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中國3月底發布2020年報,三道紅線全線達标,成功晉級為綠檔房企。4月12日,卻被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和标普同時下調信用評級。個中原由,值得細品。
撰文/ 婁梓悅
編輯/ 盧泳志
4月12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将融信中國(3301.HK)的長期外國貨币發行人默認評級(IDR)的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并确認評級為“BB-”。
下調評級的主要原因與融信中國的年報表現有關。惠譽報告指出,受銷售成本、融資利息增加以及限價政策等影響,融信的利潤率去年有所下降。而且,其重點布局的高端城市雖然需求強勁,但政策風險很高,利潤率恢複的速度尚不确定。
和惠譽保持同一步調的還有标普,4月12日,标普将融信中國的展望從“穩定”調整至“負面”,确認了其“B ”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
标普下調評級的主要理由是,預計融信中國有約250億元、毛利率低于10%的項目将在今年交付,全年毛利率将維持在12%-13%的低位;而且明年還有200億元的類似項目,約占公司收入的40%。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沒有跟風,仍然維持融信中國“B1”企業家族評級(CFR),評級展望“穩定”。
遭國際兩大評級機構接連下調評級也算意料之中。3月31日,融信中國發布了2020年度業績。受2016-2017年高價拿地後項目結轉的影響,融信中國去年營收、利潤、利潤率等核心盈利指标全線下滑,其中毛利53.1億元,同比下降57.4%;毛利率11%,下滑54.63%。降幅之大,令業内意外。标普、惠譽等國際評級機構快速跟進,下調評級,是資本市場的正常反應。
但融信中國2020年報也蘊含了好消息,現金短債比為1.2,淨負債率為82.8%,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産負債率為69.9%,三道紅線全線達标,成功晉級為綠檔房企。
圖片來源:融信中國年報
此外,融信中國的一系列新動作也值得關注。
轉進連雲港,昔日“地王”下沉布局?早在去年底,融信中國就曝出抛售虹橋世界中心總部辦公樓,将遷址上坤中心的傳聞;在3月31日的業績會上,融信高級副總裁曾飛燕突出強調優化債務結構的努力,高調宣示三道紅線全部轉綠;4月9日,融信又斥資21.45億,下沉連雲港、湖州等三四線城市拿地……
看起來,素有“地王”之稱的融信,如今深受“地王後遺症”的困擾,正在加速戰略調整,從規模擴張轉向聚焦利潤,從土地紅利轉向管理紅利,以此消化高價拿地的不良後果,實現行穩緻遠。
融信是成立于2003年的“闵系”房企,2016年總部遷入上海,開始全國布局,以地産界風行的“高杠杆 高周轉”模式沖刺千億規模。
當時,融信全年銷售額還不到300億,2016年卻斥資484.45億在全國拿下21宗地塊;2017年又豪擲342億元斬獲78幅地塊。因激進拿地,頻頻刷新成交地價,媒體給融信貼上了“地王收割機”的标簽。其最具代表性的項目,當屬創下全國單價地王的上海靜安中興社區地塊。
2016年8月17日,融信經過400多輪競價,以110.1億元拿下中興社區宅地,較起始總價46億元溢價139%,樓面價超過10萬/平方米,可售部分實際樓面價預計達到14.3萬/平方米,刷新國内土地成交“地王”新記錄。
事後,多家房企要求合作,融信最終選擇了萬科操盤。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在宏觀調控下,房地産進入限價時代。2020年4月,中興路項目首批房源取得預售許可證入市交易,平均單價12.98萬元/平方米。這個項目不僅在四年時間裡壓住了上百億資金,而且由于限價不得不虧損銷售,以緻于融信為此計提了4.8億元減值準備。
同樣經營不順的高價地塊,還有融信在重慶的渝北項目。今年2月,“融信渝州世紀”S1#樓(售樓部)工程未經竣工驗收即擅自投入使用,被渝北區住建委罰款5萬元,責令停止交付使用。
圖片來源:官網
從公開報道看,該地塊系融信于2019年4月競得,總價6.32億元,樓面地價11149元/㎡,溢價率92.22%,是當時重慶主城區的“新地王”。
一二線城市高價項目運營不理想,融信開始了業務布局上的調整。4月9月,融信在連雲港、湖州耗資21.45億拿地,令業界側目。因為這偏離了融信聚焦高效能城市的“1 N”(“1”為核心一二線城市,“N”為環繞核心城市的微型城市)的既定戰略,顯露出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布局的轉型信号。
針對此次拿地,有媒體在報道中稱融信“首進連雲港”。但融信内部人士向風雲地産界否認了這一說法以及下沉布局的解讀。據他解釋,湖州是上海、杭州間重要節點城市,屬于融信旗下浙江事業部的N;連雲港已經有融信的華陽學院府項目落地,目前銷售很不錯,所以此次才跟進拿地。“所謂首進連雲港,純屬媒體閉門造車。”
圖片來源:融信官網
這位内部人士也不認同媒體給融信貼上的“地王”标簽。他說,融信激進拿地僅限于2016-2017這兩年,當時高周轉、上規模是行業共識,融信高價拿地的判斷也都是合理的;2018年以後,融信就開始戰略轉型,從向土地要紅利轉至向管理要紅利。
融信近幾年的拿地節奏印證了這一說法。風雲地産界注意到,融信2018年新增土儲迅速回落,從2017年的1482平方米陡降至478萬平方米;2019年增至730萬平方米;2020新增871.63萬平方米,但權益面積僅401.83萬平方米。可以說,過去三年,融信明顯放緩了拿地速度,正在用實際行動摘掉“地王”标簽。
負債1825.9億,融信降杠杆仍需努力作為“閩系”房企的典型代表,融信中國抓住2016年以來這一輪行業周期高速擴張,短短兩三年時間就順利躍上千億規模。
2018年開啟的戰略調整,盡管已經淡化了融信的“地王”色彩,但高價拿地導緻的“地王後遺症”卻影響至今。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負債規模居高不下。
2020年報顯示,融信的财務表現有明顯改善:現金短債比為1.2,淨負債率為82.8%,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産負債率為69.9%,三道紅線全線達标,成功晉級為綠檔房企。不過,其受限制資金占比33.6%,扣除後的現金短債比1.08,而可動用資金與短期有息負債的比值則為0.8,存在短期償債的風險和資金壓力。
圖片來源:融信中國年報
融信2020年新增負債96.7億,負債總額達到1825.9億,增幅5.59%;資産負債率78.3%,比上一年的80.7%下降了2.4%。據中國房地産業協會測評,500強房企2020年資産負債率均值為78.77%,較上年下降0.89個百分點,為2012年以來首次下降。相比之下,融信資産負債率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調降杠杆的努力跑赢了行業大勢。
但風雲地産界發現,地産行業調降杠杆,更多的是“分母擴大”的結果,房企負債總額仍在擴大,并沒有實質性下降。
融信也不例外。過去五年間,随着規模的急劇擴張,融信負債總額持續攀升,從2015年不足300億元,升至去年末的1825.9億;雖然近兩年升幅趨緩,但并沒有出現拐點。而隻有資産負債率與負債總額的雙雙降落,才能實質性化解債務風險。總體負債難以降低,這也是标普提到的下調融信中國評級的原因之一。
融信中國去年底抛售位于虹橋世界中心的總部辦公樓,并拟将總部搬至上坤中心。考慮到公司的債務壓力,此舉一度被外界解讀為回血救急。
對此,融信内部人士解釋稱,融信虹橋總部是可售項目,上坤總部是自持項目,總部的銷售和搬遷,完全是普通商業辦公項目的銷售行為,不存在救急一說。據他透露,融信新總部目前正在裝修中,可望于今年10月份遷入。
融信集團總部。圖片來源:融信官網
“地王後遺症”困擾,盈利指标受累融信“地王後遺症”的另一個表現是盈利能力被削弱。2020年,融信中國合約銷售1551.73億元,同比增長9.81%,行業排名位列第21位,但關鍵性盈利指标均出現下滑:
1,營收483億元,同比下降6.1%;
2,毛利53.1億元,同比下降57.4%;
3,歸母淨利24.28億元,同比降23.02%;
4,毛利率11%,下滑54.63%;
5,淨利率7.23%,下滑36.83%。
圖片來源:融信中國年報
風雲地産界發現,7.23%的淨利率,甚至低于融信去年發行的美元票據的利息。融信2020年6月、7月分别發行了2023年到期的2.5億美元、1.6億美元優先票據,融資成本都是7.35%。
毛利率11%,淨利率7.23%,創下融信的曆史新低。在TOP30強房企中,已披露年報的20多家,2020年平均毛利率為25.8%,同比下降4.79個百分點。而融信毛利率直降13.24個百分點,在頭部陣營中降幅最大。
究其原因,公司管理層在業績會上稱,2016—2017年高價拿地,以杭州、上海為主,在面市之時受到嚴格的限價調控,不能實現預期溢價;随着高價地逐漸結轉完畢,2021年毛利潤率會回升至13%-15%之間。
上述内部人士向風雲地産界透露,在限價政策調整以後,融信2019年以後的拿地項目可望全部實現盈利;由于去年疫情緻部分項目延後,“2021年還會受到2016-2017年高價拿地項目的結轉影響,要到2022年才能消化完畢,全部轉正。”
惠譽也在報告中提到,如果融信可以在2021年實現利潤率或銷售大幅增長的顯著改善,則評級可以保持穩定。
标普也認為,如果融信中國在一、二線城市有良好的銷售和現金回收,可以緩減負債規模巨大的弱點。而且,融信中國對非銀行的融資依賴性較低,沒有風險敞口,不易受到影子銀行政策變化的影響。
迷途知返,方可行穩緻遠。融信抓住行業上行周期主動出擊,在2018年成功站上千億台階,雖然“地王後遺症”震蕩至今,餘波未息,但好在高管層及時作出戰略調整。看起來,假以時日,融信這條千億巨輪終會渡過難關,平穩靠岸。
你對融信中國的樓盤有興趣嗎?對其信用評級下調怎麼看?歡迎評論中聊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