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與瞿塘峽是奉節旅遊最具标志性的景點,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始建于西漢的白帝城,還可以了解到三國劉備托孤的故事,品讀李白、杜甫、劉禹錫、白居易、蘇東坡等上千位詩人在這裡留下的超萬首詩詞,還可以領略川中四絕之首的“夔門天下險”,而且這裡還有印在人民币上的瞿塘峽風光。
白帝城曆史很悠久、瞿塘峽風光很壯闊,竹枝情緣的演出很精彩,這些都在渝帆此前的文章中有過詳細的介紹,此外,白帝城還有一個地方我覺得可以單獨為大家介紹一下,那就是劉禹錫雕塑前面的三峽懸棺廳。
三峽懸棺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國内外很我媒體都曾專門介紹過,它是一種放置在三峽懸崖絕壁上的棺木,是古代巴人獨特的習俗,至于為什麼要将這些棺木放到懸崖上,人們有很多猜想:
有人說将棺木放在懸崖上是為了保護先人的遺體,不讓人獸侵犯,也有人說是子孫為了盡孝,(在父母亡故後)“盡産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鑿龛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報”。還有一種說法是高棺與高官同音,寓示着可以保佑子孫後代升官發财。
據懸棺廳的資料介紹,經過很多專家考證,這些三峽懸崖上的懸棺距今已兩千多年的曆史,棺木及裡面的骨頭仍未腐爛。這些棺木多是由一段木質細膩、防水性強、不易腐爛的楠木制作而成,他們把楠木剖成兩半,将中間挖空,棺蓋呈半月形,棺蓋和棺底結合處為子母扣套,不用釘鉚,扣套嚴合,渾為一體。
他們在選擇懸棺放置條件也是極為苛刻的,一般選在日照較短的峽江絕壁之上,有岩穴、能避雨、不積水,通風幹燥的地方,這些地方不僅人迹罕至,就是猴子也難以到達,所以盡管2000多年過去了,這些棺木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三峽在沒有蓄水之前,崖高數百米,如何才能将這些棺木放到懸崖上去呢?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别說那時候沒有現代化的工具,就是利用現代工具,要将這些棺木放到懸崖之上依然很難,所以在當時的條件下,如何将其放上去,仍然是千古之謎。
白帝城懸棺廳展示有幾個懸棺,有大的,也有小的,有一次葬懸棺,也有二次葬懸棺,其中二次葬懸棺展示的是一種合葬的形式,裡面有兩人遺骨。據說該懸棺是一位采藥人于1989年在奉節縣吐詳鎮曾家村的懸崖上取下來的,現在一直放在懸棺廳的展示,我們發現懸棺的周邊被遊客丢下了很多錢帀,大家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