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 / 菠菜的星空
排版 / 星空下的奶茶
1月29日,國有三大航:南航(600029)、東航(600115)、國航(601111),同時發布業績預告,預測2021年度虧損規模将高達百億。
這麼算算,三大航每飛一天,就虧了至少1億。
來源:公開資料
過去一年,疫情持續反複,客運慘淡。航空公司虧損,也算是意料之中。隻是這個虧損規模,比起疫情之初的2020年,竟然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直觀感受,2021年疫情明顯要比2020年可控,為什麼航空公司的業績絲毫不見好轉?那麼進入2022年,疫情再次大面積爆發,三大航又将何去何從?
抗風險能力,業績分水嶺疫情之下,抗風險能力,或将成為三大航的業績分水嶺。從這個維度來看,南航最優。
一直以來,客運都是三大航最重要的業務闆塊,疫情前營收占比都在90%左右。而這項業務,也是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的。畢竟這兩年,出行人員驟降。
衡量客運能力有兩個關鍵指标,可利用座公裡、收入客公裡。其中前者指的是航空公司的運力,後者是實際的利用情況。
可利用座公裡=飛行公裡*可出售座位數量
收入客公裡=飛行公裡*實際載客人數
而用實際的/可用的,也就是這家航空公司的客座率。
東航客座率下降明顯
疫情前,南航、東航、國航的客座率分别為83%、82%、81%,總體相差不大,南航略微領先。
來源:公開資料
到2021年,三大航客座率分别為71%、68%、69%。東航表現出了一定的劣勢,不過至此差距還不算大。
但到2022年2月,南航、東航、國航客座率進一步下降,其中東航降幅最為明顯,相較2019年,下降了22%。
從這組數據變化,可以看出兩個問題:
第一,疫情持續發酵兩年,至今航空公司客座率仍在下降。這個解釋了為什麼業績絲毫不見好轉。
第二,三大航相比,東航客座率下滑幅度最大。目前跟南航的差距已經拉大到了6%左右。且随着時間的延長,這個差距很可能要繼續擴大。
國航運力下滑嚴重
不過,單看客座率,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因為運力總量是可調節的。換言之,隻要飛機停飛,就能控制客座率下降。
所以,衡量真實營運水平,還得結合運力指标來看。
來源:公開資料
對比疫情前後數據,2021年南航運力下降了38%,東航下降41%,國航下降47%。
可見,南航确實表現最好,其運力下降最少,且客座率最高。而東航,則明顯是沒有過度限制運力,但也沒控制住客座率。
至于國航,前面看它的客座率還算是不錯,但是拉出運力指标來看,嚴重下滑。也就是說,國航客座率相對穩定,隻是表象。背後對應的是運力大幅萎縮。
南航業績相對穩定
三大航的營運情況,直接反應到了财報上。
來源:公開資料
從結果來看,疫情前,國航利潤最高。不過到2020年,反而變成了虧損最多的。而南航營收降幅最小,淨虧損規模也最小。
假設疫情持續惡化,三大航相比,南航抗風險能力明顯要更強。
增加飛機儲備,蓄力反彈不過,疫情什麼時候放過航空公司,這個誰也不知道。那麼,如果疫情逐漸複蘇,誰又能有更大的業績彈性?
飛機儲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去這兩年,雖然航空公司運力大幅下降,但是持有的飛機總數竟然都在增加。
這就說明,雖然外部環境承壓,但是幾大航都在蓄力搏反彈。一旦疫情複蘇,市場重新洗牌,運力就決定了搶占市場份額的上限。
從規模來看,截止2022年2月,南航、東航、國航飛機總數分别為880、752、748架。南航依然領先。
不過,還有一個更值得關注的信息:
南航:2019年增加22架,2020-2022年2月增加18架;
東航:2019年增加43架,2020-2022年2月增加29架;
國航:2019年增加14架,2020-2022年2月增加50架;
來源:公開資料
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看出,疫情前,南航擴張很快,但近兩年明顯放慢了步伐。而國航則反其道而行,疫情之下,飛機增量高達50架,比南航 東航還高。
這麼想想,疫情反而給了國航縮小差距的機會。
對國航而言,這是一場賭注,成本是疫情之下難上加難,既占現金流又要承擔設備折舊損失,甚至還有财務費用。但若賭赢了,國航的業績也很可能會迎來大逆轉。
飛機構成
寫到這,突然有個疑問。為什麼行業向好時,國航的擴張速度這麼慢?
這個問題,或許能夠從三大航的飛機構成中找到答案。
一般而言,航空公司的飛機來源有三種。一是自己買。二是融資租賃,相當于借錢買,分期付款。三是經營租賃,直接租。
來源:公開資料
比較來看,南航偏愛經營租賃,省錢,所以擴張最快。東航偏愛融資租賃,而國航則偏愛自有。這就注定了國航走不快。
不過,從财報來看,國航有一項相當大的優勢,疫情前其毛利率、淨利率要遠遠高于南航和東航。
來源:公開資料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另外兩種模式,尤其是經營租賃,極其不經濟。笨想也知道,出租方還要從中賺一道。
有了這個認識,我們再來看這組數據:
截止到2022年2月,南航經營租賃飛機已經較2019年減少了14架。不過從自有飛機數量來看,依然是國航遙遙領先。比較有意思的是東航,這兩年經營租賃又增加了16架。
這組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未來的盈利能力(不絕對)。如果市場環境有好轉的那一天,那麼國航大概率會有更大的業績彈性。
雪上加霜,共抗時艱現階段,擺在三大航面前的共同難題,是疫情。然而更慘的是,2022年,這個行業進一步雪上加霜。
首先,飛機客座率繼續下降。這就意味着,攤薄的單位成本要上漲。
其次,受俄烏影響,最近原油價格猛漲。而航油是航空公司第一大營業成本,占比超20%。
成本漲價後,這個原本就不怎麼賺錢的行業,更加艱難。
第一,最不幸的是,3月21日,東航一架飛機失事,導緻機上132人失聯。
這個消息,讓大家又驚又恐。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失聯的人唯願平安。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