據的演進,以及模型的建立其實都是依賴于手機,而可穿戴設備是傳感器的集成地,能夠把用戶的數據和反饋收集到終端這裡來,然後給用戶反饋提醒 。
張京科告訴《科創闆日報》記者,科技公司涉足健康領域,這也是互聯網向相對封閉醫療領域滲透的一種形式。通過可穿戴設備,企業可以獲得大量用戶彌補珍貴的健康及醫療數據。但是在保護用戶隐私方面,需要監管部門對互聯網企業做出一定的約束。
可穿戴數據的衍生價值尚待挖掘
曾子敬此前在蘋果公司主導Apple Watch傳感器的産品設計和研發工作,管理開發和制造健康/健身産品的研發和工程團隊。
在談到老東家時,曾子敬指出,蘋果在這一領域做了非常大的貢獻,因為改變了大衆認知,把過去需要專業醫療設備才能做的事情帶到了消費電子領域,這意義非常大。
“以前測血氧都得用專業的醫療設備,現在手腕上就可以測量,雖然精準度比醫療設備差一些,但能夠把專業醫療設備做到消費級,這意味着一下子就把監測數據從點狀變成連續的,這将給醫療健康領域産生巨大的影響。”
“當蘋果手表逐漸做到第二代、第三代的時候,單就心率就挖掘出了這麼多的相關性。如果其他的專業醫療設備,比如幾千元一個的持續血壓監測儀器,也能夠消費化,讓人手一個,大家都買得起,這其中會有非常多的機會。” 曾子敬如是說。
醫療設備從專業級走向消費級的前景,無疑令人遐想,但要實現這一切,也并非易事。
張超對《科創闆日報》記者表示,可穿戴設備還是處于前期發展,廠商大多數停留在賣硬件的階段。“數字生态尚未形成,衍生價值需要挖掘。關鍵還是在于能否有剛需的應用場景,以及讓用戶願意付費的服務和内容。”
曾子敬認為,要讓用戶付費,就要做到專業,真正給用戶帶來用處,能夠獲得醫療界的認可,獲得廣大用戶的認可。
“以房顫為例,這是在老年人中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如果能夠把病人數據連續地收集起來,得知房顫發生的時間,是持續、還是間歇的,病人能完整了解過去一個月的身體情況,甚至通過建立模型,來預測未來兩個星期的情況。我相信大家的付費意願肯定是非常強的。”
專業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是下一波藍海?
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劃分為商業消費級和專業醫療級兩大塊。此前,各家智能手機大廠主要在消費級征戰。樂心、九安、三諾等家用醫療器械廠商則重點在于專業醫療級可穿戴設備。
不過,随着智能手環、手表、耳機等組成的商業消費級智能可穿戴設備,同質化現象嚴重、應用場景單一、競争激烈。各大廠商也紛紛瞄準這一專業醫療級可穿戴設備的市場。
比如,蘋果2021年國内接連拿下兩張醫療器械注冊證,分别是移動心電圖房顫和移動脈率房顫提示軟件。
而OPPO Watch ECG 版在2020年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認證,是國内首款通過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認證并正式上市的智能手表。其功能是心電測量,協助用戶了解自身是否出現心律失常等影響健康的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可穿戴設備的主要受衆依然還是運動健康人群。 這是由于大多數可穿戴設備并不能達到醫療級測量精度。
曾子敬表示,最大瓶頸在于手腕上的傳感器非常少,主要就是PPG、 ECG 以及IMU加速傳感器,對生理指标的檢測廣度也非常有限。因此,OPPO正計劃在其他品類上進行擴展。
張超告訴《科創闆日報》記者,數據能否通過可穿戴設備進行無創獲取,是關鍵所在。比如像血糖血脂,現在的傳感器是很難在無創的情況下進行檢測的,這意味着無法實現可穿戴化。
張京科認為,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也許并不在于略顯粗苯的可穿戴産品,而在于芯片及電源技術的突破。無論是上傳還是下載以及應用,目前的可穿戴設備似乎還處于探索階段。可植入人體的矽基時代産品,更像是未來互聯網科技與醫療、芯片的結合态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