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聲音
我家購買第一台電視機的時間大概是1979年,撫順生産的,黑白12英寸紅旗牌的。所以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幾個月後電視台開始播我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
在此之前,我們獲取國内、國際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報紙和收音機。我家訂的第一份報紙是《參考消息》,這份報紙也不是誰都可以訂,父親是生産隊長,是最後一層可以訂閱這份報紙的幹部。《參考消息》内容離我的生活太遠,我更愛去鄰家大哥那裡偷看諸如《紅旗譜》、《大刀記》、《中國青年》等還未解禁的老書、老刊物;要麼就守着家裡的收音機,收聽一個叫夏青播音員的聲音。
前面陸續跟大家講過,我們少年時代有四個節日比較期盼。五一、十一都要槍斃罪大惡極的犯人,老長青街那條道就是刑車必經之路,我們跟着哥哥姐姐激動的守在路邊,看着一輛輛載着荷槍實彈的武警、民兵押解着罪犯從面前駛過,總會亢奮好幾天。盼望春節當然是為了穿新衣服、吃好吃的、串門放鞭炮等等。而元旦諸多興奮的元素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在1月1号早8點,守在收音機前,收聽一個叫夏青的人慷慨激昂的播報兩報一刊《元旦社論》。
所謂兩報一刊,是指《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正是因為夏青聲音的引導,讀書以後,我比同齡人更早的找到這三份神聖的東西,努力領會上面的文字内容。大概是慣性使然,時至今日我仍然認為這三份報刊代表着國家的最真實聲音和态度。盡管《紅旗》已改名為《求是》。
大概是先入為主、亦或掌握了國家最高語言行為的緣故,我們這代人始終認為夏青的聲音是中國男聲的天花闆沒有之一。盡管當時我們對《元旦社論》的内容還處在懵懂的階段,但從夏青嘴裡吐出的每一個字,都能讓我們熱血沸騰、亢奮不已。甚至我們也幻想着夏青的形象應該和最高領導人相差無幾。
若幹年後,我們有幸從電視裡看到老年的夏青時,怎麼也不會相信,當年會從這麼幹癟的小老頭嘴裡發出那麼雄渾的聲音?而當這位老人在我們眼裡由神變為人的時候,我們對其另一種尊重便油然而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對我這樣一位準老頭來說,現在的廣播隻是聽聽路況,電視也隻是有CBA比賽時才打開看看,其他信息的獲得一部手機就足以獲得。
昨天和幾個孩子讨論聲音的時候,我講起了夏青、講起了兩報一刊《元旦社論》。他們聽得很認真,但我知道他們是把這段經曆當成了和桑梓哥哥寫作生涯、農民年代一樣的曆史故事來聽的。也難怪,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動的時代和心動的事情,元旦聲音能刻在我的腦子裡,但在其他同齡人的過去,也可能隻是一朵浪花。
今早8點鐘,在車裡把收音機轉了一圈也沒能找到和“元旦聲音”類似的廣播,感慨之餘,就想起了師哥的一句話:兄弟,靠回憶活着,說明我們真的老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