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04 05:34:02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1


作為國學啟蒙的入門書籍,三字經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

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三字經也注定是精華中的精華。

家長一起陪孩子每天學習兩句吧!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2

正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注釋:

初:初生,這裡說人剛出生的時候。

性:性質、個性,是指個人先天具有的素質和性情。

本:原本、本來。

善:善良。

習:學習,也指長時間在某種環境下養成的特性。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3


為孩子解讀(直譯)

每個人在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格和脾氣也是比較接近的。

隻是由于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和環境不同,性情的差距也就越來越大了。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4


為家長解讀(擴展篇)

作為《三字經》的開篇,“人之初,性本善”這六個字中包含着豐富的文化内涵,這是關于人性本質的探讨。

人性本質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屬于哲學範疇的問題。

哲學問題自古以來都是,各有各的觀點,各有各的解說,卻從來都沒有啥定論。

作為西方文化的靈魂思想的基督教思想,其核心就是“原罪”。

基督教認為,人生來就是有罪的,所以人們必須接受耶稣,必須要向主忏悔,必須誠心贖罪,這樣以後才可以上天堂,才能有機會避免遭受地獄裡的各種苦。

在我國,單說儒家,針對人性本質的探讨,主要是有三種觀點:性善、性惡、有惡有善。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5

性善論,是孟子的觀點,這是主流思想,領軍人物。

孟子說,性善,可以通過“人”的日常心理活動來證明。

《孟子·公孫醜》,有這樣一段話:“無恻隐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恻隐之心,是有同情心;羞惡之心,就是會覺得不好意思、害羞,這就是能自省的表現;辭讓之心,就是知道謙讓、謙退,現在也可以說是樂于分享吧;是非之心,就是能分清楚對錯。

孟子認為有這四心,就是大家說的有“良心”。這也是仁、義、禮、智的萌芽。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6

性惡論,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荀子所倡導的理論。

荀子認為人性隻限于食色、喜怒、好惡、利欲等情緒欲望,不論“君子”或是“小人”都一樣。

所以荀子說:“人之生也固小人。”

不是主流,了解一下就好。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7


王充,是個唯物主義者,他經過一番辯證和分析,在人性這個哲學問題上,提出人性有善惡之分。

他認為,由于原材料不一樣,加工的程序,使用的機器都不一樣,這樣造出來的人也不太一樣。

他說:“實則人性有善有惡,猶人才有高有下也。”也就是說,人性有善有惡,就像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一樣。

其實他這個觀點還是真的比較客觀的,給他點個贊,深得我心。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8

性惡論以人性本惡,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性善論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養的自覺性。

二者既相對立,又相輔相成。

其實,說到底,這倆觀點思想内核是相同的。那就是都需要正确的引導,這才是關鍵。這也就是說後天的教育是最最重要的。

所以,中國儒家文化主要就是走“感化”的路線,也就是所謂的德育。以道德和禮制來教化人們。以德服人!

這也非常适合我們現在的教育。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9


“性相近,習相遠”這是孔子的觀點,出自《論語·陽貨》。

孔子把先天的“性”和後天的“習”聯系起來說。

他認為人的天性沒多大差别,隻是因為“習”的不同,才有“上智”和“下愚”的分别。

這個“習”并不單指學習,而更側重的是環境對人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人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習”的意思。


國學三字經第一句釋義(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10


父母的影響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前幾年有一則“媽媽,我為你洗腳”的廣告,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父母對于孩子的榜樣的力量和作用非常強大。

所有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但是如果你隻是對子女嚴格要求,卻從來不注意自我修養,

教育的效果不會理想不說,很有可能還會産生反效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