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華文明上古的曆史中,“三皇五帝”,“大禹治水”的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
自黃帝(軒轅)始,各個部落間出現了紛争,炎帝部族出現了衰落,而炎帝又沒有能力征伐。黃帝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先後兼并了炎帝的部落平定了南方蚩尤的部族,四方諸候鹹來賓從,華夏民族波瀾壯闊的曆史長卷由此的展開。
史記記載,“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的有十四子。”青嚣(少昊),次子“昌意”皆為黃帝之子。這二子是黃帝在軒轅之丘娶的西陵之女嫘祖所生。嫘祖為正妃,“青嚣”為青陽,降居江水;二子“昌意”降生在若水,娶了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颛顼)史書記載“高陽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曾輔助少昊主政,後來少昊去世後,繼少昊主政,号“高陽氏”。 颛顼去世後,由黃帝的曾孫、玄嚣之孫、帝喾繼位。在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帝喾以後是他的兒子摯代立,不善,而後弟放勳(堯)立,主政。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堯辟位二十八年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樂。
堯在位時洪水為患,大家推薦鲧進行治水,九年而無所成就,此時又有三苗在江、淮、荊州為亂,于是舜向堯帝進言,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殛鲧于羽山,以變東夷。
舜踐天子位後大家舉薦了鲧的兒子禹進行治水,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為後人世代傳頌。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是殷的始祖“契”長期在禹的左右因治水有功,舜就将其封在商,并賜姓。以上為在“史記”中所讀到的。而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這些故事,而是故事背後。
堯、舜、禹皆是上古的名君,然在他們的祖系輩份之間有一些讓人迷惑不解。“舜”、“禹”同為高陽氏的一脈。史書記載,“舜”名曰重華。重華之父為瞽叟,瞽叟之父為橋牛,橋牛之父為句望 ,句望之父為敬康,敬康之父為窮蟬,窮蟬之父高陽氏(颛顼)。”
在五帝本紀中記載了“堯”之父為“帝喾”,帝喾之父為蟜(jiǎo)極,蟜(jiǎo)極之父為青嚣,青嚣之父為黃帝。
在史書夏本紀中記載“禹”的父親是“鲧”,“鲧”之父為高陽氏(颛顼)高陽之父為黃帝。
在殷本妃中記載了“契”為“帝喾”的次妃見玄鳥堕其卵,吞之而有孕,生“契”也就是後來殷的始祖。
從“舜”、“禹”的輩份排列中我們可以看到很不合乎常規。
從高陽氏(颛顼)到“鲧”到“禹”為三代,而“契”與“堯”皆為帝喾同父異母的兄弟。
而由颛顼到舜中間相差六代。那麼這個時候禹的年齡為多少歲,契的年齡又為多少歲呢?姑且認為古人并非常人立世較早,可是即便如此相差懸殊,古人難道與今人真的就完全不同嗎?
以上為讀司馬遷【史記】時所得。困惑不解,不知大家是如何來看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