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意識的能動作用對你有什麼啟示

意識的能動作用對你有什麼啟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19:21:24

意識的能動作用對你有什麼啟示?(一)意識不是物質的,也不是靈魂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意識的能動作用對你有什麼啟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意識的能動作用對你有什麼啟示(關于意識觀點的幾種不同看法)1

意識的能動作用對你有什麼啟示

(一)意識不是物質的,也不是靈魂的。

在有的讀者看來,意識是物質的,是同于物理世界的石塊、沙一樣的物質。其理由是意識來源于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的心理或意識都來至于物質的發展和進化。或者,意識的物質性同于神經生理過程;或者同于我們看不到的電磁波或磁場。當然,也有理由在于: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這一點。

——意識是物質的,這有着還原論的影響;認為意識可以通過物理的過程來得到。抱着這樣想法的學者研究意識是難有結果的;如同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産生水一樣,水必定不同于氫氣和氧氣。當然,人們會說:它們都是物質的。另外,感覺的形成是感受器受到刺激物刺激後的必然結果,感覺必經不同于刺激物,它隻與感受器有關;這就是從物質過程過渡到了心理過程,心理過程必定不同于物質過程;因為感覺必定隻與感受器有關,與刺激物無關。真實的蘋果,與相片中的蘋果,與電腦中的蘋果在我們看來,對象都是指蘋果;而相片中的蘋果與電腦中的蘋果必定是物質對象的不存在。

——意識不是物質的,它是不同于物質的心理過程。不過,意識可以進行“物質化”,象物質一樣具有相應的組成和結構。也就是說,意識雖不是物質,但意識可以進行客觀地看待,意識一旦産生在随後的時間它就客觀化,至少成為了曆史。

在有的讀者看來,意識是靈魂,是與物質絕對相反的精神,是抽象的,捉摸不定的,神出鬼沒的,高高在上的。真如此,研究意識就沒有意義了,它離我們太遠了;這可許是意識的能動性給予的影響。

(二)意識不是覺知性的全部,覺知性也不是意識的全部。

在很多人眼裡,特别是研究意識的認知心理學者或者哲學者看來,意識就是覺知,意識的全部都是覺知性,覺知性也就是意識的全部。

洛克就說:意識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思想裡發生了什麼的認識。這除了具有覺知以外,還存在着知道和理解。

胡塞爾認為:意識總是對事物的意識。就是覺知,對事物的覺知。

薩特說:一切知就是對知的意識,也就是“知其在知,思覺其思”。

丹尼特指出:意識是對内外環境和言語的覺察,對自身的覺知。

在我國學者看來,如潘菽認為:意識是心理活動的知的方面。意識就是認識,意識活動就是認識活動,意識就是認識到或意識到。

車文博提出的:意識就是意識到的意思。

——覺知性是意識的主要特性還是全部内容這很難說,但它們之間有着難以割開的必然聯系。覺知性是意識的特性,那意識又是什麼呢?覺知性是意識本身,那它又是否意識的特性呢?對意識的界定就是從覺知性中得來的,這是它的前提。

意識具有覺知性,意識的覺知性常常顯得抽象或空洞,同時讓人茫然而不知所措。

意識是具有覺知性的存在,那麼,沒有覺知性的心理存在就是無意識的;這包括支配或調節或監控我們心理活動的自我和人格;也包括我們所表達的涵義或意思或信息(涵義、意思、信息和内容本身是我們不能直接覺知的,隻有通過相應的載體——言語和文字予運輸才讓我們所了知和覺察)都是無意識的。我們的作為意識的思維活動去掉了無意識的調控的自我和需表達的涵義又能剩下什麼呢?——可能隻剩下具有覺知性的知覺或心覺(表象或心象)。那麼,意識就成了表面現象,至少,意識的覺知是表面現象的特征。

如果意識既包括具有覺知性的作為載體的知覺和心覺,又包括無意識的自我和需表達的涵義或内容,那麼,意識就不僅僅隻是具有覺知性,它還包括我們所不能直接覺知的自我和涵義。

(三)從什麼角度研究意識最合理

這裡所說的“從什麼角度研究意識最合理”不是指我們研究意識是從物理的角度,還是從生理的角度,還是從生物的角度,還是從腦神經生進過程的角度來研究意識最合理;而是針對在認知科學裡,從心理層面研究意識應從什麼角度進行,因為在心理層面研究意識也有多個角度存在。

(a)從覺知性研究意識就是一個角度,但這一角度很難有科學的結果;必定覺知性太抽象和空洞。這是現有研究意識最多的角度。

(b)以載體的方式研究意識又無形當中把意識分解成了幾個元素;載體是整個意識的載體,還是意識的某個成分的載體(本質上是某一成分的載體)。是整個意識的載體,那麼,載體本身就成為了意識之外的東西。載體是某個意識成分的載體,就得首先破解意識,剖析它的組成和結構。意識存在載體,具有覺知性;無意識不存在載體,沒有覺知性。

(c)還有一種方式是從一個具體的心理活動來研究意識,從而把心理活動分為意識的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那麼,心理活動的存在就得借用“行為主義心理學”中的“S——O——R ”模式,即刺激——思索——反應的過程。而不是“S——R”的過程,這是機械的反射過程。在“S——O——R”模式中,“O”代表了我們的人格或自我或我們的主觀狀态,這非常重要。意識是心理活動的全過程都具有覺知性,如想象的心理活動、思維的心理活動、學習的心理過程、情感的過程和感知外界環境的過程都是意識的過程。無意識是心理活動的部分過程是覺知的,部分過程不能覺知,這主要是指思維的過程不能覺知。

(四) 無意識不是低水平的心理

在蘇聯心理學界認為:“心理的最低水平是無意識的。”也就是說,無意識(心理無意識)是最低水平的心理或心理活動;正如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是被壓抑的情緒,是被壓抑的欲望,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的底層;……這也被當代許多心理學家所默認。相反,意識就成為了高水平的或者最高水平的心理或心理活動;關于這一點,作者不是這樣地看。

意識與無意識是沒有水平高低的劃分的。

1、意識不完全是高水平的心理活動

(1)意識不完全是心理的最高形式,它也有低級的形式;意識有形體的(具體的事物形成的),也有文字的,言語的。意識是我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它由于存在工具的協助而具有覺知性;意識是存在具體事物在我們心理形成的感覺,知覺等低級的意識形式,同樣,我們心理形成的形象心覺,感受也是低級的意識,以物質為載體的心理活動也是低級的意識活動,這是人和動物都共同具有的。當然,人也具有以語言為載體的高級的心理活動的,思維的意識活動,這是動物所不具有的。

(2)從(1)中可以看出,意識不全是人所特有的,動物也有意識活動,它是低級的意識活動。意識是具有覺知性的心理活動,我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意識到它的存在;如感覺,知覺、感受、心覺、想象、思維、意志、情感、注意、學習……都是意識活動;其中,感覺、知覺、感受,部分注意、學習、思維(動作的形象思維)、情感(低級的)簡單具體的想象……是低級的意識活動,是人和動物共同具有的。想象、思維、意志、情感、注意、學習……常常是高級的意識活動,是以語言、文字為基礎的心理活動,它是人所獨自具有的;它是“感知覺與思維的組合”。

(3)意識的範疇應該比傳統心理學、心靈哲學的意識的範疇寬松得多,不是都非常地優越,高等級。

(4)意識是“社會的産物”,說明了意識的内容來源于社會,這是“方向”。

(5)“意識不是别的,而是被意識到的存在”,是具有載體或工具的心理活動;這才是意識,這才是對意識進行的本體論的界定。意識具有覺知性,這是它的本質特性,也是它能夠存在下去的前提條件。

2、無意識不是低水平的心理活動

如果意識與無意識真需要進行水平高低的劃分,那麼,無意識也不是最低水平的心理活動,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或者說無意識也不是低水平的心理活動,隻能說它是中等水平的心理活動;也就是說,無意識是處于心理活動的中等水平。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1)對于軀體無意識,生理無意識是生理過程,生理活動;這不是心理活動,不是心理過程,不是心理。

(2)印闆無意識(記憶信息)是死的東西,死的信息;它不是心理,不是心理活動,沒有心理過程。

(3)本能無意識雖然是心理現象,但是它沒有心理活動,沒有心理過程。

(4)隻有心理無意識才是心理,才有心理活動,心理過程。隻有心理無意識才有資格與意識進行水平高低的比較,它們才能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5)無意識(是指心理無意識)要成為高水平的心理活動是不可能的,因為無意識是沒有符号的,它隻有形體的,以形體知覺或形體心覺作為無意識的聯結手段。符号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抽象文字、言語,隻有意識才會擁有它,以至于意識就成為了高水平的心理活動,或者“能動的”心理活動,這是人類獨自享有的。

(6)無意識(心理無意識)之所以是中等水平的心理活動主要原因在于無意識是在意識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在“形體”參與的意識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在低水平的意識的基礎上形成的;也就是說,無意識(心理無意識)是在意識形成之後形成的。

a.感應性無意識的形成是在我們童年或者更幼小那時産生的意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由于我們幼小使得我們經常地摔倒,經常地掉進土坑裡,經常地碰撞(意識的心理活動)……慢慢地讓我們學會了不要掉進坑裡,不要碰壁,不要在受到傷害,由于很多次地,反複地練習,我們習慣了,自然了……成為無意識了。當我們看見有障礙物時,我們會繞道而過;當我們看見路中間有一大坑時,我們會繞道而過。感應性無意識是在意識的基礎上形成的,雖然我們是在幼小時。

b.習慣性無意識是在意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為了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從一開始就得有意識地進行良好地活動,進行良好地練習,慢慢地養成習慣,形成無意識。工作中的經驗,它是我們能準确,快速地完成工作的必備條件。這些經驗是我們先前為完成一項工作長時間地有意識地反複操作而形成的,是由多個動作協助完成的,其中的協調性,簡潔性,方便性全在經驗之中。“以前曾經是意識的行動,但由于不斷重複而自動化了,因而日益變成非意識的;”(《 普通心理學》 蘇)。我們在形成某種習慣前,将有意識地進行相應的活動,如:拿盆——拿毛巾——舀水——洗臉——倒水這一過程。……慢慢地,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地順理成章地進行,我們沒有思索、考慮,自自然然地進行,沒有“意識”的有意安排;可它受到了習慣性無意識的調節。

c.定勢無意識是在意識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了操作程序的經驗,我們會把工作幹得更快,更好,自己也會幹得更輕松;許多動作是不需要我們特别地注意,不需要受到大腦有意識地控制和支配的,好象是無意識地進行,我們也會幹得特别好,特别快,在不知不覺中就操作完了;好象前臂和手指在那裡劃來劃去,搖來搖去,一種自自然然的狀态。這工作經驗我們早已形成,直接支配着我們的手腳去運行而毫不思索。……定勢無意識是我們的經驗、習慣,是我們心理的準備狀态,它的原始形成是在意識的基礎上進行的。

d.關系無意識、條件反射無意識的原始形成都是在意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當時我們感覺到了,意識到了。同樣,直覺的産生也是在根據(意識的)還不是很充分的基礎上憑着以往的經驗所得出的結論。……總體來看,無意識(心理無意識)的形成或者原始形成是在意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意識形成之後形成的。從這一點看,無意識不會是最低水平的心理活動,還有比它更為低水平的意識的心理活動;無意識至少是在這種低水平意識的心理活動基礎上的一種升華。……無意識(心理無意識)的産生是我們為了心理活動更加簡捷、方便、快速而慢慢地形成的。人的成長也就是從意識走向無意識的過程,如經驗這種無意識。(不過,小孩子言語表達的發展卻是從無意識〖不同于經驗這種無意識〗走向意識的過程,因為他們的言語表達越來越清楚,關于這一點以後再談)。

e.“無意識是被壓抑的情緒,是被壓抑的欲望”并不能說明無意識是低水平的心理活動,這隻能說明無意識的能量或者心意地位低于了其它情緒、欲望的能量、心意地位;這是人們為了達到另外更為重要的目的才壓抑了它們。

無意識不是低水平的心理,它同意識一樣都是心理的活動,是心理的不同形式而已,無意識如定勢無意識,創造性無意識;也就是說,意識與無意識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現象,它們之間的地位是平起平座的;意識與無意識之間沒有從屬關系,沒有主次關系。在有些心理活動中意識占着主導地位,而在另一些心理活動中無意識(心理無意識)占着主導地位;在更多的時候,它們是相互協助共同完成心理活動,共同對心理活動進行說明,描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