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淨值高買還是淨值低買入

淨值高買還是淨值低買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1 17:37:17

淨值高買還是淨值低買入(對買低估與)1

作者:王者小昭

來源:雪球

這個話題在我以前提過一次,原文是“之前對要買低估的理解可能有些偏差。以前更多是覺得買低估,是為了賺取低估到合理這一部分市場的錢,估值提升的錢,公司差一點也可以接受。但是,我覺得更應該重點考慮賺業績增長的錢,低估買,更多是為了提高安全邊際,增加自己的容錯率,在自己看錯公司的情況下,也能小賺或者不虧”。最近結合對市場的理解,再次闡述我對 “買低估”與“低估買”的理解。

首先剖析“低估”一詞,按照大部分人的說法,低估就是便宜,就是低于平均水平或者合理估值,意味着股價有明顯的上漲空間。指數低估,指整個市場的股價較為便宜;股價低估,一般指個股的價格低估,當前價格肯定便宜,有獲利空間;估值低估,一般指個股的估值(pe、pb)低于所謂的投資者内心的合理估值。其實說來說去,低估現象其實也是市場當前的投票結果的反映,一定有某些原因造成股價或估值低于所謂的合理估值,判斷低估豈不成為了一種猜測市場投票的行為嗎?當然部分投資者可能不同意,我可以用自由現金流貼現模型計算現在是否低估,但有誰真的會去算呢?這其實挺讓我困惑。

既然我把“低估”當做一種市場行為,那麼我就應該是利用這一種市場行為,而不是根據當前的市場行為去預測未來的市場行為,便衍生出我認為應該“低估買”而不是“買低估”。

“買低估”是先在市場選擇低估的品種,一般指12PE甚至10PE以下,“低估”是第一選擇标準,然後再在裡邊選擇行業不錯的、業績穩定的、ROE還可以的、股息高的、未來有機會提升利潤增速的公司,比如從利潤個位數增速提升到雙位數,或者分紅率大幅提高,将很可能将PE從7、8倍提高到15倍,一方面賺股息和淨資産提升推動的錢,另一方面期待牛市或者業績提升形成雙擊。

從大的邏輯來說,這類投資者通過當前較為低的估值形成一定的安全邊際(較高股息、業績也一般,即便變差也差不到哪兒去),并在此基礎上尋找當前低估值被證僞的可能性,或者公司略微變好的可能性(因為公司本來增長就較低,增長的彈性好),或者期待牛市帶來整個市場估值的提高,從6、7倍到15-20倍,也是一個明顯的雙擊,但雙擊中更依賴估值的提升啊。當然其中也有例外,多年以來的格力電器,持續低估,持續高增長,也包括近兩三年的部分地産股。

“低估買”的邏輯似乎有一些區别,首先得尋找好行業當中最具備競争力、護城河最寬的公司,而這些公司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不那麼足夠便宜的,特别是和不那麼優秀的公司相比較,比如在同一行業内較其他公司存在明顯估值差距,諸如當前的招行、甯行在銀行業、海康比大華、更多還有中國國旅、愛爾眼科、恒瑞醫藥長期較高估值,還有當前的蘇泊爾,之前的老闆電器的。什麼時候買,一般是指數級别的大幅殺跌、熊市末期(比如去年下半年),或者個股出現黑天鵝、階段性業績波動的時候,如果兩者同時出現,則提供了最高的安全邊際,比如去年10月份的伊利股份和騰訊控股,熊市末期疊加意外事件,砸出了深坑,但這種情況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這種夾頭很多時候隻能選擇換倉。

但這個時候如果對行業及公司的質地判斷不準确,就可能踩陷阱,如果2018年初抄底出現業績滑坡的老闆電器,等待的繼續雙殺,如18年10月抄底買入3季報不及預期的茅台,則是成功抄底。

相比而言,現在我越來越傾向于“低估買”,而不是“買低估”,但這一定是建立在足夠的能力圈、已經對标的公司足夠的了解基礎上,否則極易陷入價值陷阱。就像@自由老木頭說的“估值提升是一次性的,業績增長才是可持續的”,作為長期投資者,我們更應該關注公司業績長期可持續增長性,隻是在買入的時候,低估買、嚴重低估買可以提升足夠的安全邊際。

淨值高買還是淨值低買入(對買低估與)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