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4 11:07:35

北宋立國之初,面對唐朝藩鎮割據的爛攤子,采取了“先北後南”的軍事戰略,先後掃除南唐、後蜀、北漢等割據勢力,建立起大一統政權。但是,自從石敬瑭将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後,中原王朝再也沒有了防禦優勢,遊牧民族得以進入内地。

從960年北宋建立,到1127年滅亡,在北宋和西夏黨項政權共存的167年的時間裡,西夏和北宋建立了相對比較穩定的朝貢關系,朝貢貿易十分頻繁,雙方遣使不斷。不僅如此,北宋還每年以賞賜“歲币”的名目,送給西夏大量的金錢和其他西夏所需的物資,犧牲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薄來厚往倍償其價)1

即使如此,西夏和北宋仍然戰争沖突不斷,在兩者共存的一百多年時間裡,戰争沖突的時間遠遠大于雙方和平的時間。雖然西夏和北宋戰争十分頻繁,但是雙方朝貢貿易又往來不斷,由此産生了一邊戰争不斷、一邊又朝貢貿易頻繁的奇特現象。

一、北宋、遼、西夏的并立

朝貢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和傳統,是我國在古代與其他國家和藩屬交往的政治手段之一。朝貢就是邊疆少數民族及藩屬國對中原王朝進貢,中原王朝采取“羁縻”、“柔遠”、“厚往薄來”的手段對其冊封和賞賜。中原王朝通過朝貢以犧牲一定的經濟利益來換取邊疆等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建立起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的國際秩序。

北宋時期,宋朝和遼朝各自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到澶淵之盟,兩大朝貢體系形成了穩定的對等并存、彼此承認、制衡競争的關系。面對兩大朝貢體系,西夏當時相對弱小的政治地位決定了西夏對北宋朝貢的同時,也要向遼朝貢,即西夏對北宋和遼的“二元”朝貢。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薄來厚往倍償其價)2

西夏對遼的朝貢,一是由當時遼夏兩國的國家地位,二是由西夏自身的國家利益的現實需求。西夏對遼的朝貢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因為西夏和遼的經濟的同質性。

遼不能滿足西夏對茶葉、絲綢、糧食等物品的需求。所以,西夏對遼的經濟依賴性要大大弱于北宋。但是遼國的軍事實力強大,是北宋當時的主要對手,西夏對遼的朝貢更多是出于政治性的,聯遼抗宋、聯遼制宋,才是西夏對遼朝貢的目的。

對于遼來說,接受西夏的朝貢也符合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首先,遼以中國正統繼承人自居,建立新的朝貢體系,恢複中國舊有的朝貢體系是遼的政治目的之一。朝貢是對王朝尊嚴的維護和強大實力的體現,西夏對遼進行朝貢,承認遼宗主國的地位,遼當然是歡迎的。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薄來厚往倍償其價)3

其次西夏對遼進行朝貢,遼可以借助西夏來更好地牽制北宋、控制影響西夏,來達到遼的目的,這符合遼的國家利益。西夏和契丹為了牽制北宋,有着共同的利益,契丹皇帝準許了西夏的朝貢,确立了西夏作為藩屬國的地位。

西夏同時向宋遼進行“二元”朝貢,這是由其自身實力決定的。西夏的這種實用性外交政策,使得西夏在與北宋和遼交往中得到大量政治和經濟利益。西夏對北宋和遼雖然同時進行朝貢,但是朝貢的目的是不同的,這是由北宋和遼雙方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所決定的。

二、雙方朝貢貿易開展的前提條件

從文明特點來講,封建農耕文明的文明程度較高,農業、手工業發達,商品交換頻繁,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強。遊牧文明畜牧業發達,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程度較低,生産結構單一,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低,但是其軍事武裝能力較強。在經濟方面,兩者相比較遊牧文明的經濟發展明顯要依賴于農耕文明。農業民族因為在經濟上比較富裕,對于遊牧民族的依存性甚微,而且遊牧文明不如農耕文明穩定。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薄來厚往倍償其價)4

北宋是我國封建經濟的高峰,是農耕文明,農業、手工業發達。西夏則是黨項少數民族政權,并且地處我國幹旱半幹旱的西北地區,氣候條件惡劣,雖然也有一定的農業,但是仍以傳統的畜牧經濟為主,屬于遊牧文明。

西夏糧食短缺,手工業品不發達,生活必需品仍需要從外大量輸入。由于西夏四周基本都是遊牧文明,以畜牧經濟為主,各民族之間屬于競争關系。西夏要想發展經濟,調劑餘缺,唯有和北宋發展經貿往來。西夏的遊牧經濟的性質以及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決定了其在經濟方面對北宋的依賴性,正如司馬光所言:

“西夏所居,氐、羌舊壤,所産者,不過羊馬氈毯,其國中用之不盡,其勢必推其餘與他國貿易。其三面皆敵人,鬻之不售,惟中國者。”

北宋方面,由于當時北宋與多個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民族關系複雜,戰争尤其頻繁。軍隊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馬匹的數量,所以北宋對馬匹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北宋幾乎全部喪失了唐朝時期在西北的養馬的故地,所以沒有大量适宜的土地去養殖馬匹、牛等畜牧産品,因此每年需要大量進口馬匹。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薄來厚往倍償其價)5

西夏的地理位置,占盡河西故地—陸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從西域而來的大量物品都要經由西夏。此外,西夏的畜牧産品,如馬匹、駱駝等以及青白鹽、藥材,正是北宋所需求的。正是因為西夏對北宋經濟的依賴性,以及雙方經濟的多層次的互補性,促進了雙方貿易的往來。

三、宋夏朝貢貿易的過程與方式

西夏從唐朝末年,經五代十國,作為地方少數民族政權素來與中原王朝交好,加之北宋對西北地區采取羁縻的友好的民族政策,所以宋夏有着良好的政治經濟基礎。宋太祖時,西夏就向北宋進奉馬匹,北宋對此進行回賜。

“建隆初,獻馬三百匹,太祖大喜,親視攻玉為帶,且召使問曰:汝帥腹圍幾何?使言:彜興腰腹甚大。太祖曰:汝帥真福人也。遂遣使以帶賜之。”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薄來厚往倍償其價)6

這是宋夏大規模朝貢貿易的開始,到李繼遷時期,由于北宋改變對夏政策,加強對西夏地區的控制,再加上李繼遷謀求獨立。宋夏關系開始沖突不斷。但這一時期雙方經濟往來,仍以朝貢貿易為主,因為西夏地區經濟的性質,以及當時西夏李繼遷實力的弱小,西夏時降時叛。降時則抓住機會與宋開展朝貢貿易,獲得經濟利益,擴張自身實力。

夏宋朝貢貿易中,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政府間的貢賜貿易,二是使節附帶的商業貿易。

政府間的貢賜貿易就是周邊政權派使節按規定向中原王朝進行朝貢,進獻物品,中原王朝對其進行回賜。西夏向北宋朝貢馬匹、橐駝等畜牧産品,北宋向西夏回賜金、銀、錢、茶、絹、衣物等手工業品及其他物品。如景德和約中“賜襲衣、金帶、銀鞍勒馬、銀萬兩、絹萬匹、錢三萬貫、茶二萬斤,給奉如内地。”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薄來厚往倍償其價)7

貢使貿易,即使節附帶的商業貿易。由于西夏對北宋的經濟依賴性較強,西夏統治者重視對北宋的朝貢貿易,經常在使節出訪時攜帶大量貨物在沿途和北宋京城展開貿易,并且獲利頗豐。

“稱藩日久,歲遣人至京師貨易,出入如民間之家,使者一至,賜予不赀,販易而歸,獲利無算”。

西夏貢使來往北宋都城次數很多,受到賞賜和貿易所獲的利潤都比較豐厚。北宋對貢使貿易也是公開允許的,大多數時候還會給予優惠的政策。如果西夏使者攜帶的物品長時間沒有賣出去,北宋官府還會進行出面購買,以解決他們的困難。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薄來厚往倍償其價)8

四、北宋與西夏朝貢貿易的特點

西夏和北宋的朝貢貿易曆經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夏宋朝貢貿易頻繁,貿易品種較多。西夏以畜牧産品、藥材等原材料貿易居多,北宋則以絲織品、瓷器等手工業品以及書籍居多。這個特點是由其自身國家經濟性質所決定的,西夏為畜牧經濟,北宋是政治經濟文明發達的農耕文明。西夏為黨項遊牧民族,為其自身發展和進步,需要引進中原王朝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北宋和西夏的朝貢貿易都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北宋以朝貢貿易為經濟手段,制裁西夏,以經濟換和平。北宋每年給予西夏三十萬的“歲賜”,并同意其貢使攜帶貨物在北宋開展貿易,在經濟上做出巨大犧牲和讓步。目的則是羁縻西夏,抑制戰争,維護宋夏邊境的和平。西夏向北宋稱臣,接受北宋的冊封,犧牲名義上的政治利益,在對北宋的朝貢貿易中獲得巨大的實際的經濟利益,從而來滿足自身的統治和發展。

宋代商稅到底有多少(薄來厚往倍償其價)9

(三)夏宋雙方雖然在共存的上百年的時間裡沖突不斷,朝貢貿易受到一定影響,但朝貢貿易一直在維持和發展。這是因為西夏經濟結構單一和脆弱,對北宋經濟的依賴性所決定的。再加之雙方誰也沒有滅掉對方的實力。所以,兩國在不斷沖突的同時,朝貢貿易還一直在持續和發展。

小結

西夏與北宋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一邊戰争,一邊貿易,根本原因在于雙方政治經濟的不對等。西夏本身就是遊牧經濟,産品種類少,希望與北宋進行朝貢換取生活必需品;北宋由于失去長城防禦,受到來自遼國的軍事壓力,急需戰馬以及西夏的臣服,也想借助朝貢貿易來羁縻西夏,鞏固西北邊境的安定。雙方的貿易豐富了北宋的物産,帶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黨項民族和漢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發展和完善。

相關參考文獻:《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篇》、《宋夏關系史》、《宋代朝貢體系研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