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姨最近有些煩惱,原因是在每天早上洗漱的時候,總感覺毛巾會被什麼東西“刮住”,還會伴随隐約的疼痛感,剛開始還沒有太在意,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張阿姨發現自己脖子和腋下,長出了一簇一簇的“小肉粒”。
起初,張阿姨以為是簡單的油脂疙瘩,過幾天就好了,甚至還動手将它們摳了下來,但摳完以後,小肉粒繼續長,就讓張阿姨感到害怕了,連忙去醫院做了詳細的檢查。
脖子和腋下長出的“小肉粒”,究竟是什麼?
可能很多朋友也和張阿姨一樣,覺得是皮膚灰塵堵塞毛孔導緻的小疙瘩,的确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因為皮膚和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統的關聯性。不排除有其他的症狀可能。
首先,有可能是皮膚增生形成的“皮贅”
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現象,頸部和腋下的皮膚已經長期摩擦變得松弛,結締組織增生,很容易形成這種小肉粒,也稱“皮贅”。一般來說,皮贅是一種皮膚老化的表現,通常會随着人體代謝自行脫落,并不屬于疾病的範疇。
淋巴結腫症
在脖子和腋下,有着淋巴結的存在,如果因為内分泌紊亂,亦或是激素失衡的原因導緻淋巴結腫大,也會在初期表現為小肉粒樣子的凸起。如果發現脖子上長的小肉粒越來越大,就要及時警惕淋巴結腫症狀,及時前往醫院治療。
最後,也是最需要重視的,可能存在HPV感染症狀
HPV感染形成的小肉粒,也叫“絲狀疣”,很多朋友很難将脖子上長的小疙瘩和HPV感染聯系到一起,尤其對于女性而言,如果前期沒有做好預防,後期容易引起盆腔炎,宮頸炎等婦科疾病,甚至還會增加癌症風險。
話說回張阿姨,來到醫院檢查以後,不出所料,果然是HPV感染所引起的“小肉粒”,醫生叮囑張阿姨,HPV感染所形成的小肉粒很容易和其他皮膚症狀混淆,分辨清楚特征,也是防治HPV感染的重要一環。
HPV感染所形成的“小肉粒”,都有着怎樣的特征?
HPV感染,學名叫做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作為病毒的一種,在皮膚表面所形成的感染産物,會存在一定的生物性特征。也就是“絲狀疣”。
相比于其他的皮膚症狀,絲狀疣表面大多呈現出“菜花樣”的裂紋,并且呈現出細絲狀分布。
不僅如此,如果用手輕輕撥弄絲狀疣,還會有散開,脫落的情況出現,并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如果您脖子或腋下的“小肉粒”存在上述特征,就要警惕存在HPV感染的隐患。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是很多長了“小肉粒”的朋友比較關注的:
脖子上長了小肉粒,到底能不能摳掉?
醫生這裡建議大家,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長出的小肉粒,都是不建議摳掉的。
一方面,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殘留細菌,盲目地用手摳掉,可能會導緻感染的情況出現。
另一方面,将小肉粒摳掉,裸露的傷口也會增加感染,發炎的概率。
更何況是因為HPV感染形成的小肉粒,在摳掉以後甚至有可能病毒擴散,導緻皮膚表面長出更多,因此,遇到這類情況,還是積極的前往醫院檢查治療比較好。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脖子上沒有長小肉粒的女性朋友,也不能放松對HPV病毒的警惕,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才能進一步降低婦科疾病風險。
日常生活中,女性要怎樣做好HPV預防?
針對病毒的預防,無非有3種方式:
提高免疫力,切斷傳染途徑,以及接種疫苗。
提高身體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積極運動,補充蛋白質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運動盡量選擇跑步,遊泳等有氧運動方式,不僅增強免疫力,還能提高血液代謝效率。
而HPV的傳染方式,主要是性傳播以及私人物品傳播,不要進行過火的性行為,以及盡量不要接觸HPV感染者的私人物品,從而起到阻隔的效果。
至于接種疫苗,是當今預防HPV最有效,也最推薦的方式,疫苗分為2價,4價和9價,無論哪種,都可以針對HPV高危病毒進行預防,降低宮頸癌的風險。
相比之下,9價的疫苗預防範圍要更大一些,在理想狀況下,自然是選擇接種9價疫苗更好,但如果暫時沒有9價疫苗,選擇2價或4價也是可以的,千萬不要強行拖延,反而錯過了接種的最佳年齡。
從脖子上的小肉粒再到HPV感染,一些生活中異常的小細節,或可能幫你發現潛在的疾病,提前做好防治,才能更有利于守護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
[1]:《脖子上長了“小肉粒”是怎麼回事?現在就給你說明白了》.健康時報,2019-7-15
[2]:《脖子、腋下等處長的“小肉粒”在暗示什麼?會影響健康嗎?快...》.健康界,2022-4-2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