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當中,雞兔同籠問題就同每年的暑期檔還珠格格一般經典,但是各個解題公式倒是記得熟,卻不知其中邏輯關系到底怎麼回事。
别怕,今天就以一張表格看清廬山真面目!
以此題為例:雞和兔共20隻,一共有70條腿,問雞和兔各有多少隻?
根據題意,一共是有20個頭,先假設如果20隻全是雞,此時腿的數量是40條,不符合題意。
所以就要進行交換,拿一隻雞換一隻兔子,這樣總頭數沒有變動,但是腿數有變化。
拿出一隻雞,此時籠子裡的頭數減少1,腿數減少2;但是放入一隻兔子,籠子裡頭數增加1,腿數增加4。
也就是說和原本籠子裡的數量相比:頭數-1 1,沒有變動;腿數-2 4,增加了2。
也就是每交換一次,頭數不變,總腿數增加2。
先假設20隻全是雞,此時總腿數為40條,而實際腿數為70條,所以還需要增加70-40=30條。
這30條腿通過雞與兔的交換實現,每一次交換增加2條腿,則需要交換30÷2=15次。
每交換一次是增加一隻兔子,所以交換15次,就有15隻兔子。則雞的隻數為20-15=5隻。
通過全程梳理,總結一下:假設全是雞時,則實際有兔子(70-20×2)÷(4-2)=15隻,雞有20-15=5隻。
也就是我們的公式:(總腿數-總頭數×每隻雞的腳數)÷(每隻兔的腳數-每隻雞的腳數)=兔子的數量。
此類型公式背後的邏輯關系,你理解了嗎?試試,假設全是兔子的話,這個表格該怎麼填呢?
附上空白表格,試試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