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五層功夫與三重境界?“重意不重形”是太極拳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同時,這也是一個非常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作為一種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武術所有的培訓班都把拳架套路作為主要的授課内容教練員也會不厭其煩的手把手的教授學員的形體動作反複強調“立身須中正安舒”,“形不正則氣不順”嚴格要求動作的規範這也是各個門派的共識當你選擇了一個門派的太極拳并開始學習時,首先接觸的就是拳架,什麼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等等拳架就是太極拳的“形” 那為什麼又要說“重意不重形”呢?我們首先明确一下太極拳有關“意”和“形”的概念 人的幾乎所有的行為都有一定的用意用意可簡稱為“意”太極拳的套路乃至每個招式也當然也都有用意“意”是拳架的靈魂, “形”就是拳意在形體上的表達太極拳的“形”就是拳架和招式 太極拳的“形”和“意”是互相依存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相對而言,“意”屬于意識形态,比較抽象而形就比較具體,比較直觀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尤其對于初學者來說,入門的抓手首先就是拳架和套路形體動作的規範對于太極拳的學習和傳承來說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重意不重形”這句話是對“意”和“形”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的定位相對而言,拳意是最重要的隻有明白拳意然後才可以更有效地把握自己的形那麼形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呢?當然不是的“意”必須通過正确的形才能表達出來“形”如果不正确,“意”也無從表達 “重意不重形”這句話的準确含意,應該從兩個方面理解: 一是因為“形”作為“意”的表達方式,并不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說,“意”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在現實情況也是如此,同樣是太極拳,拳架就有很多種除了國家标準套路外,民間傳統武術還有很多門派其拳架,套路就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同一個招式,各家的外形也不一樣 我們也可以用書法做個比喻文字是人類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文字就有真、草、隸、篆等不同的寫法單單是楷書(或真書)又可以分為顔體、柳體、歐體等你的楷書寫的很好,但楷書并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我用隸書或草書也能表達同樣的意思 苛求所有的門派都按一種教材,萬人一面,把太極拳打成一個樣子,就如同把書法規範為印刷體等同于對書法的扼殺一樣既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 二是太極拳作為一種武術,用武臨敵之時,必須要随機應變,靈活運用 俗語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齊白石有個學生模仿老師畫蝦,覺得自己畫的好象比齊白石還齊白石齊白石看了以後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就是你要學他的方法,要畫出活的蝦的神韻練太極拳何嘗不是這樣呢? “重意不重形”的含義也就在這裡隻要明白拳意,動作符合拳理就行而不明拳理,依樣畫葫蘆,完全按照老師的外形模仿,甚至規範化到步幅的大小,角度,尺寸等,差一點點都不行這樣規範的傳承下去結果隻能是一代不如一代不明拳意的拳架就是空架子,把人練成了木偶,把拳練僵練死 拳諺有雲:“招不敵法,法不敵功”這裡說的“招”就是招式招式是構成拳架的基本單元“法”就是拳理和法度法度是按照太極拳的意展開的形體動作的規律性原則性的要求《太極拳十要》講得就是太極拳的拳理和法度一定要用心去悟去理解這些内容真正理解了,再按照這個原則性的法度的要求,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高矮胖瘦,年齡性别等)靈活的把它展現出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不難看出:“重意不重形”是對于有了一定基礎的太極拳愛好者的更高層次的要求而拳架和動作的嚴謹規範則是基礎,是初學者必要的過程 俗語說:“一層功夫一層理”小學的課程和大學的課程自是不同我們必須重視基礎訓練,紮實,規範的把拳架練好正所謂“拳打萬遍,其理自現”但也不能固步自封,止步于此 有些人一輩子規規矩矩的隻練一套拳架,把拳當成體操練,用以健身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你有更高的目标,在練拳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精進而窺得其妙,發現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你自然會明白“重意不重形”,“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含義 一輩子隻寫一種楷書,且規矩到極緻的人,隻是一個匠人真正的書法家是王羲之、顔真卿,蘇轼那樣可以不拘形式,随心所欲用筆揮灑自己情緒的人 化蝶,是一種境界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越必須脫掉蟲子的“形”那層外殼曾經起過保護作用當你要飛起來的時候,必須脫掉它不要把它變成扼殺你的桎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太極拳的五層功夫與三重境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重意不重形”是太極拳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同時,這也是一個非常容易被誤解的概念。 作為一種以肢體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武術。所有的培訓班都把拳架套路作為主要的授課内容。教練員也會不厭其煩的手把手的教授學員的形體動作。反複強調“立身須中正安舒”,“形不正則氣不順”。嚴格要求動作的規範。這也是各個門派的共識。當你選擇了一個門派的太極拳并開始學習時,首先接觸的就是拳架,什麼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等等。拳架就是太極拳的“形”。 那為什麼又要說“重意不重形”呢?我們首先明确一下太極拳有關“意”和“形”的概念。 人的幾乎所有的行為都有一定的用意。用意可簡稱為“意”。太極拳的套路乃至每個招式也當然也都有用意。“意”是拳架的靈魂, “形”就是拳意在形體上的表達。太極拳的“形”就是拳架和招式。 太極拳的“形”和“意”是互相依存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相對而言,“意”屬于意識形态,比較抽象。而形就比較具體,比較直觀。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尤其對于初學者來說,入門的抓手首先就是拳架和套路。形體動作的規範對于太極拳的學習和傳承來說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重意不重形”這句話是對“意”和“形”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的定位。相對而言,拳意是最重要的。隻有明白拳意然後才可以更有效地把握自己的形。那麼形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呢?當然不是的。“意”必須通過正确的形才能表達出來。“形”如果不正确,“意”也無從表達。 “重意不重形”這句話的準确含意,應該從兩個方面理解: 一是因為“形”作為“意”的表達方式,并不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說,“意”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在現實情況也是如此,同樣是太極拳,拳架就有很多種。除了國家标準套路外,民間傳統武術還有很多門派。其拳架,套路就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同一個招式,各家的外形也不一樣。 我們也可以用書法做個比喻。文字是人類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文字就有真、草、隸、篆等不同的寫法。單單是楷書(或真書)又可以分為顔體、柳體、歐體等。你的楷書寫的很好,但楷書并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我用隸書或草書也能表達同樣的意思。 苛求所有的門派都按一種教材,萬人一面,把太極拳打成一個樣子,就如同把書法規範為印刷體等同于對書法的扼殺一樣。既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 二是太極拳作為一種武術,用武臨敵之時,必須要随機應變,靈活運用。 俗語說的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齊白石有個學生模仿老師畫蝦,覺得自己畫的好象比齊白石還齊白石。齊白石看了以後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就是你要學他的方法,要畫出活的蝦的神韻。練太極拳何嘗不是這樣呢? “重意不重形”的含義也就在這裡。隻要明白拳意,動作符合拳理就行。而不明拳理,依樣畫葫蘆,完全按照老師的外形模仿,甚至規範化到步幅的大小,角度,尺寸等,差一點點都不行。這樣規範的傳承下去結果隻能是一代不如一代。不明拳意的拳架就是空架子,把人練成了木偶,把拳練僵練死。 拳諺有雲:“招不敵法,法不敵功”。這裡說的“招”就是招式。招式是構成拳架的基本單元。“法”就是拳理和法度。法度是按照太極拳的意展開的形體動作的規律性原則性的要求。《太極拳十要》講得就是太極拳的拳理和法度。一定要用心去悟去理解這些内容。真正理解了,再按照這個原則性的法度的要求,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高矮胖瘦,年齡性别等)靈活的把它展現出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不難看出:“重意不重形”是對于有了一定基礎的太極拳愛好者的更高層次的要求。而拳架和動作的嚴謹規範則是基礎,是初學者必要的過程。 俗語說:“一層功夫一層理”。小學的課程和大學的課程自是不同。我們必須重視基礎訓練,紮實,規範的把拳架練好。正所謂“拳打萬遍,其理自現”。但也不能固步自封,止步于此。 有些人一輩子規規矩矩的隻練一套拳架,把拳當成體操練,用以健身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你有更高的目标,在練拳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精進而窺得其妙,發現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你自然會明白“重意不重形”,“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含義。 一輩子隻寫一種楷書,且規矩到極緻的人,隻是一個匠人。真正的書法家是王羲之、顔真卿,蘇轼那樣可以不拘形式,随心所欲用筆揮灑自己情緒的人。 化蝶,是一種境界。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越。必須脫掉蟲子的“形”。那層外殼曾經起過保護作用。當你要飛起來的時候,必須脫掉它。不要把它變成扼殺你的桎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