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今年清明節在4月5日交節,
時值清明,春回大地,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和行清墓祭的大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不過現在人們習慣于在春分節氣過後到清明節中間這段時間,近15天内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内。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彙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今年農曆的三月初五為清明節,清明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也是民間家喻戶曉上墳祭祖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期間人們都要掃墓祭祀、緬懷祖先。不過,清明節上墳墓的講究多多,雖然每年清明節氣交節的時間陽曆都比較固定,而農曆因陰差陽錯時間不一樣,因而每年掃墓祭祀的講究也有差異。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快到了,在民間一般春分節氣過後,人們就開始上墳祭祖了,雖然各地上墳的講究有所差異。但清明祭祖時間一般宜早不宜遲,都要在清明節上午出發到野外掃墓。再者在清明節上墳一般人家都要整修墳墓,墳墓頭上都要插上黃白紙條,燒紙錢、供奉祭品。
具體在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培添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用這種行為來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外,民間人們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着很大的關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内容,由于每年的清明節氣交接時間不同,講究有所不同,聽老人講,有一年上墳能填土,有一年卻不宜動土。
綜述:不過,現在随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清明節上墳的老規矩已漸漸淡化了,現在人們上墳祭奠先人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不管是否宜動土,每年逢清明節人們在上墳時都要清除墳墓周圍的雜草,培墳墓頭,填新土,燒紙錢。一方面,在清明節野外上墳掃墓祭祀、是緬懷祖先,一方面還可以借此機會親近大自然,踏青郊遊,享受春天的美景!您說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