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核稿和校對哪個先

核稿和校對哪個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8 15:48:36

去年從知乎私信拿了一波贈書,其中有一本許岑的書,書名叫《上手》。

兩三年前我剛知道這一号人物,當時「得到」出了一門課,叫做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我的前老闆看完覺得很贊,強烈推薦給了當時的内容團隊。

書中的内容比課程稍微全面一些,但是核心觀點沒有換,許岑講了一種他推崇的學習概念,也就是自然主義學習

核稿和校對哪個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1

名字怎麼來的沒有說明,但我覺得可以直接理解為模仿式學習

一、什麼是模仿式學習

在大自然中,動物之間是會互相模仿的。

日本雪猴有沖洗食物的習慣,但這個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模仿的。最早是一隻叫做Imo的雪猴發現,如果把土豆放在海水裡,不僅會變幹淨,而且多出的鹹味讓土豆更加好吃,Imo的同伴發現了這一點,也模仿着她進行食物清洗。

核稿和校對哪個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2

所謂的自然主義,核心就是模仿。通過模仿别人的行為,去學習他

用寫作舉例,自然主義的學習者就是通過模仿好的文章,去學習「寫作」這項技能。

美國的富蘭克林就是這麼學寫作的,他是100美元的頭像主人公,才華橫溢。

《富蘭克林自傳》中記錄了這麼一個故事,富蘭克林當時是想學習寫詩歌的,如果發現有寫的極好的詩,就會去模仿它。

他的做法是把一句話的大意摘錄出來,寫在本子上,然後幾天都不管它。接着嘗試根據這個摘錄的精要,去用一些字詞把原文的大意複述出來,盡可能和原文一緻

寫完了以後去和原文做對比,哪裡用詞不對,哪裡邏輯不同,然後繼續這個循環,不斷地練習模仿。

核稿和校對哪個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3

二、模仿式學習的幾個階段

看到這裡有的胖友可能會想說,這不就是抄襲嘛。

有這個意思,但不全是。

我把模仿式學習分為三個階段:抄襲→改編→創造

書法中也有類似的說法,臨帖分為三種,分别是對臨,背臨和意臨,可以對應我說的三個階段。

對臨:對着字帖,一筆一劃去學習,要做到形似。

背臨:不看字帖,在腦海裡背出字的樣子,然後去還原它。

意臨:開始逐漸進入創造階段,做一些内容的取舍,形成自己的風格。

核稿和校對哪個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4

1.追求形似,整體邏輯不變

這個階段就是追求相似,我能寫出差不多的内容就可以了。

舉個例子:

核稿和校對哪個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5

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形似案例,想要了解更多的可以去搜索一下《圈裡圈外》。

通過這兩句話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變化的就隻有名字,故事的基礎邏輯是沒有變的:某人在某家→被某人看見→說謊→被撞破。

這就是第一階段模仿,市面上很多洗稿的文章也是這一類型。

2.加入自己的理解進行改編

這個階段如果做得不好,其實還沒有走出“抄襲”的路子,很多改編的故事還是能看出明顯的痕迹。

繼續舉例:

核稿和校對哪個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6

這個案例改編的是語序和部分詞語,可以說對資料有了一些理解,但是改編的幅度不夠。

通常的改編集中在觀點,主題,素材,行文,邏輯這五點上。前兩個都是經常撞車的内容,從第三個素材開始,就不是簡單的改編了。

但也正是從素材開始,你創作的時間大大增加了,所以洗稿團隊為了效率,往往都是用現成的素材,而不是去搜索新的素材,或者積累素材。

3.對内容有自己的喜好,開始有個人風格

從這個階段開始,才進入模仿式學習的第三層,輸出的文章是真正的原創。

講個學車的故事吧,剛開始學車的時候,教練會跟我們說很多規矩,起步要打左轉向燈啊,倒車的時候方向盤先打死,再踩油門等等。

核稿和校對哪個先(洗稿也分三六九等)7

實際上我們在日常開車過程中,會改變一些考試時必須遵守的規則。就比如上車之前繞車一周檢車,我相信應該沒多少人會這麼做了。

做内容也是一樣,不管是觀點,素材,還是邏輯,都要有自己的取舍,而不是繼續依樣畫葫蘆,不然還是在簡單的模仿階段。

模仿式學習是不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取決你想站在第幾層

參考資料

1.《上手》,許岑。

2.《動物的模仿和玩耍學習行為》,尚玉昌。

3.《富蘭克林自傳》,富蘭克林。

4.《圈裡圈外》,莊羽。

5.《第一批被選為“超級人類”的小孩,後來怎樣了》,看客insight。

作者:潘大帥,一個沒有感情的讀書機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