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被劉勰贊為“七子之冠冕”,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使得世人将他與曹植并稱“曹王”。但粲這個字并不常見,雖然很多人因為璀璨聯想到了它的讀音,但讀成王米似乎更有趣。但殊不知,這個字還真與米有關系。
粲,讀音為càn,本義是上等的米、精緻的白米,這樣的白米色澤光潔,進而引申出了鮮明有光彩的含義。而在粲字旁邊加上王(玉字旁)成為璨字,本義是指玉的光澤,進而引申為明亮的意思。
在一共401個米字旁的漢字中,有一些比較有趣的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說在前面的是,除非特别說明,本文列舉的字均為上下結構,且為米字在下,有些字實在打不出來,就通過描述來給大家分享了。
1、 米出米入是個字
籴和粜,籴,讀作dí,指的是買入糧食,也是難得的可以“望文生義”(這裡取字面意思,不取本義)的漢字。與之對應的粜,讀作tiào,指的便是賣出糧食。這兩個字在現代很多地方仍然在使用。比如粵語中便仍有“籴米”的說法,指的便是買米,有些吸煙的朋友也會把買煙戲稱為“籴米”。當然,說籴米的不光是廣東地區,舊時上海也是說籴米,其他還有很多地方也都這麼講。例如在現今的河南地區,很多老百姓賣出糧食的時候,還會說“粜糧、粜豆、粜麥”等。
2、我就是米
①北米為䉾,讀音為bì。這個字意為惡米,也就是長得不飽滿的稻米。這個字也許會被誤以為是對北方的稻米有什麼誤會,認為北方的米容易不飽滿。其實北字應當按照“背”字理解或許更為恰當,那些生長在光照不充足地方的稻米更容易産生不飽滿顆粒。
②加米為jiā,意思就是米。③米在上,尼在下,米尼為míng,潰米,也就是被丢棄的米,自然也不是什麼好米。④研米為䊙,讀音為yān,一個意思是熟,一個意思是細米。從這個字的兩部分來看,經過研磨的米就是細米,那麼它所指的應該就是那些在加工過程中被碾碎的大米。⑤鞏米為䊄,讀音為qióng,指的是精米。所謂精米,也就是去掉了糠皮和糊粉層的大米。這樣的米,色澤明亮,米飯更白,口感也好,但營養水平卻要低于糙米。
⑥次米為粢,這個字有3個讀音。讀作zī,指的便是社稷的稷,也就是谷子,同時表示所有谷類作物的總稱。讀作cī ,指的是用糯米為主要原料做成的飯團。讀作cí,指的則是稻餅,也就是糍粑,一種将米蒸熟後搗爛制成的小吃。
3、米花
左米右花,米花為糀,讀音為huā。這個字,是一個日本漢字,它雖然讀音是花,但其實同漢字的“曲(麹)”,酒曲、酒糟的意思。
4、粥的故事
最後來講講很多人可能也比較好奇的一件事:為什麼粥是兩把弓夾個米呢?其實這個字說來可就有點話長了。粥字在篆文中本來是寫作鬻(yù)的,也就是賣官鬻爵的鬻。後來因為這個字被挪作“賣、售”去用,于是就把鬻的下半部鬲(lì)省略,寫作粥,成了我們現在所認識的粥了。
其中,被省略的鬲,其實指的便是古代的一種鼎狀炊具,它又可以被寫作左中右結構的弓鬲弓——䰜,或者是兩個弓在上,鬲在下的樣子,也就是去掉米的鬻。這樣就可以理解了,鬻字本來從字形上看,就是把米放在䰜這個炊具中進行烹煮,兩個弓看起來就像鬲的兩個耳朵。所以它指的就是粥。
往期推薦:他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這部作品成為三國4支特種部隊出處
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作者,立即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