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14歲時曾寫過一組詩,月圓之夜她想起古時候的五個才女,冰雪聰明的她卻看到自己的處境,拿自己的境遇和古時候的才女作比較,寫完之後丢一旁,不經意間還被寶玉翻出來,于是乎還鬧騰出了一些故事。這組詩裡其實有着曹雪芹的鋪墊,也暗示了林黛玉之後的命運,我們來品讀其中的一首《西施》,解讀其中的滋味。
林黛玉
這首詩是林黛玉在七月十五月圓之夜寫下的,引用了許多曆史典故,别有一番深意,詩歌原文如下:
一代傾城逐浪花,
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颦莫笑東村女,
頭白溪邊尚浣紗。
從音律美學的角度上看,這首詩讀起來還是脍炙人口的,整體而言,這首詩既押韻,又用典,還進行了對比。我們從字面和内涵兩個角度來品讀。
林黛玉
先看第一句,這一句說的是西施作為一代傾國傾城的才女,卻如浪花一般消逝而去。為何會這樣描述西施的命運?這個疑問要結合曆史典故來說,當年越國一舉拿下吳國,西施的命運也因此颠沛流離,關于西施的命運民間有兩種說法,有人認為西施和範蠡和好,兩人一起浪迹天涯,也有人認為西施追随自己的丈夫而去。第一種比較浪漫,第二種比較符合古時候的禮法。
再看第二句,這一句便承接了第一句,說的是西施在那之後,一個人在吳國的宮殿裡默默地想念兒時的故鄉。我們又有一個疑問,為何西施會獨自悲傷,想念兒時的故鄉呢?這就得跳出西施的曆史典故,曹雪芹借林黛玉之手寫下這首詩,目的是為了表達主人公的思想,這第二句其實是作者化用了另外一首詩詞。化用的那首詩出于《漢書》,裡邊便有這樣一句“甯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再難得。憶兒家。”
如此一來便可以解釋為何曹雪芹要借黛玉之筆要說西施“億兒家”了。讀過《紅樓夢》的朋友便知道,黛玉來到賈府便是寄人籬下,黛玉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賈府,雖然仍舊被好生招待,内心卻是孤獨的。月圓之夜林黛玉回憶古時候的才女故事,想起自己的身世,感傷也随之而來。
人生
這首詩的前兩句便已蘊含了黛玉一生的悲歡,後兩句也有更深層次的意義。我們來看第三句,這句說的是莫要去笑話東村的東施效颦。這裡我們也會有疑問,東施效颦是一個曆史典故,說的是不能去弄巧成拙地去一味的模仿他人,可這首詩卻說不要去笑話東施。這裡我們在讀完最後一句後再來解讀。
最後一句說的是東施在頭發花白的時候,也能在溪水旁邊洗衣浣紗。我們結合上一句說的不要去笑話東施效颦,兩句連在一起不難發現,其實這裡說的是一種生活态度。西施對比東施,西施再有才華也難抵擋命運的安排,可東施不如西施美麗,也不如西施有才華,卻能安安穩穩地活到晚年。詩中話裡有話,用西施和東施的比較,來反襯林黛玉。
人生
具體而言,林黛玉寄人籬下,自身也有才華,也冰雪聰明,但也惶恐西施那般的命運,這裡不知是曹雪芹刻意這樣暗示,還是隻為了說明林黛玉想象力豐富,我們讀來也能感受到像林黛玉性格中的那份倔強和可愛。
西施有才,卻也如浪花般逝去,林黛玉亦有才,可也落得個香消玉殒,我們感慨這部《紅樓夢》給人帶來的思考,也感慨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更能從中領悟人生,每個人對于林黛玉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也印證了人生的萬千可能。這首詩道盡了許多鋪墊,也暗示林黛玉的一生,值得細細品味。(文/雲冗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