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5 17:09:19

以唐代為背景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火爆了,劇中官職“東宮右衛率”的讀音也火了。第二集“張小敬撺掇姚汝能砸店”劇情橋段中,姚汝能自報官職為“東宮右衛率(lǜ)”。不少觀衆在網絡上表達了不同意見,認為這個“率”字應該讀shuài,從而引發了争論。“率”字讀音居然成了一個網上熱門問題,恐怕是劇組工作人員事先沒有想到的。那麼,“東宮右衛率”的“率”究竟怎麼讀呢?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1

姚汝能自報官職“東宮右衛率(lǜ)”

“率”“帥”音同義通

多音字是漢語的常見現象,一字雙音或多音往往影響該字的意思。“率”就是一個多音字,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裡,其常見的讀音是shuài和lǜ。讀Shuài的時候,一般表示“帶領”“模範”等意,如“率領”和“表率”;讀lǜ的時候,一般表示“數字”,如“效率”和“利率”。“衛率”是古代官職,現代漢語環境裡是碰不到的。這類平時不會碰到的詞彙,我們一般通過查找工具書解決問題。不過,有時工具書也會出現訛誤。《漢語大詞典》在“率”字條的lǜ讀音下列了“太子屬官”的條目,這個是不妥當的。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2

《漢語大詞典》“率”字

東宮為太子宮,“東宮右衛率”又名太子右衛率,是古代儲君的屬官。《舊唐書·職官一》載:“武德七年(624)定令:東宮置三師、三少、詹事府、門下典書兩坊。次内坊;次家令、率更、仆三寺;次左右衛率府、左右宗衛率府、左右虞候率府、左右監門率府、左右内率府,為十率府。”

對于“東宮右衛率”這類古代詞彙,最妥當的辦法,還是得通過查閱古代韻書來判斷“率”字的讀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頒布的《廣韻》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官修韻書,其收入的漢字都收有字音和字義的注釋,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由于大部分現代漢語方言都是中古音的繼承者,我們可以通過《廣韻》推導現代漢語讀音。《廣韻》中,“率”字為“所類切”,折合成現代漢語,其讀音為shuài。換而言之,《廣韻》及其之前的時代,“率”字讀音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不存在讀lǜ音的反切。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3

《廣韻》帥小韻和率小韻

“率”字讀音是何時才給人帶來困擾的呢? 北宋在寶元二年(1039年),又推出了一部官韻《集韻》。《集韻》和《廣韻》主要的不同之處,是收異體字多,收異音字多。“率”字就收了一個新的讀音,“劣戌切,約數也。”“劣戌切”折合成現代漢語就讀作lǜ。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4

《集韻》“率”字

“率”多了異音後,容易發生誤讀,宋人也考慮到了這一問題。神宗年史書《唐鑒·高祖下》專門對“東宮右衛率”的讀音作了注釋,“(武德)七年初定令:……東宮置三師至十率府(“率音帥”)。“率”音“帥”是直音法注音法,就是“率”讀如“帥”。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5

《唐鑒·高祖下》

其實,“率”“帥”兩字自古音同義通。在《廣韻》中,兩字不但都有相同的反切音;并還有相同的字義。《廣韻》帥小韻注釋:“帥,将帥也。”《廣韻》率小韻注釋:“率……領也,将也。” 《說文解字注》“帥”字條則更加鮮明地指出:“帥、率、帨、說、㕞、刷六字古同音通用,後世分文析字。帨訓巾。帥訓率導、訓将帥。”“率”“帥”可以說是相互異寫,十率府就是十帥府。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6

《說文解字注》“帥”字和“率”字

唐代典章制度史書《通典·職官十二》也可以證明,“東宮右衛率”的“率”應為“率(帥)領”之意。“晉武帝建東宮,置衛率,初曰中衛率……大唐為左右衛率府……置率各一人,領兵宿衛,督攝隊伍,總判府事。”《舊唐書·職官三》“東宮武官”條:“太子左、右衛率府率各一員,副率各一人。左右衛率掌東宮兵仗羽衛之政令,總諸曹之事……”“率”怎麼讀,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句”“勾”因音分字

從《集韻》增加“率”字字音字義這一例子可見,多音字會給後世帶來極大的困擾。為了避免多音字誤讀,古人通過變換漢字字形的手法來區分多音字。我們所熟悉的“勾”字,出現得非常晚,《廣韻》《集韻》中都沒有它的身影。《廣韻》鈎小韻中,“句”字解釋為:“《說文》,曲也……又九遇、古候二切。”“句”的本意是彎曲,章句的“句”是它的引申義。“句”同時存在九遇切(對應現代漢語jù音)、古候切(對應現代漢語gōu音)兩個讀音。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7

《廣韻》鈎小韻

後世為了避免歧義,将“句”字分化為“勾”“句”二字:“勾”表示彎曲之意;“句”表示章句之意。“夠”“枸”“狗”等形聲字也表明,“句”原可讀作gōu。總而言之,“句”是“勾”的本字,“勾”是“句”的分化字。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8

《說文解字注》“句(勾)”字

在現代漢語環境下,“句”一般不讀gōu,隻讀jù。不過,遇到“句吳”“句章”“句踐”等上古人名、地名(族名、國名)之時,“句”仍須讀作gōu。先秦時期,江南屬于古越人的栖息地,不少地名帶着明顯的古代民族語言烙印。這些名詞正表現了古越語(屬侗台語族)的特征。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9

甯波地鐵句章路站

這個“句”是何意呢?“句”字在80年代前,一度被是認為發語辭或無義詞頭。其實“句”有實義,而且是中心詞(古越語中心詞在前)。“句”字上古音讀作*koo,意為族群。此字與泰文“氏族、宗族、群”的kɔɔ相當(kɔɔ另有草木叢義,族群義引申于此)。“句吳”,得名于吳自認大宗,或者因虞(吳)國南支而稱。“句章”是甯波的古地名,意為“彰(章)明之族”。句踐得勝後在今甯波慈城附近建城,封有功宗支于此,故名“句章”。

這些古越語詞彙早已成為漢語的曆史定型名詞,一般不作修改。不能根據現今“勾”“句”分化使用的原則,将“句踐”強行改為“勾踐”。否則,就是一種常識錯誤,畢竟先秦時期《左傳》等文獻隻有“句踐”,沒有“勾踐”。

“陳”“田”各司其職

“率”字的讀音問題比“句”還要複雜。它不但是多音字,還牽涉到與其他字的通用問題。兩個或數個漢字因音同義通而通用,這是古代,尤其是上古時代常見的現象。聰明的古人為了避免這種問題,早在秦朝就開始規範漢字音義。

《史記》提到了一個著名的典故“田氏代齊”。周朝建立後,尋到了舜的後代胡公滿,并把他封在陳地(今河南省淮陽縣),建立了陳國。由于舜為妫姓,陳國被稱作妫姓陳國。春秋時期,陳厲公去世之後,其弟公子林即位,是為陳莊公。陳厲公之子公子完未能繼位,為避禍出奔齊國。因當時“陳”“田”音同義通,“以陳字為田氏”,改為田氏。陳完就成了田完,因其谥号“敬仲”,史書稱之為“田敬仲”。田完後人田和擔任齊國相國時,将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後世為了區分兩個齊國,将姜太公呂望創立的齊國稱之為姜齊;田和創立的齊國稱為田齊。

然而,春秋文獻和戰國文物都證明,田敬仲及其後裔并非寫為田氏,而是直接寫作陳氏。據《論語·公冶長》記載:“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陳文子就是《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的田文子須無。另據戰國文物的銘文,田氏篡位竊取齊國後,也不是自稱“齊侯”,而是“陳侯”;另外将姜齊國君稱為“呂侯”。田齊自稱“陳侯”,不稱“齊侯”,是為了與姜齊“呂侯”相區分,避免世人認為齊國的國君還是“呂侯”。陳侯午敦的陳侯午就是齊桓公田午;陳侯因咨敦中的陳侯因咨(上次下月)則是齊威王田因齊。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10

春秋(妫)陳侯簋和戰國(齊)陳侯因咨敦

由于宗法制的關系,大宗的妫陳和小宗的齊陳雖然都是“陳”,兩支“陳”字形還是略有區别。金文妫陳作“敶”,齊陳作“上陳下土”。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11

金文“陳”字

為何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齊陳為田氏,國君為齊侯或齊王呢?這是因為現在的六國國名是按照秦人的寫法定下來的。秦統一文字,遠非統一字形這麼簡單,它還規範了用字。戰國東方大量的人名地名,經過秦小篆轉寫後就不一樣了。例如,同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起初國名是“匽”,秦漢以後才被改稱為同音的“燕”。

可以說,是因為秦人要區分妫陳和齊陳,将齊陳寫作了“田”。《說文解字注》“田”字注釋:“各本作陳。今正。敶者、列也。田與敶古皆音陳。故以㬪韻為訓。取其敶列之整齊謂之田。凡言田田者、即陳陳相因也。陳陳當作敶敶。陳敬仲之後為田氏。田即陳字。叚(假)田為陳也。”自秦代規範用字後,原本音同義通的“陳”“田”,用法和讀音都進行了分化。現代漢語方言除了語音面貌古老的閩語外,“陳”“田”完全是兩個字音,就不會産生“率”“帥”這樣的困擾了。

長安十二時辰右骁衛幾品官(長安十二時辰裡的)12

《說文解字注》“田”字

綜上可見,“率”字的問題是沒有和“率”“帥”做到各司其職,“率”還保留“帥(率)領”的用法。要是在現代漢語中,“帥”隻用于“帥(率)領”,“率”隻用于“利率”;或是《集韻》不用“率”字,新造一字表示“約數”之意,今人搞混“率”字讀音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