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即位,其即位之後為了迅速穩定當時動蕩不安的局勢便開始在其父曹操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曹魏的運行機制。不久,時任魏國公卿大臣的陳群就上呈上了一道影響魏晉三百多年的選官機制:九品中正制。
從其本質上看,“九品中正制”實質上就是漢代“察舉制”的延續,隻不過其在漢代“察舉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進行優化完善,當然更主要的是,此套選官制度的創立一是維護了門閥政治的統治;二是維持政治與社會的穩定性。故而在漢代“察舉制”的基礎上其又增加了家世,而這套官制自此之後則就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流官制。直到隋文帝楊堅創立“科舉制”,這套官制才最終消散于曆史的長河之中。
“九品中正制”在魏晉嬗代之際出現的過程之中的确出力不少,比如曹丕、司馬炎、司馬睿以及南朝的齊梁和蕭梁都是在世家門閥的支持下登上帝位的:從這點上來說這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而同樣的“九品中正制”的出現也讓魏晉南北朝有一套完善的選官機制。這兩點是“九品中正制”出現的正面影響,也是其積極意義。
不過縱使如此,也完全掩蓋不了九品中正制的質疑聲,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這兩點正面影響和其弊端比起來簡直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那麼“九品中正制”的究竟有哪些弊端呢?其消極影響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關于“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性做一個詳細深入的了解:
“九品中正制”的出現導緻皇權衰微加劇了動亂“九品中正制”的出現極大的幫助了門閥勢力的發展,而門閥之間也為了自己的利益能夠永遠的得以維護也常有聯姻的現象出現,而門當戶對的觀念也就是在那個時期開始有了這個觀念,且不論這令多少佳人才子最終勞燕分飛,光是其聯姻引起的“結黨”影響就足以摧毀一個王朝了,事實上西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确實是因為黨争而滅亡的。
而到了東晉南朝時期其更大的弊端性就出現了:九品中正制之下的門閥對于皇權是一個巨大的沖擊。我們可以看到在東晉南朝時期,皇權一直處于一個極度衰微的地步,這個我們從多個方面去映證這個話題:
從這種種方面上來說,東晉南朝時期的皇權一直處于一個極度衰微的狀态的,而皇權極度衰微的情況之下又産生了種種不良的後果:
從加權中央集權這個角度去考慮我們就可以看到“九品中正制”的出現對于皇權是一個極大的沖擊,而皇權的衰微則直接讓東晉的時局更加的混亂。
從《晉書.劉毅傳》和《三國志.夏侯玄傳》看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其實“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性早在曹魏末期至西晉初期已經為有時人士認識到了其弊端性,夏侯玄、衛瓘等人都曾提出限制或者罷黜“九品中正制”的主張,而對于九品中正制了解最為深刻的要數西晉名臣劉毅,而今天我們就從《晉書.劉毅傳》以及《三國志.夏侯玄傳》等人的傳記入手來看看這些名臣在他們的那個時代是如何看待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性的:
從這幾點來說的确是具有很大的弊端,夏侯玄、劉毅、衛瓘等人的确具有其遠見性,可是在那個時代正好是屬于門閥勢力的上升期,就算他們看到了制度上的弊端,卻也無法從根本上根除這些弊端;相反統治者也需要依靠世家的力量來維持他的統治,故而縱使他們已經預料到了未來的戰亂,某種程度上也是無力回天。
“九品中正制”出現的意義
縱使“九品中正制”有如此多的弊端不過看待曆史要有公平公正的方式,而從正面意義上來說“九品中正制”的出現是曆史的必然性:自東漢初期開始形成的豪強勢力至魏晉時期已經形成了規模,在朝野之中擁有絕對的影響力,故而統治者為了自身統治的需要則必須拉攏世家豪門,所以從這點上來說“九品中正制”的形成是其曆史的必然性,“九品中正制”的出現又可以說是另類的“時代進步”。當然,這種看法是基于古人的看法。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述說“九品中正制”的出現又是曆史的倒退:戰國時期為了消除世卿世祿制的影響商鞅變法實行“軍功爵制”,讓每一個人都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獲得爵位。然而“九品中正制”之下的“世家豪門”則等同于“世卿世祿”,憑借家世就可以獲得很好的爵位,相反那些出身寒微的寒門士子就算是靠着軍功進入了高官的行列,在那個時代也終究被人看不起,比如苟晞、陶侃、劉牢之等都是證明,從這點上來說其又是曆史的倒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