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斷創新追求卓越?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是洞見了教育對人的精神塑造的重要性,雅斯貝爾斯才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砌”從古至今,真正的教育是一種智慧點燃另一種智慧這個過程,作為教師,需要愛,需要智慧,需要時間,宛如靜待花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師不斷創新追求卓越?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正是洞見了教育對人的精神塑造的重要性,雅斯貝爾斯才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砌。”從古至今,真正的教育是一種智慧點燃另一種智慧。這個過程,作為教師,需要愛,需要智慧,需要時間,宛如靜待花開。
随着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教育已經進入新時代。以高速互聯、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虛拟現實為代表的新興科技不斷湧現,世界各國都在思考如何以一種革命性的教育變革面對機遇與挑戰,引領人類新文明的發展。但是,在知識迅速叠代、技術不斷更新的當代社會,教育的“育人”本質反而常常被遮蔽。過度追求新技術、新設備、新概念帶來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異化,偏離了教育的育人初心。其實,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教師都是育人智慧的重要源泉。
極化發展的工業社會學校教育的理念和技術,越來越專注于“教學”或“學習”,越來越把“知識堆砌”而不是“點燃智慧”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上。随着教育的專業化、制度化和模式化,教師專業發展的範式也逐漸“功利化”,強調狹義的教學技能的提高,強調立竿見影的測試成績,忽視教師發展的生命性與整體性,忽視愛與智慧在教育過程中的核心作用。因此,我們不妨從理論視角轉換為實踐視角,從現實中卓越教師的發展路徑中,挖掘“育人”本質在教師發展中的重要價值。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上海一直屹立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潮頭,既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又在改革中穩健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數項大規模國際教育測評結果都表明,上海學生的綜合素質居世界前列,同時具有較高的創新性。這份成績的背後,折射出一代代上海教師的實踐與思考,凝結着一代代上海教師的教育智慧。教師隊伍中,特級教師作為“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堪稱卓越教師的傑出代表。回顧他們的育人智慧,不僅能理解“育人”的豐富性與發展性,而且還能進一步厘清教師專業發展的内涵。
卓越教師育人智慧何在?首先,卓越教師始終将“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旨歸。教師除了要“教書”,給學生傳授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培育學生良好的品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給予學生呵護與關愛,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等情感體驗。正如康德所言:“人隻有通過人,通過同樣是受過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無論是立足講台的學科育人,還是課堂之外的詩與遠方,卓越教師始終将德性教化促進學生的心靈轉向,作為教學的内在價值。
其次,卓越教師一直重視教育的社會性。人的發展離不開生活世界中的交往,孩子不僅僅是“學生”,還生活在多樣、豐富的世界中。卓越教師經常以一種更開放的視野關注孩子的家庭、社區與文化,與這些學校教育的天然同盟者一起攜手共進,投身于動态的、複雜的社會系統中。在各種資源的整合中,孩子才能實現社會性的發展。
再其次,卓越教師還注重用愛滋養孩子的心靈。将愛深刻地融合在學校發展的諸要素之中,是一種體驗性、浸潤式的熏染和生活方式。每一所學校都是愛的存在,每一項活動都是愛的展開。從班級文化到學校文化,從制度文化到精神文化,卓越教師不僅能夠從現有的文化出發,還能建構新的學校文化,強調學校文化的引領作用,讓觀點能夠和諧,思想達成共識。
育人實踐同樣成就了卓越教師。人們對教師發展存在一種簡單化的理解,将發展圍繞教師作為專業的教育職業人員而展開,在很大程度上将教師發展等同于教學知識的擴展及教學技能的優化。然而,教師的發展更應強調個人的整體性提升,尤其是教師的智慧生成、能力提高及身心和諧發展的過程,強調教師作為職業人、社會人、現代人的多重發展與需要的滿足。教師個人的整體性提升必然又會滋養教育實踐,喚醒教師的發展自覺。
教師在育人實踐中,教育能力得到了提升。教育能力是實踐取向的,依賴于具體情境的教育現場,其發展與提升也是隐性的。“育人”為教師發展打開了一個真實的場景,為鍛煉教師教育能力建構了平台。如何與孩子和家長溝通?如何組織實踐活動?卓越教師在本書中,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教師在育人實踐中,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育人實踐涉及教育的衆多領域,如教學、實踐、管理等,必然會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實踐理念、班級及學校管理理念産生影響。在持續的育人過程中,教師會思考其教育價值,判斷其教育成果,逐漸思考“什麼是好的教育形态”,引發教師教育理念的思考及轉變。
教師在育人實踐中,教育情意得到了升華。教師的專業情意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的融合,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也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育人實踐的成功,會給教師帶來極大的專業成就感,滿足教師“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職業成就感與幸福感也會激勵教師更多地投入到育人實踐中,從而實現了一種持續上升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我們對上海市卓越教師群體的代表——上海市特級教師的教育智慧進行了多方面的總結和梳理,先後出版了《師道匠心》和《修煉》兩本書,受到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歡迎。這本《靜待花開——百位特級談育人智慧》在系列圖書中增加了“育人”這一維度。“靜待花開”,體現了對人才成長規律的尊重,體現了對教育規律的探索,是廣大教師以師道匠心,經過修煉,以愛、以智慧、以專業能力、以信心,傾聽生命拔節成長,享受春色滿園的芬芳。不管是處于職業初期的新手教師,還是處于發展期的成熟教師,在本書中,都能尋找到教育問題的相同點、教育情境的相似點,在這些引人入勝而又發人深省的育人故事中,獲得前行的動力。
(作者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本文為上海教育出版社《靜待花開——百位特級談育人智慧》書序)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23日第10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