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陝南鎮安道教

陝南鎮安道教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20 16:30:46

定邊民間道教音樂

陝南鎮安道教(魅力定邊民俗篇)1

定邊民間道教音樂是陝西省定邊縣的傳統宗教音樂。通常是道士們作道場的一種重要形式和内容。道場是為善男信女祈福禳災、超度亡靈而設壇祭禱神靈的宗教活動。其音樂内涵有一定的民間藝術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陝南鎮安道教(魅力定邊民俗篇)2

陝南鎮安道教(魅力定邊民俗篇)3

1

定邊民間道教音樂的特點

陝南鎮安道教(魅力定邊民俗篇)4

一、定邊縣民間道教齋醮名目繁多,有水災、旱災、蟲災、雷擊、瘟疫、傷病、生亡、延壽等各種法事;它以法事情節需要,組合串連各種頌、贊、步虛、偈等道曲。法事不同,音樂的組合也随之變化。道教音樂的誦唱和樂器伴奏,均由道士擔任,信衆不參加音樂活動。因此從音樂角度來看,齋醮實際上是按照“腳本”(科儀要求)在信衆面前,進行一場宗教儀式的“演出”。經過。1000多年的齋醮實踐以及長期地吸收民間音樂的養料,道教音樂十分豐富:有贊美“三清”、神仙的頌歌;有表現神仙應召而來的飄拂飛翔之聲;有表現鎮煞邪趨惡魔的莊嚴威武的曲調;有表現衆神仙抵達仙界或功成慶祝的喜慶歡樂之樂;有表現引上仙界的缥缈恬靜的曲調等。

二、逗趣的形式,如散花:做一朵小花用碟子端上,放在道士面前,每個道士說一個謎語或笑話、順口溜之類的趣味話,然後傳給下一個道士,依次類推。

三、顯示技藝的節目,如趕鴨子:用一點兒棉花做一個小鴨子放在水盆内漂浮着,再做一個艄公手拿船漿劃着船,吹管子的道士用管子的下端挨在水面上,既要吹出曲調,又要使小鴨子在水面上飄來飄去,艄公擺來擺去象在趕鴨子,這時其他道士“噢、噢、嘿、嘿”的配合十分形象。

四、曆史悠久,結構嚴謹,道教風格鮮明,演奏十分講究,音樂功能表現力很強,演奏水平相對很高。如:“三點小镲四點钹,铙钹套打挂金鎖”,配器很有特色。

五、曲調大都是民間音樂小調,用運合理,地方風味很濃,很受群衆歡迎。

陝南鎮安道教(魅力定邊民俗篇)5

陝南鎮安道教(魅力定邊民俗篇)3

2

定邊民間道教音樂的内容

陝南鎮安道教(魅力定邊民俗篇)7

一、祈福道場:大則為國家祝厘、禳解災疫;小則為民安宅鎮土、祈福祝壽。

祈祥道場程序:

選擇吉日(玉皇大赦、庶民上表之日)。吉日前七天,祭主家清掃宅院,忌葷食(俗稱:清鍋竈)。

布置場面。于正房中央牆壁懸挂《三清神主》;對聯是:三清此日臨金殿,玉帝今朝赴醮筵。橫眉:萬聖臨。供桌上有《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君》牌位。竈房鍋台上有《竈君》牌位。院中央設五方土壇。貼有四方花吊子、八方序對聯,中央懸挂《太歲幡》,大門外按方位樹三根幡杆(宣預告、揚幡、進表用)。

起建(既起經)。起經開始,8名道士身着道衣、道袍,頭帶道帽,其中一名身着黃色大法衣, 法衣後背刺繡着太極圖和八卦圖,前襟及兩袖上刺繡着八卦相,手持寶劍(笏闆),其他道士都各持一件打擊樂器肅立。下午祭主畫押、點香、燒表後,即啟動,打擊樂奏《亂劈柴》,奏畢念《請神科》,然後到幡杆下念《牒文》,向天地三界呈《預告》,然後回竈前三叩禮拜再念表文,回“三清”前收場。

次日晨三、四點起床、淨面、漱口、吃齋飯後,諷誦《玉皇集經》一部上、中、下三卷(必須在太陽出宮前念完),然後再行早堂之功課,念《早科》。接着“揚幡”、《張榜文》、《進表章》,即午景當空《墨表一甬》。此時還願弟子淨牲、淋羊、奠酒、行禮、焚化表章,此時才能開戒食葷。午時,在院中設“五方五土尊神”,誦忏、念《土科、土經》。戌時許,弟子三寶禮拜後,誦頌《北鬥本命延生真經》,同時到四周附近寺廟中朝拜諸神(沒有寺廟就免了),然後将附近見到的白骨(人和動物骨)撿起運到高山或深溝掩埋,道士前去念咒安鎮。

晚上設放《太上三陽濟憐施食》一台,念經一卷。道士們圍着一張大桌點上油燈,供上祖師佛像,桌旁插上紙傘,祭主手端香盤跪在桌邊開始起動,此時所有道具缺一不可,打擊樂器、唱頌贊文、演講白口、催奏樂起、吹奏樂曲、有緊有慢、三吹三打三念,十分熱鬧。有時應主家要求表演“散花”、“趕鴨子”等宗教節目。而後打散本音門中遠逝近亡各類孤魂。

第三天繞院、灑淨。用五谷糧食一、二斤,十二樣精藥、七種名香、酒等,在院中各個門内外撒掃、念咒安鎮土神,送歸神位。最後給祭主家的主房中堂上懸挂一張由八卦組成的“錄符”(約1平方米)。祈禱保佑家人平安、六畜興旺、财源茂盛。

二、度亡道場:是為去世的親人所做的齋醮道場。

度亡道場程序:

迎靈(若有待搬先亡的屍骨)、起經、晚課、早課、朝忏、張榜文、揚幡、進表章、上貢、轉案、跑馬、放赦、挽城、觀燈、遊食、放食、安神。

起經開始,8名道士,身着道衣、道袍,頭帶道帽,其中一名身着黃色大法衣,法衣後背刺繡着太極圖和八卦圖,前襟及兩袖上刺繡着八卦相,手持寶劍(笏闆),其他道士都各持一件打擊樂器,肅立在懸挂着“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圖象下面供桌的兩邊,供桌上還供有:無上洞淵三昧上上天尊、靈寶經籍三師真君、玄中教主大法天師真君、東宮教主太乙救苦天尊、醮筵會内一切有感真君的牌位及一尊觀音菩薩的銅像。側面還供有鬼王位置既有圖象又有對聯,中間寫道:“北陰山下邦都大土面然鬼王”;右寫道:“四生臨于寶地”;左寫道:“三宥脫化蓮台”。待祭主或孝男上完香、燒完表、畫押結束後馬上鳴鑼擊鼓起經開始。

過程大都為“三吹(民族吹管樂)、三打(民族打擊樂)、三念(高唱贊文)。

道教齋醮音樂有獨唱(通常由高功、都講擔任)、齊唱、散闆式吟唱和鼓樂、吹打樂以及合奏等多種形式。單純的器樂形式常用于法事的開頭、結尾、唱曲的過門以及隊列變換、禹步(類似舞蹈的步法)等場面;聲樂形式則是齋醮音樂的主要部分。其聲樂體裁主要有“頌”、“贊”、“步虛”、“偈”等格式。據《無上黃□大齋立成儀》和《道門科範》等書的

記載,在前蜀時,頌、贊、步虛等已經在齋醮中應用了,而偈的産生稍晚些,約始于元代。道教有關齋醮科儀的典籍中,述及演唱的多用“吟”、“詠”。

頌、贊、步虛和偈,就其單獨形式來講,是一首歌,結構短小的為上下句式或起承轉合4句式;大型的有更複雜的曲式,每一曲調常有多段,甚至10餘段不同用途的詞。這種一腔多用的組合變化,常同宗教念白、誦經腔、禹步等合用在法事中。

道教音樂是一種具有地方音樂特點的宗教音樂,其表現是:①同一法事中的同一曲調,各地的行腔、旋律裝飾(加花)都帶有本地地方音樂特點而各有區别。②同一法事中的同一首詞,各地選用本地音調配曲,各不相同。道教音樂到底受到多少種地方音樂的影響,尚無确切的統計。早期道教音樂所用的樂器,以鐘、磐等打擊樂器為主。唐代起,增加吹管樂器,嗣後,逐步加入彈撥、弓弦樂器。明朝《茅山志》記載國醮演奏樂器的道士竟達30名。近代雖然吹管、彈拔、弓弦、打擊等樂器并用,但演奏中仍以吹管、打擊樂器為主。

所念經文有《玉皇經》(上、中、下三卷)、《金剛經》、《大乘經》、《太陽經》、《因果經》、《祖師經》、《雷經》、《救苦經》、《真武經》、《太上三陽濟憐施食經》等。

打擊樂曲牌有:《長流水》(為走步闆)、《三點钹》(為贊頌詩文闆)、《亂劈柴》(為三吹三打用)、《挂金鎖》(為施食壇上用)。

演奏曲牌有:《上南坡》、《西方贊》、《柳青娘》、《大紅袍》、《一馬三澗》、《鬧天蒼》、《放豬》、《下江南》、《孤雁落沙灘》、《光棍哭妻》、《小寡婦上墳》、《雪梅吊孝》、《哭靈庭》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