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公冶長主要觀點

論語公冶長主要觀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04:24:02

論語公冶長主要觀點(陌路聽雨讀論語之公冶長)1

3051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提到公冶長時說:“(這個人正直、值得信賴),可以讓女兒嫁給他,雖然有過牢獄之災,但不是他的過錯呀。”于是,夫子将自己的女兒嫁給公冶長。

朱子:妻,為之妻也。缧,黑索;绁,攣也。古者獄中以黑索拘攣罪人。公冶長之為人不可考,而夫子稱其“可妻”,其必有以取之矣。又言其人雖嘗陷于缧绁之中,而非其罪,則固無害于可妻也。夫有罪無罪,在我而已豈以自外至者為榮辱哉?

公冶長(前519-前470),公冶氏,名長,字子長、子芝。漢族,春秋時魯國人,今山東諸城賈悅鎮近賢村人。公冶長一生治學,魯國君主多次請他為大夫,但他一概不應,而是繼承孔子遺志,教學育人,成為著名文士。深受孔子賞識。

3052

子謂難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夫子在談到南容時說:“(南容這個人正直理智、有分寸,值得托付。)國家政治清明時,他的才能不會被埋沒;國家政治黑暗時,他能夠免受不法的迫害。”夫子将他哥哥的女兒許配給南容為妻子。

朱子:南容,孔子弟子,居南宮,名縚,又名适,字子容,谥敬叔,孟懿子之兄也(弟?)。 論語·先進》:“ 南容 三複白圭, 孔子 以其兄之子妻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南宮括 字 子容 。”

不廢,言必見用也。以其謹于言行,故能見用于治朝,免禍于亂世也。

3053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夫子談到子賤時說:“這個人是君子呀!如果說魯國沒有君子,他是從哪裡學到這樣好的品德的呢?”

朱子:“斯焉取斯”,前斯言宓子賤;後斯言“德行”。子賤蓋能尊賢取友以成其德者,故夫子既歎其賢,而又言:若魯無君子,則此人何所取以成此德乎?因以見魯之多賢也。

蘇氏曰:稱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師友,厚之至也。

宓子賤(前521或502-前445),姓宓(fu或mi),名不齊,字子賤。魯國人,有才智,仁愛,孔子贊其為君子。孔子的學生,七十二賢人之一,小孔子30歲。他曾有一段在魯國朝廷做官的經曆。曾任單父宰(shan'fu,今山東省菏澤市單縣)。

3054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貢問夫子:“我怎麼樣呢?”夫子說:“你,像一個器具。”子貢問:“什麼器具?”夫子說:“就像胡琏吧。”

器者,有用之成材。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fǔ guǐ),皆宗廟盛黍稷之器而飾以玉,器之貴重而華美者。子貢見孔子以君子許子賤,故以己為問,而孔子告之以此。然則子貢雖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貴者欤?

30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或許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是口才不行。”夫子說:“何必要有口才呢?靠伶牙俐齒與人辯論,常常會引起别人的厭惡,不知道冉雍的仁德,何必一定要有口才呢?”

佞,口才也;仲弓為人重厚簡默,而時人以佞為賢,故美其優于德,而病其短于才也。禦,當也,猶應答也;給,辨也;憎,惡也。言何用佞乎?佞人所以應答人者,但以口取辨而無實情,徒多為人所憎惡爾。我雖未知仲弓之仁,然其不佞乃所以為賢,不足以為病也。再言“焉用佞”,所以深曉之。或疑仲弓之賢而夫子不許其仁,何也?曰:仁道至大,非全體而不息者,不足以當之。如顔子亞聖,猶不能無違于三月之後;況仲弓雖賢,未及顔子,聖人固不得而輕許之也。

冉雍(前522-?),漢族,中國春秋末期魯國陶(今山東定陶)人。字仲弓。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載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冉氏族譜》稱離娶顔氏,生長子耕,次子雍。顔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後公西氏聞孔子設教阙裡,“命三子往從學焉”。品學兼優。為人度量寬宏,“仁而不佞孔子稱其“可使南面”,即可擔任封國之君(《雍也》)。後來荀子更敬重他。《荀子·十二子》稱:“下則法仲尼、子弓(即仲弓)之義”,将他和孔子并提。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封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3056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夫子安排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于做官這件事還沒有足夠的信心。”夫子聽了很高興。

朱子:斯,指此理而言。信,謂真知其如此,而無毫發之疑也。開自言未能如此,未可以治人,故夫子說起笃志。

程子曰:漆雕開已見大意,故夫子說之。又曰:古人見道分明,故其言如此。

謝氏:開之學無可考。然聖人使之仕,必其材可以仕矣。至于心術之微,則一毫不自得,不害其為未信。此聖人所不能知,而開自知之。其材可以仕,而其器不安于小成,他日所就,豈可量乎?夫子所以說之也?

漆雕開(公元前540-?),字子開,又字子若,又說作子修。死于孔子後。漢族,東周春秋時魯國人。孔子的學生。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漆雕氏之儒的創始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30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夫子說:“自己的主張無法實行,不如乘木筏漂泊于海,能随我一起去的,恐怕隻有仲由了吧!”子路聽到後很高興。夫子說:“由也就是在勇力上比我強罷了,其他方面也沒有什麼可取的。”

朱子:材,與裁同,古字借用。桴,筏也。程子曰:浮海之歎,傷天下之無賢君也。子路勇于義,故謂其能從己,皆假設之言耳。子路以為實言,而喜夫子之與己,故夫子美其勇,而譏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義也。

305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如何?”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算得上仁嗎?”孔子說:“不知道。”又問。孔子說:“子路呀,在一個擁有一千輛戰車的國家,可以讓他掌管軍事,他能夠很好地完成他的職責。不過,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稱得上是仁了。”“冉求怎麼樣呢?算得上仁嗎?”孔子說:“冉求呀,對于擁有千戶人家的城邑或一百輛戰車的采地,可以讓他擔任總管,他能夠很好地完成職責。不過,我不知道他是否稱得上是仁了。”“公西赤怎麼樣呢?算得上仁嗎?”孔子說:“赤呀,穿朝服立于朝上,能夠很得體地接待賓客。不過,我不知道他是否稱得上是仁了。”

朱子:賦,兵也;古者以田賦出兵,故謂兵為賦。千室,大邑;百乘,卿大夫之家;宰,邑長、家臣之通号。

公西赤(前509年或前519年-?),字子華,又稱公西華,今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人,東周時期魯國學者、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唐玄宗尊之為"邵伯",宋真宗加封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公西子"。

305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孔夫子問子貢說:“你和顔回的學識誰更勝一籌呢?”子貢回答說:“我怎麼敢和顔回相比呢?他聽老師講一就可以推知十,我呢,聽老師講一也就能推知二。”孔夫子說:“不如他呀!我和你都不如他呀。”

朱子:愈,勝也。一,數之始。十,數之終。二者,一之對也。顔子明睿所照,即始而見終;子貢推測而知,因此而識彼。“無所不說,告往知來”,是其驗也。

30510

宰予晝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宰予白天睡覺。孔夫子說:“腐爛的木頭沒有辦法雕刻了,糞土一樣的牆面沒有辦法粉刷了,對于宰我這樣的人,還能怎樣去責備他呢!”夫子說:“以前我對待别人,聽了他的話便會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看待别人的态度呢,聽了他說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我從宰我的行為上改變了我先前對待别人言行的态度。”

朱子:晝寝,謂當晝而寐。朽,腐也。雕,刻畫也。圬,镘也。言其志氣昏情,教無所施也。誅,責也。言不足責,乃所以深責之。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該此失,亦以重警之也。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被孔子許為其“言語”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貢前面。

30511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剛?”

孔子說:“我還沒有見過剛毅不屈的人。”或有人會說:“申枨就是這樣的人。”孔子說:“申枨的欲望也很多,怎麼能做到剛毅不屈呢?”

朱子:剛,堅強不屈之意,最人所難能者,故夫子歎其未見。申枨,弟子姓名。欲,多嗜欲也;多嗜欲,則不得為剛矣。

程子曰:人有欲則無剛,剛則不屈于欲。

謝氏曰:剛與欲正相反。能勝物之為剛,故常伸于萬物之上;為物掩之為欲,故常屈于萬物之下。自古有志者少,無志者多,宜夫子之未見也。枨之欲不可知,其為人得非悻悻自好者乎?故或者疑以為剛,然不知此其所以為欲爾。

申枨,字周,春秋時魯國人,精通六藝,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為“魯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為“文登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封為先賢。

30512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我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說:“我不想讓别人把他的想法強加在我的身上,我也不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别人的身上。”孔夫子說:“賜呀,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朱子:“我不欲……”句,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強,故夫子以為非子貢所及。

30513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子貢說:“夫子的學說,我們可以學得到、聽得到;夫子關于人的本性與天命的理論,我們卻無法學得到,聽得到。(因為我們還沒有能力去理解更深奧的道理。)”

朱子:文章,德之見乎外者,威儀、文辭皆是也。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體。其實一理也。言夫子之文章日見乎外,固學者所共文;至于性與天道,則夫子罕言之,而學者有不得聞者。蓋聖門教不䃳等,子貢至是始得聞之,而歎其美也。

程子曰:此子貢聞夫子之至論而歎美之言也。

30514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

子路聽到新的知識,如果還沒有去踐行,則唯恐再聽到新的知識(而來不及去踐行)。

朱子:前所聞者既未及行,故恐複有所聞而行之不給也。

範氏曰:子路聞善,勇于必行,門人自以為弗及也,故著之。若子路,可謂能用其勇矣。

30515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孔夫子說:“孔文子為什麼能得到‘文’的谥(shi)号?”孔夫子說:“他聰敏好學,又能虛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請教,而不認為是一種恥辱,所以給予他一個‘文’的谥号。”

朱子: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學,位高者多恥下問。故谥法有以“勤學好問”為“文”者,蓋亦人所難也。孔圉得谥為文,以此而已。

蘇氏曰: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訪于仲尼,仲尼不對,命駕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遺室孔姞。其為人如此而谥曰文,此子貢之所以疑而問也。孔子不沒其善,言能如此,亦足以為文矣,非經天緯地之文也

孔文子,名圉(yǔ),是衛國的大夫。他聰明好學,又非常謙虛,因而死後,衛國國君賜予他“文公”的稱号,後人稱他為“孔文子”。仲叔圉:圉,音yǔ,即孔文子。他與後面提到的祝鮀、王孫賈都是衛國的大夫。

30516

子曰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孔子評論子産說:“子産有四種行為符合君子的德行:他自身修為莊重恭謹,他事奉君主忠誠而有禮,對治下百姓施以恩惠,他役使民衆也符合道義。”

朱子:恭,謙遜也。敬,謹恪也。惠,愛利也。使民義,如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五之類。

吳氏曰:數其事而責之者,其所善者多也,“臧文仲不仁者三、不知者三”是也。數其事而稱之者,猶有所未至也,“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是也。今或以一言蓋一人、一事蓋一時,皆非也。

子産(?—公元前522年),中國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鄭國人,姓公孫,名僑,字子産,号成子。

30517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說:“晏平仲擅長與人的交往、溝通,與他的交往時間越長,别人就越是敬重他。”

程子曰:人交久則敬衰。久而敬之,所以為善。

晏嬰(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谥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又稱晏子,夷維人(今山東高密),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30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棁,何如其知也?”

孔子說:“臧文仲造了一間大房子給龜住,龜室的柱子上刻有山水,梁上的短柱畫上海藻一樣的花紋,這又怎麼能說他是一個聰明的人呢?”

朱子:居,猶藏也。蔡,大龜也。節,柱頭鬥拱也。藻,水草名。梲,梁上短柱也。蓋為藏龜之室,而刻山于節,畫藻于梲也。當時以文仲為知,孔子言其不務民義,而讒渎鬼神如此,安得為知?

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謂臧孫辰。臧哀伯次子,谥文,故死後又稱臧文仲。春秋時魯大夫,世襲司寇,執禮以護公室。

30519

子張問:“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曰:“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幫,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張問孔夫子:“楚國的令尹子文,三次出仕做令尹,不見他表現出喜色;三次去職,也沒有看到他怨怒的表情;(每次去職)都會把他實施的政令和事務與繼任的令尹進行告知,子文這個人怎麼樣?”孔夫子說:“可以稱得上是忠啊。”又問:“算得上有仁德嗎?”孔夫子回答:“不知道,(僅僅是這些,)怎麼能算得上是仁德呢?”子張又說:“崔子殺了齊國的國君(齊莊公),陳文子家有十乘馬車棄之不要,離開齊國到了另一個國家,他說:‘這裡的執政者有如我們國家的大夫崔子啊。’離開那個國家。到了又一個國家,又說:‘這裡的執政者有如我們國家的大夫崔子啊。”又離開了,陳文子這個人怎麼樣?”孔夫子說:“可以說是一個高尚的人了。”子張說:“他算得上是仁德嗎?”孔夫子說:“不知道,(僅僅是這些)怎麼能算得上是仁德呢?”

鬥谷于菟:(前708-前626),芈姓,字子文,鬥伯比之子;鬥邑人(今湖北鄖西)。著名春秋時期楚國令尹。鬥谷于菟因是在農曆5月5日生,其母為鬥伯比表妹,鄖夫人之女,與鬥伯比私通生下一子,鄖夫人為遮其醜棄于夢澤,鄖子于夢澤田獵,見虎方抱一嬰兒,喂之以乳,見人亦不畏避,鄖子以為神物,後帶回鄖國命其女撫養。逾年,送其女于楚,與鬥伯比成親。楚國人稱“乳”為“谷”,稱“虎”為“于菟”,故名鬥谷于菟。

崔杼,(?-前546),又稱崔子、崔武子,春秋時齊國大夫,後為齊國執政。

陳文子也是齊國的大夫,和崔子是同事,地位相當。

3052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再三思考,而後再付諸行動。孔子聽說後,說:“隻需再次思考,就可以去做了。”

朱子:季文子每事必三思而後行,若使晉而求遭喪之禮以行,亦其一事也。

程子曰:為惡之人,未嘗知有思,有思則為善矣。然至于再則已審,三則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譏之。

朱子:季文子慮事如此,可謂詳審,而亦無過舉矣。而宣公纂位,文子乃不能讨,反為之使齊而納賂焉,豈非程子所謂“私意起而反惑”之驗欤?是以君子務窮理,而貴果斷,不徒多思之為尚。

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孫行父。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執政。姬姓,季氏,谥文,史稱“季文子”。

30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說:“甯武子這個人,國家太平的時候就顯露才華,國家政治黑暗的時候就顯得很愚鈍,他的才華别人是可以達到的,他的那種愚鈍(能卒保其身以及其君)卻是别人所無法企及的。”

朱子:按《春秋傳》,武子仕衛當文公、成公之時,文公有道,而武子無事可見,此其知之可及也。成公無道,至于失國,而武子周旋期間,盡心竭力,不避艱險,凡其所處,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可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濟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

程子曰:邦無道,能沉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當愚者,比幹是也。

甯武子,春秋時衛國大夫,朝歌人,名俞,武是他的谥号。甯武子生長在一個戰亂頻仍的年代,衛懿公好鶴誤國,北狄奪取朝歌城,甯武子及家人随逃難的人群一路東奔。後來衛文公在齊桓公的幫助下複國并遷都楚丘,甯武子開始在君主身邊作官,并逐漸嶄露頭角,受到衛文公重用。

30522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在陳國,說:“回去吧!回去吧!我家鄉的年輕人志向遠大,心氣挺高。雖然很有才華,很有成就了,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節制自己啊。”

朱子:吾黨小子,指門人之在魯者;狅簡,志大而略于事也;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觀者;裁,割正也。夫子初心,欲行其道于天下,至是而知其終不用也。于是始欲成就後學,以傳道于來世。又不得中行之士。而思其次,以為狂士志意高遠,猶或可與進于道也,但恐其過中失正,而或陷于異端耳,故欲歸而裁之也。

30523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計較過去的仇怨,所以怨恨他們的人很少。”

程子:不念舊惡,此清者之量。又曰,二子之心,非夫子孰能知之。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馬谏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于首陽山。

此章應該有更好的解讀!

30524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孔子說:“誰說微生高正直呀?有人向他讨點醋,他不說自己家裡沒有,卻到他的鄰居家借了一點醋給人家。”

程子:微生高所枉雖小,害直為大。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亦曰尾生高。以信義正直而著稱。《國策·燕策》:“信如微生,期而不來,抱果柱而死。”又《漢書·東方朔傳》:“信若尾生”,或謂即尾生高。

30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也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也恥之。”

孔子說:“花言巧語,僞善的表情,表現出過分的恭順,左丘明認為這種人是無恥的,我也認為這種人是無恥的。把怨恨藏在心裡,表面上卻對其表現出友善的樣子,左丘明認為這種人是無恥的,我也認為這種人是無恥的。”

程子曰:左丘明,古之聞人也。

謝氏曰:二者之可恥,有甚于穿窬也。左丘明恥之,其所養可知也。夫子自言“丘亦恥之”,蓋“竊比老彭”之意。又以深戒學者,使察乎此而立心以直也。

左丘明姓氏、名字問題頗為複雜。一說複姓左丘,名明;又一說左氏,字丘,名明;一說原為姜姓,出自太公少子,初為丘氏,後改左氏。其中,複姓之說無據,難以成立;“丘”、“明”于義不相應,頗難合為名字;按新發現《左傳精舍志》及近來學者研究,當以原為姜姓,出自太公少子,初為丘氏,後改左氏,名明近是。蓋《左傳精舍志》雖為後世材料,但其應有曆代所傳譜系為據,不宜無故否定。

30526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顔淵、季路服侍在孔子身邊。孔夫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一下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說:“我願意把自己的車馬、輕暖的裘衣,與朋友一起分享,即使壞了也沒有遺憾。”顔淵說:“我願自己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對孔夫子說:“願意聽聽老師的志向。”孔夫子說:“我希望老人能夠安閑養老,朋友能夠信任之,年少的人能夠懷念之。”

朱子:盍,何不也;衣,服之也;裘,皮服;敝,壞也;憾,恨也;伐,誇也;善,謂有能;施,亦張大之意;勞,謂有功。老者養之以安,朋友與之以信,少者懷之以恩。一說:安之,安我也;信之,信我也;懷之,懷我也。亦通。

程子:夫子安仁,顔淵不違仁,子路求仁。

30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

孔子說:“算了吧!我還沒有看到過,自己能夠看到自己的過錯并發自内心的自我反省的人。”

朱子:“已矣乎”者,恐其終不得見而歎之也。“内自訟”者,口不言而心自咎也。人有過而能自知者鮮矣,知過而能内自訟者尤鮮。

30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說:“即使隻有十戶人家的小村落,一定有和我一樣忠信的人,隻是不如我好學罷了。”

朱子:十室,小邑也。忠信如聖人,生質之美者也。夫子生知而未嘗不好學,故言此以勉人。言美質易得,至道難聞,學之至則可以為聖人,不學則不免為鄉人而已。可不勉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