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基礎土方還需要大開挖嗎

基礎土方還需要大開挖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1:05:34

#博物館奇遇記#

别人家的“鎮館之寶”,體态“高不可攀”!讓人可望不可及,隻能眺望、縱眺、遠看,比如樂山那尊聞名中外的“樂山大佛”,滿滿的威嚴感。或者是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利簋”一般“體态玲珑”,放在玻璃罩裡“嚴加看護”。若您“眼神不好”,難辨它就是萬花叢中那一等一的紅。

#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天府石犀”相對得非常親民,論體型它真的很大,可稱巨大、龐大不為過,僅考慮重量就達到了約8.5噸,足有近5輛小轎車那麼重,來10個青壯力可能都難以撼動其絲毫。

基礎土方還需要大開挖嗎(初挖後立馬回填)1

從形态來看,“天府石犀”也可稱之為“巨無霸”級體積,雖然隻有1.7米高,一般的成年人走到它面前,都可以最少高它半個腦袋。但是當您近距離地靠近“天府石犀”之時,依舊可以感受到來自體積的壓迫感。

作為遊客的大家,假如您正面張開自己的雙臂,是無法把整個“天府石犀”環抱的,不管您是對着石犀的屁股,還是石犀的腦袋,這頭“天府石犀”是足足有2.1米的寬度。當您貼近石犀時,眼睛的餘光甚至都無法盡收整個石犀正面。

基礎土方還需要大開挖嗎(初挖後立馬回填)2

往側面端看,“天府石犀”的整個身子雖然遠看很圓潤,給人短粗短粗的感覺。不過實際量出來真的不短,差不多是達到了3.3米的長,平躺2個成年人都不見有它長。

面對“天府石犀”如此龐大的身軀,以及它冰冷的石頭材質帶來的冰涼涼感。按理說,駐足看久了會有一種想逃離的“壓迫感”,但是神奇的點就在這裡了。越看越沒有!

基礎土方還需要大開挖嗎(初挖後立馬回填)3

“天府石犀”雖是石頭造,天生冷冰冰,身軀又是那麼的龐然大物,但是來自遠古的手,巧奪天工地給了它靈氣,一刀一鑿下去,它仿佛“活”了。

軀幹豐滿壯實,四肢粗短,搭配朵朵祥雲般的凹凸不平之痕迹,勾勒出一隻活靈活現的“石萌萌”,全成都人的萌萌哒“吉祥物”,不管是遠看、近看筆者都被萌到了。

真的好乖哦!

“石萌萌”展露真身的不易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

2012年12月16日,一個可能大部分成都人都還在大碗地喝着蓋碗茶,手裡搓着麻将的普普通通的日子,“石萌萌”出世了,它的到來引起不小轟動,半個錦城都在茶餘飯後的津津樂道。

“您曉得不!天府廣場挖到神獸了!嘿大那種!”

“石萌萌”深埋于地下達到了3米,長眠于厚土的時間保守有千年算。我想那時那刻,“石萌萌”怎麼也預料不及自己會有這重見天日的時候——怎麼就被這群“瓜娃子”挖出來了。

2010年是“石萌萌”現世的契機,那年成都市根據城市規劃的需求,決定修建一座四川大劇院,并且把選址定在天府廣場旁邊的電信大樓。

基礎土方還需要大開挖嗎(初挖後立馬回填)4

天府廣場及其周邊,在曆史上有着極為特殊的地位,屬于秦漢以來成都大城的範圍,是曆代王府、宮苑、官署等封建高規格建築的集中分布區,所以處于謹慎保護成都瑰寶的思慮。四川大劇院開工建設前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緊鑼密鼓地對電信大樓周邊進行了考古挖掘。

“石萌萌”雖然是這次挖掘中,出土的最耀眼的“星星”。但是它的出現,其實是有錯過的可能性,或者是難見其身的遺憾。

根據見證挖掘工作的學者易立的回憶,在挖掘工作的前期、中期其實都沒有挖到“石萌萌”,“石萌萌”的出現是在整個挖掘工作的尾聲。

在考古學者計劃結束工作,即将打道回府的時候。建築工地南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傳來了一聲“捷報”,有人挖到了人工雕琢的巨大石塊,很大、非常大、超級大那種。

學者走進一看,正是我們如今所熟悉的“石萌萌”,它當時作站立狀,龐大的身軀雖然側翻着掩埋在泥土之中,但是耳朵、眼睛、下颌、鼻部等石犀特征,依舊清晰可見,是非常難得的古代完整石刻。此後通過古籍特征對照,“石萌萌”雕刻年份一般被考古專家共識定在了秦漢時期。

“石萌萌”之所以沒有被忽視,得以重見天日,而不是再次深埋地底不知多少年,根據學者易立的回憶,是因為他們在考古一開始就将其定為探尋的目标之一,是知道有這麼個龐然大物存在于電信大樓區域,隻是不了解具體在那。

至于這個“知道”是從何而來的?源自1973年的電信大樓修建工程。開工電信大樓之時,“石萌萌”其實就已經現世了,隻是那個時候的有關部門沒有引起重視,沒有想到它是如此大,那樣的有獨特性。

電信大樓開工,用樁機鑽頭将建築樁打入地基,突然碰到一個堅硬無比的“阻礙”,機器無法輕易地穿透,工人走進一看,是一個人工雕刻物,于是暫時将其隔開施工。

考慮到電信大樓的地址歸屬于五代時期宣華苑的範圍内,1973年的挖掘工作人員主觀地認為,“石萌萌”其實就是古代放在門口的看門獸,類似現在高逼格場所外的石獅子,沒什麼“稀奇”。加之技術有限,無法輕易撼動這麼重的東西,于是就選擇回填,将“石萌萌”留在原處。

那時那刻的“石萌萌”可謂剛露臉,還未等自己石破天驚,就被光速打臉,回到暗無天日的地下世界,直到39年後的四川大劇院修建,“石萌萌”終引來光明的曙光。

“石萌萌”的痛

初見曙光的“石萌萌”,其實并不好受。因為肯定是在戰火中受難了,才會被深埋地下,本就已經深受重傷,加之年代久遠,小傷、小磨損應該是不斷的。

但是命運給“石萌萌”開了個玩笑,讓它在1973年、2012年2次遭受現代施工。由于未能及時發現和重視“石萌萌”的價值,“石萌萌”現世的時候,是包裹了一層厚厚的鋼筋混凝土,看着都讓人心痛。

好可惜!好可惜哦!

基礎土方還需要大開挖嗎(初挖後立馬回填)5

好在,“石萌萌”遇到盛世的21世紀,不是戰火紛紛的年代,是一個尊重文化的時代。

為複原一個萌萌的“天府石犀”,還“石萌萌”一個幹淨的面貌,考古人員在利用機器把大塊鋼筋混凝土脫落後,是人工一點點的砂磨,用毛刷、竹刀等一點一點的細緻入微的清洗,最終使其達到可觀、可展級别。

如今在@成都博物館看到的就是被精心照料過的“石萌萌”,沒有了現世時的滿目蒼夷,有的就是卷雲紋所刻畫的天真、有靈

基礎土方還需要大開挖嗎(初挖後立馬回填)6

“石萌萌”是何物?

“石萌萌”不但現世很挫折、反複,它的身世也可謂至今還是一個待解開的謎團。我們現在最熟知的版本應該是“鎮水說”。

《蜀王本紀》:“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橋下,二枚在水中,以厭水精……”。

基礎土方還需要大開挖嗎(初挖後立馬回填)7

根據《蜀王本紀》的記載,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來到蜀地之後,為了治水,曾引用蜀地本土對犀牛的圖騰崇拜,雕刻石犀五枚,用于鎮水、安撫蜀地百姓。其中将2頭放在自己的府衙。

參考天府廣場本身就長期作為成都的中心區域,很多朝代的主要官衙門就集中在這個區域辦公。所以在沒有其它資料反證的情況下,“石萌萌”大概率被等同于古籍中的李冰石犀,也就是我們民間所言的“鎮水神獸”。

正是因為“石萌萌”跟李冰“攀”上親戚,有了神獸色彩,2018年四川持續降雨,多地發生洪災,7月2日,#成都博物館#官方微博發布一條配有石犀圖片的微博:“雨這麼大!是時候派你出來鎮一下場子了!去吧我的天府石犀”,引起一衆網民共鳴,紛紛點贊,“石萌萌”出圈成了“大明星”。

但是“石萌萌”到底是不是李冰那五枚石犀,還是有一個争議點。那就是除了《蜀王本紀》之外,如目前研究蜀國曆史核心資料《華陽國志》一般,雖然都記載了李冰治水時,曾造五頭石犀厭水精,但是并沒有提到放了2枚在成都府衙,石犀這麼大,這麼有特點,它若在府衙,不應該被史書忽視。

考慮到李冰治水的主要火力、成就在都江堰,因而是可以推測李冰那五枚石犀,着實應該在都江堰周邊才合情合理,所以在天府廣場周邊,若未找到第二枚石犀,“石萌萌”的身世就依舊是個迷?

何人?何時?造了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