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保險,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有人想到保險的推銷電話,挺煩人的;
有人想到最常見的保險,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醫保”和“養老金”;
有人想到上班族公司繳納的“五險一金”,福利好點的是“六險一金”;
有人想到保險是騙人的,交了保險,要麼用不了,要麼需要賠付的時候手續流程很麻煩,最後還賠付不了。
......
胡适曾說:保險的意義,隻是今天做明天的準備;生時做死時的準備;父母做兒女的準備;兒女幼時做兒女長大時的準備;如此而已。
保險的推銷電話我們可以不接,但保險的相關知識得學習了解,因為這和我們自身息息相關。即使自己不打算交保險,也需要了解下保險相關的知識,以防踩中保險的坑。
但是,保險水太深,感覺太深奧,不好理解,怎麼辦?
别慌,你的保險指南來了。
《你的保險指南:從健康管理的角度規劃保險》這本指南既可以作為一本工具書來指導保險如何配置,也可以作為保險銷售和顧問的參考書。
作者譚露結合真實案例,手把手教讀者根據自身健康狀況來配置保險産品,從保前、保中、保後全方位保證保險配置的合理性和順利理賠。
沒有最好的産品,隻有最合适的産品。我們需要的不是買保險,而是要配置保險。因為“買”是一個非常容易完成的動作,簡單來說,隻要有錢,就可以實現購買目的。而配置保險則要求我們學會選擇産品。
俗話說“三思而後行”,在配置保險之前,先考慮這三個問題:
首先,第一個問題,什麼是保險?保險是一種虛拟産品,具有延遲滿足的性質,但又是家庭中風險來臨時唯一能夠不計回報給予幫助的商品。
保險不是一份可以直接來購買的産品,比如,“我那個朋友買的是什麼保險,給我照樣來一份”,這是不科學也不可取的。
每個人的擔憂都不一樣,盲目投保隻能是“頭痛醫了腳,腳痛醫了腰”,并不是我們需要的保險配置。
接着,第二個問題,給誰配置保險?想想手中所有的保單,是給誰買的?想必多數人是父母給年幼的孩子買的,或者是孩子給年老的父母買的,或者有人已經忘了買的什麼保險了......
其實最應該配置保險的是家庭中的頂梁柱,這樣最劃算。
為什麼呢?因為在家庭中,最大的風險點就是那個可以源源不斷産生主動收入現金流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家庭中的頂梁柱。
隻要家中頂梁柱不倒,生活中再多的支出都能撐得住!所以更需要給頂梁柱以更多的保障。
最後,如何使用保險?這也是保險中最重要的一點,即,理賠服務。如果說保險配置僅僅是家庭保障的開始,那麼後續的理賠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這樣,保單才能在真正需要使用的時候最大化實現它的功能。
再來說個耳熟能詳的小故事,問:把大象放冰箱,需要幾個步驟?
答案是三步:1.打開冰箱門;2.把大象放進去;3.把冰箱門關上。(這個小故事後續還有好多的腦筋急轉彎,有興趣的可以搜搜看)
這雖然隻是一個腦筋急轉彎,但也讓我們動了動腦筋。更何況配置保險這麼重大的事情,更是需要思慮再三做決定。
配置保險不是一拍腦袋就定的事情,通過這五步來捋清思路,不被保險牽着鼻子走。
配置保險五步走:第一步,翻開體檢報告,彙總異常指标;
拿到體檢報告,在一大堆指标中關注的隻是最後的結果,對于體檢單上的那些指标,有多少人是專門去了解過的。
第二步,了解各個險種的作用,挑選适合産品;
有時我們配置了一份保險,發現隻是“買了個寂寞”,并沒有什麼作用,保費就這樣打水漂了。
第三步,找出匹配的産品,進行産品對比;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市場中,要選到适合的産品,一定要先明确需求,再進行篩選,才能事半功倍。
保險産品一定要多加對比後再做決定。一般從這幾個維度來進行:
第四步,選擇合适的渠道投保。
建議找一個熟悉可靠的專業人士來投保,這樣在理賠的時候會順利一些。别忘了,保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賠服務。
第五步,整理家庭保單。
從這本書中了解到,目前我們中國的保險市場上,要論哪一類産品種類最多,那一定是重疾險。
市面上的重疾險保障類型差别很大,單單從賠付次數上來說,就分單次賠付和多次賠付。
那麼,既然差别這麼大,那到底該如何挑選最适合自己的呢?如何避免花冤枉錢呢?
作者從重疾險的保額、産品類型、适合的人群這三個角度來進行闡述。讀完之後,相信你一定會有收獲。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個家庭都要提前做好家庭保障計劃,分析家庭風險結構,才能保證自己的生活不會被任何事情改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