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項目。 李雨陽 攝
中新網南京8月20日電(谷華 郭曉瑩 夏偉)“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所在地為典型的富水軟土區,在這種地貌區建設如此規模的地下空間工程,相當于在‘豆腐’裡面建‘宮殿’。”20日,在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項目建設現場,負責該項目施工的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地下空間總承包項目部總工程師羅祯皆介紹。
航拍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項目基坑。 李雨陽 攝
當日,在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一期工程建設工地上,機械轟鳴,運輸車輛來回穿梭,葛洲壩集團數千名建設者頂着高溫揮汗如雨。
“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是亞洲在建規模最大的單體地下綜合體,将在0.51平方千米範圍内建設總面積為480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系統。”羅祯皆說,目前,該項目圍護與樁基結構全部結束,全面進入土方開挖與結構施工階段,一座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地下城市空間逐漸顯露雛形。
施工現場。 李雨陽 攝
據了解,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一期工程總投資約131.2億元,總用地面積29.66萬平方米,包含12個地塊及地塊間道路,規劃建設地下商業、停車場、公共空間、綜合管廊、過境隧道及4條地鐵線區間段和換乘站點的中央商務區。項目最深為地下七層結構,基坑最深處為地下50.8米。項目建成後将進一步加強南京江北、江南之間的軌道交通聯系,支持南京長江經濟帶及江北新區城市更新建設,對江北新區打造“三區一平台”、建設“兩城一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距長江最近距離僅600米,區域内地下水豐富,是典型的富水軟土區,項目安全風險大、質量要求高、環保标準嚴。羅祯皆說,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大量運用江水熱源泵中央能源系統、雨水回收系統、淤泥循環利用系統、基坑降水循環利用系統等綠色環保技術,最大限度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
泥漿固化中心。 李雨陽 攝
經過處理後的泥餅可用于綠色種植、基坑回填等,分離後的水經過四級沉澱後符合國家污水二級排放标準,可用于道路沖洗、混凝土養護、工地施工用水以及泥漿固化中心自身循環用水等,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到物盡其用、變廢為寶。
“項目處置泥漿270萬方,循環利用率達70%,在行業内處于領先水平。”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地下空間總承包項目部副總經理崔雨軒說,除了泥漿,該項目還建立了循環水利用系統,将排出的基坑降水以及雨水收集起來,用于混凝土養護、路面降塵及綠化灌溉等,其中基坑降水利用率超過90%。
在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的同時,項目緊緊抓住工業化、信息化發展機遇,加強科技創新,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支撐,大力推廣BIM技術在項目建造運營管理中的應用,為“綠色建造”賦能加碼。
智能化生産經營管控平台。 李雨陽 攝
“項目一體化開發,基坑同步施工,工況複雜,多工序交叉,科學的人員、設備管理對工程施工至關重要。項目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建立智慧管理大平台系統,整合BIM 物聯網技術,實現項目建設與運營管理全周期智能化。”崔雨軒介紹,多方協同、多級聯動、管理預控、整合高效的智能化生産經營管控平台,杜絕了各種違規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确保工程質量。
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地下空間總承包項目部黨支部書記、項目經理宋宏偉表示,以科技創新推進綠色建造是大勢所趨,将力争把南京江北新區地下空間建成為綠色建造的标杆型項目,使其成為與地上建築交相輝映的“城市倒影”。(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