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除油鹽無貴味”,曆史上,黔東南地區嚴重缺鹽,隻能用酸與辣來調味,所以黔東南地區吃酸的習俗是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物産資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産物。由于曆史和地理環境的原因,黔東南苗、侗人民在長期的生産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從而研發出來的延長食物保存時間的制酸、食酸的習慣。區别于其他民族吃酸的獨有風格和制作工藝,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酸食文化”,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種工藝。
苗鄉有句民謠:
“最白最白的,要數冬天雪。
最甜最甜的,要數白糖甘蔗。
最香最美的,要數苗家酸湯。”
從此,食酸成為貴州苗族和當地菜肴的一大特色。
酸湯烙上了強烈的貴州人的生活印迹。
在黔東南凱裡的酸湯品種有很多種,地理位置不同,水源不同和釀造的方式不同,出來的酸,風味也全然不同。用米湯高溫發酵得到的白酸、有用魚蝦入糟自然發酵後的蝦酸、酸湯魚用的酸,是用自然發酵的白酸,加上西紅柿和剁椒制腌制後得到的紅酸。湯底也并非隻是魚,在凱裡當地,除了酸湯魚以外,還有酸湯雞、酸湯鴨、酸湯羊肉、酸湯牛雜、酸湯豬蹄、酸湯肥腸、酸湯排骨、酸湯螺蛳...,如今還有酸湯粉、酸湯粉、酸湯飯,這些統統都是酸湯的菜。
貴州酸湯主要分為白酸和紅酸,苗白侗紅,也就是苗家白酸湯,侗族紅酸湯。其中白酸分為米制白酸和面制白酸;紅酸主要分為毛辣角酸、紅油酸、辣醬酸、蝦酸和臭酸。而酸湯魚用了米制白酸、毛辣角酸和辣醬酸。其中,白酸一定要選用當地産的各種籼米,粳米和糯米,初起酸湯用糯米會酸得快些。淘米水和米湯均可用,以米湯為多;紅酸則選用野生西紅柿,把洗好的西紅柿放進無水無油的瓷壇,再加适量的食鹽,最後将壇蓋蓋上,并在邊上圍上水,以防混入雜物、雜菌而酸敗變質。
白酸湯其實在苗寨應用的非常多的,它主要是用淘米的水煮開後,倒入老酸湯裡,然後擱幾天發酵變酸。在使用酸湯的時候,一定要保管好。每次舀酸湯的時候一定用這木質且沒有油膩的勺子來舀,因為酸湯中發酵的關鍵是酵母菌,所以在釀制的全程中都不能碰油、堿、鹽這三樣,否則酵母菌會酸敗,直接毀掉酸湯的味道。
在酸湯用到差不多的時候,要不斷地往裡頭續新湯。酸湯溫度也不能過高,否則酸湯中的酵母菌會因發酵過快,産生酸敗味道,使酸湯變得渾濁;如果溫度過低,則不易發酵。據凱裡經營酸湯魚的老闆介紹,一般發酵時間為三天,時間不足,酸湯的酸度就會不夠。
紅酸湯是用貴州野生的名為毛辣果的小西紅柿,加鹽腌制發酵而成的。屬于貴州酸湯鍋必備原料,其味道清香撲鼻、酸爽開胃。
貴州黔東南的酸湯,絕對不會用食用醋和檸檬酸來進行調制,裡面也不會有酸菜,而是用地地道道地發酵出來的酸湯,湯看起來顔色較淺,再配以木姜子、腌制西紅柿醬、糟辣椒等多種作料熬煮而成。口感是溫柔而不刺激的,味道自然,完全是原生态的并不會加入任何食品添加劑。
據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乾隆鎮遠府志》卷九記載,“黑苗在鎮遠之清江台拱勝秉皆是……艱于鹽”。人體缺鹽,會有疲乏、頭暈的現象,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摸索出了以酸補鹽的烹調藝術,“以酸補鹽”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食鹽短缺的困境,還可以開胃提神,故有“一天一碗酸,體壯爬高山”之說。
說到酸湯,不得不提到木姜子,在貴州隻要是吃帶有酸湯的美食,味道感覺更鮮美,重要的是要蘸着有木姜子油的蘸水吃。木姜子油也叫山蒼子油、山雞椒油,是一種特種香料。發酵過的番茄汁和米湯構成了酸湯魚湯汁濃厚酸爽的底味,加上略帶刺激口感的木姜子油,使酸湯具有了豐富而完整的口感,與酸湯形成天衣無縫的味覺搭配。
酸湯在在貴州凱裡遍布大街小巷,走在凱裡的街頭巷尾,大缸的酸湯擺在家門口,花上幾元錢,就可以買到一大碗。每到就餐時間,大小酸湯館子,總飄散出酸湯濃濃的香氣。這幾乎成了凱裡的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在貴州黔東南的鄉下苗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腌制食品的酸湯壇子。少的一兩個,多的好幾個,甚至幾十個。每到炊煙袅袅之時,村寨家家戶戶飄出酸湯味,一寨酸香。
貴州酸湯種類:
若以湯的濃度和清澈度來分,有高酸湯、上酸湯、二酸湯、清酸湯、濃酸湯等。
以湯的味道來劃分,則有:鹹酸湯、辣酸湯、麻辣酸湯、鮮酸湯、澀酸湯等。
以湯的原料劃分,也有:雞酸湯、魚酸湯、蝦酸湯、肉酸湯、蛋酸湯、豆腐酸湯、毛辣角酸湯、菜酸湯等。
以制作工藝來分,酸湯最為常見的為白酸湯和紅酸湯。白酸湯是米酸,紅酸湯是西紅柿酸和糟辣椒酸。
到貴州打卡的酸湯館子:
凱裡亮歡寨(快活林) 酸湯魚
凱裡市環城西路98号
貴陽亮歡寨(快活林) 酸湯魚
廟沖路店:貴陽市南明區花溪大道皂角井加油站對面
曹狀元街店:貴陽市南明區 曹狀元街6号
老凱俚酸湯魚
地址:貴陽市雲岩區省府路12号
凱裡苗阿哥酸湯牛肉
地址:凱裡市迎賓大道凱裡民族體育場南門東北側
貴陽苗香侗味苗阿哥 酸湯牛肉
地址:貴陽市觀山湖區長嶺南路富士康商貿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