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語文文言文常識高考題

高中語文文言文常識高考題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15 12:49:28

高中語文文言文常識高考題(高考文言文閱讀)1

古代文化知識的考查全國卷都是使用選擇題的形式,要求找出詩歌選項中錯誤的一項,賦3分。設誤項的特點如下:①相關的文化知識教材中出現過的或者大家日常生活中應該熟知的。②在閱讀文本中的前後文中有相關解說(暗示)的。③錯誤比較明顯,能夠通過對相關詞語的理解辨析出來的。古代文化知識涉及面較廣,複習備考時要關注教材出現的、生活中常見的的這些知識,并從細處把握其内容。解答這些題目時,要注重對詞語出現的語境的意思認真分析,從前後文的内容中把握選項對文化常識解釋的正誤。

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

【例題1】(2018·全國卷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

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辭。

C.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後世有時也沿用此名。

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

【解析】解答這類題目要關注四點:①回憶學過的教材中對這個詞語的解釋或者這個詞語在具體的文中體現的意義,②閱讀文本中這個詞語前後語境對這個詞語的解說或相關其它内容,③從構成詞語的每個詞(字)的意思分析選項的語句表述的意思等。A項,“豪右”,①教材中有“又多豪右,共為不軌(《張衡傳》)”,可以回憶課下注釋内容:豪族大戶。右,右族,即豪族。秦漢時,豪族住在城市的右邊,故稱“豪右”。由此判斷,解釋正确。②從語境的角度分析,從“當職割斷,不避豪右”分析,能夠明确“豪右”應該是豪族。③分析“豪右”兩個詞語,“豪”的意思有“強橫的、有特殊勢力的”、“右”的意思有“古代稱等級高的”,從兩次字的意思的角度也可以判斷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也是正确的。B項,“頓首”,①教材中有“”“修頓首再拜(《與高司谏書》)”,意思是書信中表示尊敬對方的敬辭。②語境中,“寵頓首謝曰”,從“謝”考慮“頓首”,應該是一種禮貌的動作;③“頓”是“叩”的意思、“首”是“頭”的文言詞語,由此可以看出,“頓首”有一個意思應該是“叩頭”的意思。C項,“茂才”,①教材中,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我還有什麼好辦法呢(《阿Q正傳》)”;②從語境“州舉茂才,除溫令”可以猜測“茂才”應該有“生員、秀才”類似的意思;③這是專有名詞,拆分詞語得不到“茂才”的整體意思。D項,“京師”,①教材中出現的比較多,如“自京師乘風雪(《登泰山記》)”“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蘇武傳》)”;②文本中,“又能以谲數發擿奸伏。京師稱歎,以為渙有神算”,可以推測是地名;③拆分詞語,“京”指京城、“師”指一國的首都。如果聯系現代漢語,比如“京師大學堂”等,可以知道現代也可以稱“京師”。

【答案】D

【例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進士是指在科舉考試中通過殿試的人,明清将進士分為三甲,即狀元、榜眼、探花。

B.神宗是廟号,是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時所使用的名号,有别于用以褒貶善惡的谥号。

C.夏指西夏,是曾與北宋對峙的政權,蘇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喻之為“天狼”。

D.知郓州即擔任郓州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

【解析】A項,把握“進士”的文學知識,要注重積累與“進士”相關的文化知識,比如科舉考試(中國從隋唐到清代的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後備人員的考試制度)、殿試(殿試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号,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幹名,賜“進士出身”的稱号;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号。一、二、三甲統稱進士)等,由此可以知道選項的錯誤原因。B項,把握“廟号”的内容,要注重相關内容的把握,比如年号(君主時代帝王紀元所立的名號)、尊号(尊崇帝後或其先王及宗廟等的稱号)、谥号(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号)、追贈( 在人死後授予某種官職或稱号)等。C項,“夏”作為一個國家,是由黨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積累這個文化知識,還要注重把握與之同時代的“宋代”和“蒙古”的相關情況。D項,把握“知”這個職官名,要理解與“知州”相關的知識,比如“權知"意為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為正式官名,為各州行政長官,直隸州知州地位與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當于知縣。

【答案】A

【例題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禦史,古代一種官名,其職責多有變化。自秦朝開始,禦史專門作為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一直延續到清朝。

B.服阕,按舊俗,尊親死後,在家守喪,不辦理外事。在服喪期滿之前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

C.左遷,指降職或貶官,猶言下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将貶官稱為左遷。右遷是升官的意思。

D.歃血,指的是古代舉行盟會時,微飲牲血,或含于口中,或塗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的行為。

【解析】A項,要積累與“禦史”相關的一些職官名,比如尚書(職官名,執掌文書奏章;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侍郎( 職官名,明清時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長,地位次于尚書)、仆射(職官名,秦時設置,因古時重視武官,用善射的人掌理事物,漢以後各朝都據秦法而有此官。至唐時,左右仆射相當于宰相的職任)等。B項,注重積累與“服阙”相關的文化常識,比如丁憂(遭逢父母的喪事,也稱“丁艱”)、服喪(自己的長輩或平輩親屬等死後,遵照禮俗,在一定的期限内帶孝,表示哀悼)、喪服(居喪所穿的衣服,分為斬衰、齊衰、小功、大功、缌麻五種,以親疏為差等)、起用(重新任用已退職或被免職的官員或職員)等。C項,注重把握升降官職的詞語,比如征、辟、薦、舉、拜、除、授、起、擢、拔、遷、轉、調、徙、補、改、兼、署、權、黜、罷、免、奪、去、乞骸骨等。D項,從成語“歃血為盟”的意思“歃血,古代會盟,把牲畜的血塗在嘴唇上,表示誠意;盟,宣誓締約。泛指發誓訂盟”分析,選項的解釋正确。

【答案】B

【通關方略】

1.聯系教材内容。對選項給出的詞語,要聯系學過的教材中的相關内容,以此把握詞語的意思。比如【例題1】中的“京師”“豪右”“頓首”等。

2.聯系相關内容。對選項中的詞語的解釋,可以通過對與之相關的另外一些詞語的把握來判斷。比如【例題2】中的“進士”“服阙”等。

3.注重結合語境。詞語出現的語境可以推斷詞語的相關意思。比如【例題2】中,“服阙”的語境是“父喪,不俟命竟歸。服阕,起故官。疏救給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論溫體仁下吏,故帝不怿,左遷行人司”,從文中看,其父去世,他回家服喪,後來被重新起用,從一般知識判斷“起用”前要服喪期滿,由此可以知道“服阙”的具體意思。

4.注重拆分詞語。對無法聯系其它内容的詞語可以通過拆分詞語,從構成這個詞語的詞的意思的角度發把握。比如【例題3】中的“左遷”,可以通過分析“左”代表的地位低下以及“遷”的“調動官職”的意思判斷。

【知識積累】

對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積累:

1.稱謂。稱字、稱号、稱谥号、稱籍貫、稱郡望、稱官地等。

2.科舉。童子試、鄉試、會試、殿試、及第、進士、狀元、會元、解元、連中三元、鼎甲、庠序、太學、學官等。

3.地理。九州、中原、六合、江河等。

4.禮儀。伯仲叔季、犧牲、太牢、少牢、家祭、揖讓、長揖、拱、稽首、九拜、冠禮、齋戒、膜拜、折腰、六禮、三族、五服等。

5.曆法。分野、昴宿、參商、壁宿、流火、北鬥等。

6.官職。爵、丞相、太師、太傅、少保、尚書、學士、上卿、大将軍、參知政事、軍機大臣、樞密使、左徒、太尉、大夫、士大夫、長史、侍郎等。

7.文史典籍。四書、五經、六經、十三經、文選、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等。

古代文化知識的推斷

【例題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郭宗臯,字君弼。嘉靖八年進士。擢禦史。大同兵亂,宗臯勸帝惇崇寬厚。帝大怒,下诏獄,杖四十,奪俸兩月。尋進兵部右侍郎。隆慶改元,改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宗臯自以年老求去,诏許之。萬曆中,再存問,歲給廪隸。

(節選自《明史·郭宗臯傳》)

A.诏獄,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監獄。明代的錦衣衛擁有自己的監獄,稱诏獄。

B.奪俸,官吏因過失而被罰扣其俸祿。俸即俸祿,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令等,其長官為兵部尚書。

D.存問,指慰問并進行請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對臣下的一種關心和虛心納谏。

【解析】對古代文化知識的推斷有兩種常見的方法:一是從具體的語境中把握詞語的意思,一是拆分詞語後得到的詞語的意思。A項,①從“帝大怒,下诏獄,杖四十”的整體意思和“下”字分析,“诏獄”有監獄的意思;②拆分“诏獄”,“诏”與皇帝相關、“獄”有監獄的意思。由此判斷選項的意思,可以判斷正确。B項,①從“杖四十,奪俸兩月”分析,“奪俸”是一種處罰方式;②拆分“奪俸”,“奪”有剝奪的意思、“俸”有俸祿的意思,即奪取俸祿。選項解說正确。C項,①從“進兵部右侍郎”分析,“右侍郎”是職官名、“兵部”是古代的衙門機構;②拆分“兵部”,“兵”與士兵有關、“部”是單位部門的意思。由以上分析,至少可以知道“兵部”是有關軍隊的部門。D項,①從“萬曆中,再存問”分析,詞語有慰問的意思;②拆分“存問”,“存”有問候的意思、“問”有問候、慰問的意思。由以上分析至少可以知道詞語的意思有“慰問”的意思。但這個選項中的“進行請教”有誤,這個内容可以從“宗臯自以年老求去,诏許之”等判斷,朝廷隻是通過慰問表示關心。

【答案】D

【例題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到彥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及文帝入奉大統,以徐羨之等新有篡虐,懼,欲使彥之領兵前驅。彥之曰:“了彼不貳,便應朝服順流。”會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彥之權鎮襄陽。元嘉三年,上于彥之恩厚,将加開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彥之等北侵。及還,幾百蕩盡。文帝收彥之下獄,免官。九年,複封邑,固辭。

(節選自《南史•到彥之傳》)

A.篡虐,指徐羨之等人在文帝剛剛擔任皇帝時有奪取君位和殘暴肆虐的思想行為。

B.朝服,指在重大典禮時所使用的禮服,主要用于朝會,是君臣百官的議政之服。

C.開府,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等可以開府,後世資格有時會放寬。

D.封邑,指君主賜以領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權力轉讓給封君作為獎賞。

【解析】A項,①語境上,從“以徐羨之等新有篡虐,懼”,分析,徐羨之等人不服從朝廷領導;②拆分詞語,“篡”有指臣子奪取君位的意思、“虐”有殘暴的意思。綜合分析,詞語的意思就是做事殘暴有奪權的的言行。B項,①語境上,“便應朝服順流”分析,詞語的意思應該有朝拜的意味;②拆分詞語,“朝”指朝廷、“服”指服裝,加上這是到彥之給皇帝說的話、結合前文可以判斷詞語的意思應該是朝拜、議政等意思。C項,①語境上,“将加開府”,能明确與官署相關;②拆分詞語,“開”有開始、開展等意思,“府”有官府、府衙的意思。綜合起來分析,“開府”有建立府衙的意思。D項,①語境中,“複封邑,固辭”,可以知道詞語表示的是一種封賞、賞賜;②拆分詞語,“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邑”指城鎮。由此判斷,詞語的意思是朝廷賜給領地等,但選項中的“将封邑内的所有權力轉讓給封君作為獎賞”的“所有權力”錯誤,應該是征稅這個權力。

【答案】D

【例題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釋褐,新進士必在太學行釋褐禮,脫去布衣而換穿官服,即做官的意思。

B.幹戈,本來是類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幹戈”作兵器的通稱,後引申為戰争。

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有的人對帝王有着比較大的影響。

D.别駕,漢朝設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轄境時,别乘一車随行,因而得名。

【解析】可以通過拆分詞語,把握詞語的意思得到答案。A項,“釋”有解開、脫去的意思,“褐”指顔色、特指穿褐色衣服的平民;聯合起來分析,即脫去平民的衣服,以此形容開始做官。B項,“幹”指類似盾牌的武器、“戈”指類似矛的武器,選項對“幹”的解釋錯誤。C項,“近”指親近、近旁,“侍”指侍衛。D項,“别”指另外、“駕”指車。但作為職官名,其有着本身的意思,拆分不能完全判斷其正誤,還需要通過對相關職官名的把握來判斷。

【答案】B

【通關方略】

對古典文化知識正誤的判斷,主要靠複習備考時的大量積累,但在考場上如果沒有積累相關的文化知識,就需要通過詞語出現的語境和拆分詞語判斷選項的解說是否正确。

1.分析語境,把握選項解說正誤。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注重把握具體的語境,從語句體現出來的相關背景、句意等來判斷。比如2018年全國卷3中的“禦名指皇帝名諱,古代與皇帝有關的事物前常加“禦”字,如禦玺指皇帝印信”,從原文的“洗怒,會诜館遼使,純禮主宴,诜誣其辄斥禦名,罷為端明殿學士,知颍昌府”分析,選項解釋“禦名”是皇帝的名字是正确的,同時後面的解釋是一般生活常識。

2.拆分詞語,把握詞語整體意思。雖然文化知識的意思未必就是構成這個詞語的各個詞語的意思,但從每一個詞語的意思的角度能夠把握詞語本省的意義的正誤問題。比如2018年全國卷3中的“前尹在文中指開封府前任府尹,‘尹’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簡稱”,“前”有前任的意思、“尹”是職官名,如果聯系語境,把“前尹”解釋為開封府前任府尹沒有錯誤;但聯系“令尹(泛稱縣、府等地方行政長官)、京兆尹(京師的地方長官)”的意思看,選項在這個方面有誤。

提升演練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雍熙”是年号,即帝王紀元立的名号,有些皇帝會因祥瑞或重大事故等立号改元。

B.“行營”又叫“移營”,指行軍打仗時的軍營,但主要是指率軍皇帝的駐地辦事處。

C.“詣阙”意思是到朝廷去。這裡的“阙”指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以此借指朝廷。

D.“太師”官名,西周置,是輔弼國君的大臣,多是為大官的加銜,并無實際的職權。

1.B【解析】B項,不是率領軍隊的皇帝的辦事處,是指“軍事長官”的辦事處。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宋代的太學分為外舍、内舍和上舍,學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條件依次而升。

B.進士,隋唐科舉考試設進士科,錄取後為進士;明清時鄉試及格後稱進士。

C.員外郎,官名。員外指正員以外的郎官。晉武帝設員外散騎常侍,簡稱員外郎。

D.漢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隋唐改稱為國子監祭酒,為國子監的主管官。

2.B【解析】B項,“明清時鄉試及格後稱進士”錯誤,應該會試(殿試)及格的人。舉人進京參加中央一級的考試得中的稱為進士,會試得中第一名的稱為會元,廷試(又稱殿試)得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講筵指講經、講學的處所,文中指天子的經筵,即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禦前講席。

B.廷杖,是明代皇帝懲處官員的一種酷刑。在殿階下杖責朝臣,有時可能當廷被杖死者。

C.削籍,是革職。“籍”,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文中指黃尊素被逆黨彈劾而去除官職。

D.駕帖,在明代錦衣衛逮捕人先請求皇帝許可并簽發公文,錦衣衛就可以執之去捉人。

3.D【解析】D項,駕帖,明代秉承皇帝意旨,由刑科簽發的逮捕人的公文。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刺史,古代官名,自漢設立本為監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後沿用為一州長官的别稱。

B.主簿,漢代中央及郡縣官署多置,主管文書,辦理事務;魏晉時參與機要,總領府事。

C.九錫,古代天子賞賜給諸侯、大臣的九種器物,是最高禮遇的表示。“錫”指珍貴的。

D.太廟,封建皇帝為祭拜祖先而營建的廟宇。太廟夏時稱世室,殷商稱重屋,周稱明堂。

4.C【解析】C項,“‘錫’指珍貴的”錯誤,“錫”同“賜”。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春秋》,即《春秋經》,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我國第一部紀傳史兼曆史散文集。

B.博士,古代學官名,六國時有博士,秦因之,諸子、詩賦、術數、方伎皆立博士。

C.卷軸指裱好有軸可卷舒的書籍或字畫等。現在書籍都裝訂成冊,卷軸專指有軸的字畫。

D.單于,漢時匈奴人對其君主的稱呼,後泛指外族首領。《塞下曲》有“單于夜遁逃”。

5.A【解析】A項,《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史史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