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日本宮内廳宣布,允許考古界挖掘和調查日本最大的大山古墳,仁德天皇陵。
消息一出,日本國内一片嘩然,出現許多反對擔憂之聲。
一種反對聲音是說:這是皇室祖先的墳墓,怎麼能為了考古去擾動呢?對祖先太不敬了。
另一種聲音則是擔憂:萬一挖出來一考證,發現裡面埋的是中國秦朝時,出海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徐福怎麼辦?
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擔憂呢?
仁德天皇陵在日本堺市大仙町,有一座日本最大的古墳,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墓。
圖1 仁德天皇陵
它的面積達46.4萬平方米,接近25萬平方米的秦始皇陵的兩倍,幾乎是5.29萬平方米的胡夫金字塔的九倍。
陵墓前圓後方,樣子看起來像一把U型鎖,坐南朝北,長486米,最寬處有305米,高35米,有3層。
但奇怪的是,如此巨大的一座陵墓,日本人竟然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誰。隻是被官方指定為仁德天皇,因此它被稱為仁德天皇陵。
仁德天皇是日本第16代天皇,在位時間大約是公元4世紀後期至5 世紀前期。
圖2 陵墓構造圖
據說仁德天皇出生的時候,有一隻大鹪鹩飛進了産房裡,他的父親應神大王和大臣們認為是吉祥的預兆。
于是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大鹪鹩,所以他又别名大鹪鹩尊,大雀命。
公元4、5世紀期間,我們正在經曆一段大分裂,南北朝時期。
而日本一個叫大和的國家,卻迎來了春天。
在大和國家之前,日本沒有統一的政權,日本列島上林立着許多各自為政的小國家。其中比較大的是邪馬台國。
邪馬台國是女王當政,和三國時期的魏國有來往,向魏國朝貢,也接受魏王的賞賜。
圖3 仁德天皇畫像
邪馬台女王卑彌呼被魏王封為親魏倭王,還賞賜了金印、紫绶和絹帛、銅鏡等财物。
邪馬台當時是30多個小國家的盟主,它衰落之後,大和國于3 世紀中葉以後的大和興起,也就是現在的奈良縣。
之後逐漸吞并别的小國,到5 世紀時基本上統一了日本列島。
也有種說法說邪馬台就是大和國,因為日語中“大和”的發音便為YAMATO,邪馬台是當時中國人對YAMATO這個詞發音的翻譯。
大和雖然說統一了日本列島,但并沒有直接的統治權,它實際隻是各氏族貴族的共主,權利還是在各地的貴族手中。
圖4 邪馬台國當時的外交關系
但它創造的文明是日本文化的源頭,所以日本人都統稱自己為“大和民族”。
就像我們會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中華民族”一樣。
因為仁德天皇在位時期,日本國家實力較為強盛,所以是有實力可以花大量人力物力為自己修建陵墓的。
大和時期,日本受中國的影響,天皇和貴族都以修建高大的墳墓為榮,所以這個時代又被稱為古墳時代。
古墳時代早期的古墳是借了自然山丘的勢,在山丘頂上挖一個豎穴,然後将棺材放進去,再把山頂修成方形,就當做是一個墳,到了後期也開始堆土為丘。
圖5 古墳時代(右)至現代服飾上的演變
仁德天皇墓就屬于堆土為丘。
它是修建在平地上的,人力搬運來封土堆成了這座墳墓。
根據計算,仁德天皇墓所用的土總共約一百四萬立方米,若按每天2000人建造來計算,需要花費15年零8個月的時間。
而且墓裡的随葬品有很多,1872 年,墳墓的方形部分崩壞,露出裡面橫穴式石室。
石室裡有一具石棺,棺外有鎏金銅甲胄、刀、玻璃器、銅鏡,馬铎等陪葬品。
墳墓外面的頂上還排列着許多黏土燒制的房屋、犬馬、女子、仆人、水鳥等埴輪和葺石。
圖6 陵墓各位置構造
埴輪就是土偶殉葬品,就像中國古代時陪葬的陶俑。
日本在早期有用活人陪葬的習俗,後來這個制度被廢除以後,就開始用土偶來陪葬,所以很多埴輪都被制作成侍奉主人的奴隸形象。
由于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太深,也有事死如生的觀念。
所以也會像中國習俗一樣,将死者生前使用的物品都帶進棺材,以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使用。
這同樣也是為了炫耀死者生前的權威和享樂。
那說了這麼多,你們一定覺着很奇怪,為什麼說仁德天皇陵是日本官方指定的呢?
圖7 殉葬品
陵墓難道不是埋的是誰就是誰的墓,還能由官方指定嗎?
實際上日本有很多古墳,号稱是世界上古墳最多的國家。
但這些陵墓的主人是誰,很多還真是由官方随便指定的。
因為在公元7世紀之前,日本沒有史書,沒有對自己國家曆史的确切記載,連各個天皇确切信息其實都搞不太清楚,更别說他們葬在哪裡。
到了江戶時代,我們當時正屬于明末,日本開始由幕府将軍執掌國家大權,當時宋朝大公知朱熹的學說傳入日本,這個學說強調階級有序和尊崇皇帝。
圖8 江戶時代日本貴族
執政的幕府将軍為了鞏固統治地位,開始全國推行,希望人們能尊崇高階級的幕府。
但在推行到最後的時候,日本武士階層一拍腦門兒,發現更值得尊崇的應該是天皇。
加上此時日本已經到了江戶時代末期,開始面臨外國的侵略,國内幕府又與藩國矛盾重重,人民生活非常痛苦。
他們不滿幕府的統治,于是呼籲将政權還給天皇,更加尊崇天皇。
尊王思想興起後,天皇的一切都是需要被尊崇的,一部分學者開始到處尋找天皇陵墓。
圖9 江戶時期幕府将軍畫像
在将軍綱吉、吉宗、家茂執政時期,幕府根據學者們的探查結果,把一大堆無名古墳指定給了初代神武天皇到45代文武天皇。
當然,他們也不完全是胡亂指定的,這些學者們是調查了一些當地傳說與各種古籍,有時候還會進入墓室進行考察。
不過準确性嘛——這些被指定的天皇陵,在天智天皇以前,也就是公元七世紀以前的,幾乎全部被考古學界認為屬于墓主人不明。
從平安時代到室町時代的天皇陵,也就是從八世紀到十六世紀的,有很多真實性存在争議。
直到戰國時代之後,也就是十六世紀之後的天皇陵才算是比較準确的。
圖10 天皇陵
明治時代,也就是十九世紀之後,日本宮内省,相當于中國這邊的專門管理皇家事物的内務府,繼承了這些指定。
就算很多皇陵被現代考古學界判明了不是天皇陵,他們也仍然繼續祭祀。
有人問為什麼,宮内省回答:“即使指定錯誤了,因為現在進行了祭祀,所以就是天皇陵。”
宮内省因此被痛罵不止,認為這是亂認祖先,是對天皇的侮辱,但日本皇室至現在為止仍然沒有任何想要改變的意思。
那麼仁德天皇陵裡埋的不是仁德天皇,會是誰呢?日本人對此也有很多猜測。
圖11 土禦門天皇陵
其中有一個猜測說,裡面埋的是個中國人,名字叫徐福。
就是那個出海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徐福。徐福的故事估計很多人都聽過,他是秦朝時的一個方士,他告訴秦始皇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居住着三個仙人,手裡有長生不老藥。
秦始皇很想長生不老,就給了他一支船隊,讓他出海為自己求取長生不老藥。
徐福帶了三千童男童女和夠三年吃的糧食、衣服、藥品、耕具、谷種、以及百工入海求仙,然後一去不回。
圖12 徐福
這在曆史上是個很有名的故事,中國對他的去向有很多猜測,有一種說法是說他東渡到了日本,成了日本人的祖先。
日本也流傳着徐福到了日本的傳說,很多地方都有和徐福有關的遺迹,例如徐福登陸處、徐福廟、徐福墓等等。
比較搞笑的是,徐福墓還不止一處,有很多處。有許多無名古墳都被認為是徐福墓,仁德天皇陵就是其中一個。
但不管仁德天皇陵裡面埋的到底是誰,反正日本皇室是真當裡面埋了自家祖先,嚴肅鄭重地保護着。
從19世紀末開始,仁德天皇陵就明确禁止遊客、考古學家甚至皇室成員進入。
圖13 日本的徐福廟
仁德天皇陵外面有兩道護城河,1872年,一場台風刮壞了墳墓的方形部分,使裡面的石室和棺材暴露了出來。
宮内省修繕後規定,為了保持聖地的“安甯和尊嚴”,以後不允許有人再越過護城河到島上去。
從那以後到現在,就真的再也沒有人上過島,以至于上面成了植物與鳥類的天堂,周圍的護城河裡全是魚。
遊客參觀或者皇室去祭祀隻能走到第二條護城河的平台上,或者沿着陵墓外圍堤壩上的小路轉一圈。
圖14 護城河
2018年,日本人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産委員會申請将仁德天皇陵加入世界遺産。
日本有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表示,“被葬者的身份沒有經過學術認證”。
所以他們反對用“仁德天皇陵古墳”這個名字入選世界遺産,提出應該對陵墓進行挖掘調查。
但是日本國内反對聲很大,說是擔心會打擾已故天皇和破壞珍貴文物,對陵墓造成損毀。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他們其實是害怕這個陵墓裡埋葬的真是個中國人。
圖15 墓區大門
他們這麼多年把中國人當成天皇的祖先祭祀了,如果發掘後有真實的文物證明裡面是中國人,那就太丢人了。
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為了申遺,2018年10月,日本宮内省終于同意了對仁德天皇陵的發掘。
2018年11月22日,興奮的日本考古學家進入仁德天皇陵墓。剛踏入的時候他們還非常興奮,因為裡面的陪葬品很多,對揭示墓主人的身份很有幫助。
但漸漸地,他們就開始感到尴尬了,因為這座陵墓裡面,真的有很多随葬品都中國晉代時期的,就連墓室的結構也是晉代時期的風格。
圖16 仁德天皇陵出土的随葬品
他們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這可能确實是個中國人的墳墓。
雖然晉代風格的墳墓裡面埋的不可能是徐福,但是中國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可是墳墓已經發掘了,也不能枉顧事實啊。考古學家們幹脆說:“我們請中國的專家來幫助發掘吧!”
對我國的一些專家提出了聯合考古的邀請。
到現在仁德天皇陵的考古發掘還在進行中,沒有得出真正的結論。
仁德天皇陵在2019年已經申遺成功了,在公元五世紀建造這麼大規模的陵墓确實不容易,不知道當時有多少百姓為此付出了堅辛的勞動。
圖17 考古挖掘
仁德天皇陵墓中晉代文物的出土,說明了日本和我們雙方文化的深厚聯系。
希望在我們考古專家的幫助下,他們最終可以解開仁德天皇墓主人究竟是誰這個謎團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