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文化傳統平台
【題記】
本章保持了老子立言的一貫風格:擺事實,講道理。開始,連續舉出4個案例;最後一句,抽象出一個通用性的結論:功遂身退,天之道哉。由此,本章内涵得以升華。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執持着讓它加滿,不如适可而止;否則就溢出來了。
盈,是動詞,倒滿。意思是,拿個杯子往裡倒水、倒酒,但是差不多就要停下來;再倒,就滿了,溢出來了,損失了。生活之中怎麼去應用呢?做什麼事情都要給自己留點餘地,這樣才可以進退自如;追求完美,往往會受到損失。因為生活之中各種勢在互相作用,很難把握住最完美的瞬間;且到了頂點,就開始走向反面了,反而得不償失。
揣而棁之不可常保:錘擊它保持尖銳,但是這種尖銳不可能長期保持。
棁,通行本做棁,通銳,王弼注釋也做銳;為了忠實王弼原文,保留原樣不變。
如何理解這句話?好比我們小時候削鉛筆的經驗,鉛筆芯太尖銳的頂部很快會折斷,遲早要保不住。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家裡到處是各種财物,誰也無法守得住。
金玉滿堂,是擺在外面,讓人看見,遭人惦記,難免會招來災禍。言下之意為,不要顯露出那多财富,宜内斂、低調、深藏。聯想: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富貴了容易驕傲,就給自己留下禍患。
富貴了之後,很容易驕傲、得瑟、得意忘形,就會給自己帶來災禍,還是要謙虛低調,不敢為天下先。
本章保持了老子立言的一貫風格:擺事實,講道理。開始,連續舉出4個案例:1、2相對簡單,物理過程;3、4進入人性、社會領域。老子從而抽象出一個通用結論,極具說服力,且升華了本章的内涵。
功遂身退天之道載:事情做成了,就要隐退,才合于天之道。
其實,做成事情,不過是老天借你的手來做的,本身不是自己的功勞,所以不要居功,這樣就合于玄德。
已經到達事業的頂點,再呆着不走,很有可能就走向反面,就可能受損、危險,所以要及時隐退。
載,通哉。有一種說法認為,第十章“載營魄抱一”的“載”隸屬于第九章。此說有道理,且一舉解決兩個章節的對齊問題,故采納。
【旁通】
《孟子·離婁章句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荀子•宥坐》: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
孔子喟然而歎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
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